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孙坚打下了整个江东基业,但是天妒英才

发布时间:2017-08-03 栏目:专题 投稿:舒心的钥匙

江东,称扬州,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历史变迁,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又称江东为“江表”。江东在很久以前,曾经是吴越蛮夷之地,而后又逐渐成中华最为富庶之地。江东之地,自古多志士,如同华夏各地一般,英豪雄杰层出不穷。然,江东子弟多以弱冠之姿横行天下,在华夏九州可谓独领风骚。仅论秦汉时期,秦末汉初的霸王项羽即是以弱冠之躯,率领八千江东子弟,纵横神州大地。而再说东汉末年的江左孙氏一族,一门三雄,个个皆以少年之躯名扬天下,为后世所传颂。而我所讲之人,便是这孙氏三雄之中的第一人。

关于此人,我相信,很多人对他的认识,更多的应该还是从他的那两位儿子那里得来的,没错,他的确是生了两个非常非常杰出的儿子,但是,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两位儿子能够成功,在客观上还是凭借他的名声。

说起东汉末年那段风云变色的岁月来说,关于名将这个概念,或许大家能说出很多人来,诸如蜀汉五虎将、曹魏五子良将以及温侯吕布等等,但是,我要问,他们之中谁可以称作英雄呢?当然,我知道,每个人对于英雄的概念是不同的,但是,我始终都相信,有这么一种英雄,一定是大家公认的,一定是大家都认可的。我所说的这种英雄,就是能够做到以下这些事的,即:扶危济困、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以及不以个人荣辱为得失,而以国家百姓利益为做人根本。

而我要说的那个他,我可以这么说,至少在他存在的那段时间里,他是唯一一个做到我刚才说到的那些事的人,而且是全都做到,所以,他当然是他存在的那个时代的毫无疑问的英雄。

没错,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说的那个他,就是小霸王孙策与吴国的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父亲,原汉帝国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故而后人多以孙破虏称呼他。

关于他的印象,我知道,在民间的形象中,虽然不至于怎么差,但也绝对不会好多少。但是,在历史中,他则是多以英雄的形象展示给后人的。譬如孙元宴有诗赞道: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三国志·孙破虏传》

作为曾经大军事家孙武后裔的孙坚或许是来自灵魂的感染,或许是来自血脉的传承,总之,孙坚仿佛就是应运而生一般,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作为那个时代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汉帝国仿佛已经走到了暮年,各地乱象层出不穷。关于孙坚第一次参加战斗的精确时间,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那个时侯的他只有十七岁。

《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坚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老实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感觉这个故事就是编的,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和家人出去遇到了强盗,然后不顾家人的阻拦,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演技不仅吓跑了强盗,还一个人去追杀,并且斩杀一人。后平安归来。大家说,你们信吗?就算你是个身经百战的军人,一个人遇到这种事,至少也要懂得避敌锋芒吧,何况就是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而且不仅是吓跑了强盗,还杀了强盗一人。而且同行那么多的大人都不敢前去,偏偏就这小伙敢去。要知道,这面对的可是强盗,稍有不慎,则自身可就生死不论了。好吧,即使你正义感再强烈,冒险精神再热烈,也不带这样的,你真以为这是美国好莱坞大片啊,动不动就一个人拯救世界。但是,事实上,这的确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不但是国家正史中一字一句记载的,而且这后面还详细记载了,就是因为此事,年仅17岁的孙坚便被官府直接招入军队,并成为了一名军官。当然,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年少的孙坚是怎么想的了,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他做到了,他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做到了扶危济困,除恶扬善。

当然,如果说,此次军事行动,仅仅就只能说是行动的话,那么同一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可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了。

史书中又记载: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

面对叛乱,面对一伙规模数万,纵横几县的乱军,孙坚不仅不避其锋芒,而且勇敢的承担自己作为一名帝国军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即如文中所说的,孙坚以郡司马的名义召集精壮勇士一千多人,然后与其他友军部队合力灭敌。关于此战的具体细节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我们能知道的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破之”的结局。之后,刺史臧旻向朝廷上述有功之人,于是,孙坚又被朝廷任为盐渎丞,即掌管一县军政,而这一年的孙坚,则只有17岁。

而后,史书上记载的是,孙坚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担任了盱眙县丞与下邳县丞。那么,孙坚在这几年的文治又是如何呢?当然史书中也有记载。如江表传曰: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对于某些异常杰出的英雄人物,我们也许真的无法随意揣度他们的极限,或许只能用文武双全来赞美他们。当然,或许对于孙坚来说,从熹平元年到中平元年这十二年里担任文职的生活,应该也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为平静与安宁的日子吧。如果帝国就这么一直的和平下去,或许孙坚的一生也会如此下去。然而,帝国孙坚29岁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动乱,则让整个帝国都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同时,孙坚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巨大转折。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讬有神灵,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万】方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将兵讨击之。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俊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三国志·孙破虏传》

