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三国群雄之中,袁术也许是最差的一个

发布时间:2017-08-01 栏目:专题 投稿:内向的小熊猫

三国时期,群星荟萃,各种风流人物粉墨登场,展示了一幅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卷。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有一个人的沉浮兴亡颇为耐人寻味,给后世者诸多警示,这个人就是早期不可一世的群雄之——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术出身豪门,家世显赫。可以说,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望族简直是凤毛麟角。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人称“一门七进士,两朝三探花”,清代海宁查家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清末常熟翁氏号称“状元门第,帝师世家”,不难想见,像这样的家世,说起来是何等的气派和荣耀,但跟袁家比起来,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提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袁术的高祖父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们说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这一辈下来,连续四代人都位至三公,这就是四世三公之说的由来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术袁绍两弟兄才会暗生不臣之心。群雄割据时期,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之最强者。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董。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到了自己身边。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

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孙坚却能在袁术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但这还不是袁术最为辉煌的时刻,因为很快,袁术势力集团与袁绍势力集团间的较量就开始了。袁绍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准备承认由董卓册立的汉献帝,于是准备另外立一个皇帝,但袁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于是找了个借口拒绝与袁绍合作,哥俩的关系原本就一般,这样一来,渐渐就有些势如水火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地跑了。不过袁术的的胃口并不仅仅就是眼前的这块地盘,就在孙坚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术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过孙坚,于是便跑过来帮哥哥跟袁术打仗,结果又是大败而回。袁氏兄弟间的这一番较量,袁术大获全胜。

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针对袁术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使得袁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袁术自身的种种缺陷,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袁术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霸主。这时的他开始沾沾自喜,不但忘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摆出了一副群雄领袖的臭架子,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出各种事端,弄了个损人不利己,不但和堂兄袁绍反目成仇,又同近邻刘表翻了脸。笔者认为,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袁术在占据南阳后,身上那种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眼高手低的劣根也渐渐显露,原本富庶的南阳郡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管辖。袁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闹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样一来,袁术的那些“看上去挺美”的军事扩张就大有穷兵黩武的味道了。史书上说他“舍近交远”,认为他政治眼光和手段过于拙劣。对于这个评价,笔者以为有些值得商榷之处。或许袁术以为自己到了战国时期,想来个“远交近攻”,这样的想法其实倒也无可厚非,只可惜他内德不修,那外受其辱也就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了。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这是对袁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之前表荐袁术领南阳郡的那位刘表,他对于荆州的混乱状况是不满的,于是在蒯良、蒯越兄弟还有蔡瑁等人的支持之下,对荆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是“南据江陵,北守襄阳”,居然在袁术的后方建了个根据地出来。这当然是袁术所不能容忍的,而袁术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打仗。

如果袁术真的打败了刘表,那将真是件悲哀的事,不过还好,就算是常胜将军,也会有吃败仗的时候——即使是孙武再世的孙坚也不能例外。这年冬天,孙坚率军队包围了襄阳,战局对刘表极为不利,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孙坚却在岘山一战中死于乱箭之下,刘表趁机奋起反击,幸运地赢得了生死之战。

孙坚死后,袁术失掉了最有力的武器,没有了武力的掩饰,他的弱点更是暴露无遗。结果在刘表、曹操和袁绍三面夹击之下,袁术一路败北,被迫跑到了扬州一带,意图东山再起。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让袁术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一件是因为吕布杀死董卓而导致长安陷入混乱,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把吕布赶出武关,这时袁术还没有败走到扬州,但他拒绝接纳逃亡出来的吕布,这让李傕、郭汜等人看到了袁术结盟的希望。而事实上,袁术对于关中势力和汉献帝的态度,跟袁绍是有明显不同的,于是李傕以朝廷的名义派了太傅马日磾前去册封袁术,拜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另一件事就是孙坚的长子孙策的出现,孙策的军事才干甚至比孙坚更突出,让袁术眼前一亮,甚至还说出“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话来。

