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若卿不曾入禁中——为光绪帝书

发布时间:2017-08-03 栏目:专题 投稿:安详的野狼

自年少始读晚清历史,我只是将他看作慈禧的附属品,一个软弱无能、人生凄惨而又晚景悲凉的帝王。知道他被慈禧玩弄于股掌之间,当时的我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也许,那时我被慈禧的权术所吸引,亦或是,被单纯的喜恶蒙蔽了视听。

我从不掩饰自己慈禧的崇敬,至今依旧如是。她的那些劣迹在我看来不过是时代下的无奈,清王朝已然大厦将倾,而慈禧竟能让百年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中再毅然挺立半个世纪。那些乱世枭雄们,也只能在这位老佛爷仙逝之后,才陆续粉墨登场,施展抱负。可以说,这位女皇的铁血手腕,构成清王朝最后的元气,若是换了你我,在当时的背景下,未必会比慈禧做得更好。只不过信仰随着时代变化,我们用民主的思维去品评封建,自然免不了一番诟病。

而作为慈禧玩弄权术的牺牲品,过去光绪皇帝给我的感觉不过是自不量力的傀儡皇帝。可是随着对慈禧的深入了解,我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这位悲情帝王。震惊,赞许、同情而又悲伤-----这就像是在自己未曾注意的一个人身上,看到了最神秘而深邃的闪光。于是,自己情不自禁地走近他,似乎感受到了他充满希望而又无奈的矛盾内心。自此,这位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皇帝,给我带来不忍探寻却欲罢不能的探索欲与求知欲。那些关于光绪的零散记忆,竟让我从内心开始喜爱这位帝王,即使他依旧受制于慈禧,即使他那惊人的抱负与才华从未被世人所知。

东华录上描绘光绪天挺奇表,志量恢远,猜想大多数人不以为然,而我却宁愿相信。也许,他的本性只有那位坠落枯井的珍妃最能体会。

同治帝驾崩的那段时期,其实也可以体现出慈禧行事的果敢,只不过再试想那位被她强行拉上龙椅的年幼孩童,就不由得心生悲哀。可以想见:仓促间罔知所措、身颤心摇、如痴如梦,这些感受也只有这位孩童的亲生父母能够感受得到吧。

我承认慈禧绝对是有私心的。抢了亲妹妹的孩子做皇帝,再辅以教导,他日难不成就是另一位傀儡帝王。事实上,在光绪年幼时期,慈禧的威严已经逐渐渗入他的内心。孝道,让他忘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孝道,让他毕生都服从于慈禧,也受制于慈禧。于此同时,封建礼教、皇家规范的桎梏,也使他无法突破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上一道伏笔。

其实,光绪帝本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这幅名为"变法"的作品,刚刚完成框架便宣告烟消云散。即使多年后,慈禧不得不延续光绪的新政,即使清末的立宪,已然大大超过了光绪变法时的改革范畴。可是,这毕竟是光绪自己未竟的事业,他又岂能甘心?

估且不论变法的成败,抑或是衣带诏的真伪,单是光绪帝对于国家富强的迫切希望,就能看出:若有朝一日脱离慈禧这位皇帝必将大有作为。在给康有为等人的信中,光绪帝言语间的那种朝气与斗志、对手无实权的无可奈何,令我心潮澎湃,同时又稀嘘不已。在趁慈禧暂居颐和园的那一百日中,光绪帝绸缪部署,步步为营,变法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举国震惊。只不过光绪的这些举动,都是在慈禧的默许之下进行的,这位老佛爷破天荒地没有加予干涉,只要不威胁她的权利、不使光绪脱离她的控制,由变法而使大清富强,何乐而不为?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光绪帝还是触碰到了慈禧的底线。

变法进行到最关键的一步,光绪帝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辛苦经营的变法大业赌在了袁世凯身上。动用军队软禁慈禧必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若要用兵,袁世凯必将请示自己的顶头上司荣禄,而作为慈禧的心腹,荣禄又岂能允许光绪帝行动成功?袁世凯的告密似乎成了必然之举,事实上,聪明的袁世凯也懂得审时度势,一边是无权无势的帝党,一边是实力强大的后党,如何抉择已是一目了然。袁世凯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变法大业的土崩瓦解,也开启了光绪帝长达十年之久的囚禁生涯。光绪帝对袁世凯的恨意也可想而知,痛骂袁世凯也成为他囚禁生活的一部分,袁也因此为光绪帝的死背负上一层嫌疑。

