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隔壁老王,为何替一“陌生小孩”隆重撒谎?这个小孩你还认识

发布时间:2017-08-01 栏目:专题 投稿:丰富的歌曲

1043年,青年王安石在扬州佥判任上作官,因公出差回了趟临川老家。他在金溪舅父家听说本地出了个“神童”名叫方仲永,本事大极了。有许多乡亲做证人,大概不是凭空捏造的。王安石做了记录,说:“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母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上面这些惊人的故事,简直是胡说八道!欺负天下人是既没文化,又没头脑的蠢猪!

想想吧,五岁的小毛孩子,从来没有见识过文具,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启蒙教育,竟然像神仙附体一样,拿来就写,下笔成诗;还签了自己的名字。显然是蓄意捏造,以讹传讹。

任何造神运动都具有“没事儿找事儿,小事儿放大”的本领,而且千方百计要和看不见的神灵攀上亲戚,越解释不清越神秘,越神秘便越好搞偶像崇拜。漫说是“神童”,即使猪狗披上了神话的外衣,也就资格修建生祠、配享香火,接受万民的朝拜。金溪方仲永哭着喊着要纸笔,可信——小孩儿嘛,见啥要啥,并不稀罕;但以这个偶然举动生发出一连串的奇迹,则大为可疑。什么“指物作诗,立就”,明显具有哗众取宠的表演色彩、预先串通的同谋性质。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乡秀才”,巴不得背后支招、导演传奇,反正糊弄胸无点墨的老百姓也不苦难。

退一步,假若方仲永的传说件件属实,那么后来呢?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泯然众人”了。怨谁!混蛋父亲“日扳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还是讲不通。果真有神童的话,自然是属于是天才天才具备门板、城墙都挡不住的智慧,串串门、吃吃饭算什么,玩上三年五载也不至于彻底荒废——天才自有神助,王安石也承认:“仲永之神悟,受之天也。”既可出口成章,就能过目不忘;能光着屁股要纸笔写诗签名,当然也能边玩乐边学习,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何况,十二三岁也不是立刻就要进棺材,施展本事的路还长着哩。怎么就呼啦一下完蛋了呢?层层迷雾遮掩着事情的真相。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方仲永属于“假新闻”、“伪神童”。至少,身边的人没给这个可怜的孩子起好作用。幼年时代,一鳞半爪的超常举动或偶然言行,被“造神癖”所利用,他们依照自己的意图和意志,随心所欲地为孩子化妆,并操纵这个无知的玩偶。只有伪装褪尽,神童才倒毙。所有与天才解释无关的借口,都无法掩盖神话故事穿帮的窘态。这就是捏小由头儿找大便宜的下场。

《歌德谈话录》中的一段话,恰好可以堵这群老骗子的嘴:“医生想治好病,也得有创造力;如果没有,他只能碰运气。偶尔医好病,一般地说,他只是一个江湖医生……没有发生长远影响的创造力,就不是天才。”

王安石做了“帮闲”,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他替撒谎者做了活广告。虽说他曾以此为题,大大地伤感了一番;但是,他的文章也承认“神童这个大前提。常说:“小时了了,大时未必佳。”王安石也遵循这个思路,他归纳:“仲永”之所以越大越没出息,关键是俗事芜杂,太分心了。这样看来,王安石先生自始至终,笃信“神童”。说到底,他也是个花边新闻的传播者。这无异于混淆视听、欺世盗名!

再看新世纪初的中国,制造“假新闻”“伪神话”的大有人在,各种媒体唯恐天下不乱,无事生非,捏造传奇,只要把观众读者骗到跟前就是最大的胜利!最无辜的是那些花儿似的小孩子,在家长殷切的目光中,被迫气喘吁吁地奔波,学这学那,以期木秀于林,大放异彩。神童的梦,几千年不醒,对于父母来说,既可怜又可恨;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可怜、可惜、无可奈何。已经够闹心的了,那些没事找事的大众媒体和无聊撰稿人,乃至四方要钱不要脸的名家、明星,就甭再跟着瞎搅和了。

相关推荐:

文姬归汉【第五场】

葫芦丝乐器,葫芦丝的来历

日本战败后的扫黄运动 但美军们怎么办呢?

孙中山的四位夫人,你知道都有谁?

东北也称东三省,其实是东四省,这个著名省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