可惜袁术为人言而无信,重利寡义,说的是一套,做出来的却是另一套,令不少曾经投靠他的人失去信心而离去,孙策自然也不例外。袁术曾经许诺孙策,让他出任九江太守,但不久又变卦转而任命丹阳人陈纪为九江太守袁术孙策进攻庐江,又对孙策说:“以前用错了陈纪,现在如果打败了陆康,庐江太守一职就非你莫属了。”结果当孙策占领庐江以后,袁术却又派自己的心腹刘勋为庐江太守。逼得孙策终于无奈离去,之后转战江东,奠定了东吴政权。

袁术虽然把扬州治理得一团糟,但他的皇帝梦却反而愈做愈烈。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获得手下的支持,袁术利用汉献帝被李、郭劫持之机,召集手下,恬不知耻地提出称帝的梦想,完全暴露出他乱臣贼子的嘴脸。据《三国志?袁术传》记载,袁术当时对手下说“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袁术的荒诞提议不但是无人响应,反倒是招来主簿阎象的公开反对:“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阎象拿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都没有称帝这事来做比较,然后说袁术的实力还没达到周那么强盛,而汉室也没有殷纣王那么暴虐无德,其实这话说得还是非常客气的,因为此时的袁术手里不过区区几个郡,实力不要说跟周相比,连袁绍、曹操都比不过,居然想着要当皇帝,这种话说出来不是要笑掉大牙嘛。

袁术一看在内部得不到支持,转而写信给孙策,想得到他的支持,而此时已是威镇江东的孙策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对袁术的野心进行了严厉驳斥。袁术不但不清醒,反而还为此气得生了一场大病。为了能当上皇帝袁术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当公元196年9月,曹操迎献帝定都许昌以后,袁术再也忍不住了,他决定孤注一掷,死也要实现自己皇帝梦。

公元197年2月,袁术不顾手下的反对,在寿春正式登基,当上了皇帝袁术改九江为淮南,任用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做得是像模像样,可惜袁术根本就没有看清楚当时的形势。此时的袁术已经不复当年的风光了,自己的地盘仅仅只有两个郡,本钱少得可怜,加上袁术的荒淫奢侈,把富裕的淮南地区糟蹋得残败不堪。公元197年正值大旱,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况,连袁术手下的士兵都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而袁术却仍然花天酒地,在后宫养了数百嫔妃,个个都绫罗绸缎,衣着华丽,整天山珍海味,享受不尽。结果自然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不用别人来打,自己都混不下去了,成了历史上最穷的皇帝

袁术称帝,立刻又得罪了其他的割据势力,遭到曹操、吕布、刘备的围攻,战场上损兵折将,仅有的地盘不断被蚕食。公元199年,袁术放火烧宫,带上一大帮随从想去投靠部下陈简、雷薄。陈、雷二人一早就知道这位皇上的德行,唯恐惹祸上身,加以拒绝。这一下袁术走投无路,只好厚着脸皮派人去求原本已是反目成仇的兄弟袁绍收留。多亏袁绍心里还有他这么一个弟弟,派长子袁谭前往青州迎接。不料在赶往青州途中,袁术遭到曹操、刘备的截击。无奈之下,袁术只好掉头逃往寿春。在距离寿春还有八十里的江亭,他终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袁术至死都没弄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其实,袁术此人,既无治国安邦之策,又无称霸天下之才,只是仰仗自己“四世三公”之后便怀问鼎天下之志,实在是自不量力,咎由自取。

曹操曾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当我们看到袁术的下场,是否也应该发出这样的感叹:“生子莫似袁公路”!

相关推荐:

龙舟文化面面观

台湾土话—台湾与大陆电脑用语的不同(一)

《画眉图轴》的作者是谁?《画眉图轴》的简介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苏联时代有些东西还真是挺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