无论成败,光绪帝能在几个月时间内就参透变法的真谛,并果断付诸实施,已经难能可贵。可惜当时的局势并不成熟,急于求成也冥冥中导致了失败。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被囚禁的光绪帝会丧失意志、庸庸碌碌了此残生。可事实上,他在韬光养晦。平时不言不语,对慈禧言听计从的光绪帝,在瀛台练书法、作诗、学英语、看书,而且看的多为政治财经类的书籍:孟德斯鸠法意、宪法论、财政学。放在今天,也极少有人会用这些书来消遣。宫廷女官德龄也描述过:光绪帝对英语的了解令她印象深刻,平时不声不响的光绪,有时也会用英语和她说几句话。的确,光绪帝心有不甘,他对国家强大的希望就是让他度过这十年囚禁生涯的支撑力。他在静静等待,卧薪尝胆,只待慈禧归天,自己复出,施展抱负。光绪帝大智若愚,只不过,此番变法树敌太多,那些虎视眈眈的敌人们绝对不会允许他有出头之日。

囚禁期间,光绪帝不是没有机会逃走,因为对皇帝的软禁并没有那样严格。慈禧允许他坐朝听政,允许他接见外宾,只不过不许他开口说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时,光绪本想坐镇帝都,可是慈禧早已洞穿了他的意图:借助洋人之手脱离慈禧,重掌朝纲。其实,若是光绪帝趁乱到外国使馆寻求庇护,脱离掌控也不无可能。只是,正统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那些不符合礼教的举动,他是不会去做的,更何况,他不是个普通人,而是大清的皇帝

写到这里,我心中加深了对光绪的同情。第一次,这是第一次我不愿为慈禧洗白,也是第一次,在我的笔下,慈禧披上了反面角色的外衣。

光绪帝无疑是个聪明人,只不过他生错了朝代,或是慈禧的势力太过强大。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定下了悲情的基调。08年的那次利用现代科技的调研,确定了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这一结果似乎就在人们的意料之内。只不过,凶手究竟是何人?慈禧袁世凯?还是李莲英?各家众说纷纭,却依旧迷雾团团。我不想去揣测是谁害死了光绪,我只是为这位帝王感到悲哀。这是一位看尽了清朝当时所有外文书籍的皇帝,这是晚清唯一一位真正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这是一位从小就受西方科技耳濡目染的皇帝他的思想,是当时那些迂腐守旧冥顽不灵的朝臣所不能比拟的。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人生,从来由不得自己。从继位,到婚姻,一言一行,都不能体现自己的意志,不知道他每每看到圣谕上的那句永远不变的"朕亲奉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时,会作何感想,是悲哀,还是庆幸?

历史永远让人捉摸不透。光绪帝与慈禧的死仅仅隔了20个小时。在皇帝驾崩前,慈禧还拖着残躯败体看望被自己折磨了一生的光绪帝。也许,那个时候的母子相望,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丝温情。这场权谋游戏,分分合合,你来我往,何尝有过胜负?1908年,两位主角的离去,为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明争暗斗画上句点,同时,也为历史留下了诸多疑团,只剩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完成它最后的喘息。

越了解,就越接近真相。但是如今,我愈发走近光绪,就越不忍心再深入了解下去。我为这位帝王感到心痛,也为那个时代感到悲哀。可是毕竟,历史也曾经那样鲜活过,此时此刻的记忆,也终有一日会成为往事。

现在想来,若卿不曾入禁中,那段灰暗的日子,或许会由另一个人来过。若卿不曾入禁中,史上的光绪,也未必会入我眼。一切都是注定,历史岂容更改。种种往事也只能称为后人茶饭之余的笑谈,真真假假,弗可知也。

作者是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风露解语:明清史的资深粉,中国历史的狂热粉,世界历史的脑残粉。在中国因为历史而旅行,在国外因为旅行而历史。更多精彩文章关注历史百家争鸣:ihxory

相关推荐:

德国人如何过新年?放焰火驱鬼成新年传统

西班牙加泰隆尼亚的葡萄酒

清代内丹家有谁?刘一明著作简介

太原沦陷后,毛主席说:华北国军的“正面战争”已经结束

说到宫斗这位皇帝的后宫最热闹,芈月、甄嬛去了只能当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