没错,就是这一年,历史上著名的汉末黄巾起义终于在整个神州大地彻底爆发了,关于这场农民起义运动,我对其本身不做任何是非判断,但是,我想说的是,或许黄巾起义的初期,黄巾军针对的仅仅是政府和官员,但是,随着起义军规模的迅速壮大,起义军的性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某些由于长期找不到给养的黄巾军队,首先开始将其矛头指向了那些原本和他们一样的百姓,就这样,整个神州大地一步步的仿佛都在走向地狱,而到后期的黄巾军则已经彻底转化成了土匪和强盗,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就这么一直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帝国或许都会被这股匪寇撕得粉碎,但是,很幸运的是,我们还是有着一批不惜死的汉家儿郎,尽管黄巾军的起义有诸多多无奈,但是,对于想要彻底破坏整个天下和平的人,帝国的军人就一定会将他们猛烈镇压。

在中郎将朱俊的举荐下,原本从军职进入文职的孙坚,再一次被重新启用,任命为佐军司马,于是,孙坚再一次号召家乡热血男儿合计千许人,跟随着中郎将朱俊的战剑进行征战,史书中的一句“所向无前”,代表着帝国军人英勇的气魄,而后,宛城一战,孙坚身先士卒,首先冲进城中,大破敌军。战后的孙坚,也被提升为别部司马。而从此以后,孙坚也就再也没有脱下战袍的机会了,因为,整个帝国已经真正的乱了,既然帝国将要覆灭,那么,就总要有人站出来,而孙坚,无疑就是那个时代有数的几个试图保全这个帝国的人之一。

中平三年,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征讨失败。朝廷派遣司空张温担任车骑将军,西进征讨边章。张温表奏朝廷让孙坚担任参军事,屯兵长安。不久,长沙又有贼寇区星自称将军,有一万多人,四处攻围城邑,于是朝廷以孙坚为长沙太守。数月之间,便击败杀死区星。同时期,周朝、郭石也统领盗贼起事于零、桂,与区星相应。事实上,本来孙坚只是一长沙太守,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去保卫其他郡县,其实也曾人因为此事劝诫过孙坚。正如吴录中的记载: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於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

就凭着一句“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大丈夫既然立世,则定要保全国家,保全百姓,纵然以此获罪,但也无愧于天下。于是,孙坚毅然主动越出自己的辖境出寻征讨,很快,周边三郡便一片安宁。然此时距离孙坚将要战死的时刻已经不足数年了。

当然,历史也并没有给予孙坚太多的休整时间,之后不久,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朝政,横恣京城。各地州郡全部兴起义兵,想要征讨董卓孙坚亦举兵。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孙坚担任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孙坚领军驻扎鲁阳城。董卓听闻孙坚到来,派遣步骑数万人攻击孙坚董卓部下轻骑先到。孙坚谈笑自若。而董卓部下见孙坚军士多且严正,不敢攻城,于是引兵还。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孙坚屯兵梁东,为董卓大部军力所攻,孙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不久,孙坚又整齐部下,与董卓军战于阳人,大破董卓西凉军,并杀其都督华雄。然而此时,由于小人离间孙坚袁术,并告诉袁术,一旦孙坚真正击败董卓,则那时孙坚名望将日益高涨,岂不是驱虎吞狼吗?袁术从此开始嫉恨孙坚,于是停发了孙坚的军粮。而此时,阳人到鲁阳距离足足有百里,但孙坚仍然连夜奔驰去见袁术,并向袁术进行了解释。关于孙坚的解释内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坚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看到孙坚如此表态,袁术无法直接拒绝,于是答应调发军粮。很快孙坚便回到了军队。而由于董卓非常忌惮孙坚军队勇猛,乃派遣将军李傕等来与孙坚求和亲,并试图诱惑孙坚,让孙坚写出想让自己的亲人担任的官职,董卓都会一一任命。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史书上则是这样记载孙坚的回答,孙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孙坚的意思就是,你虽然执掌大权,可是你无恶不作,逆天行道,我今日如果不能杀了你,灭了你的三族,即使我死了,我也不会瞑目,我又怎么会和你结亲?之后,孙坚很快便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董卓惧怕,遂迁都西入关中,焚烧宗庙。孙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复董卓所破坏之地。而后,引军还,驻扎鲁阳。平心而论,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可谓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而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很显然,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即使此时的孙坚再勇不可挡,无疑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于是规模宏大的伐董之战就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而此时距离孙坚战死,则已经不足两月。

同年四月,暗恨孙坚袁术则以长官的名义命令孙坚征讨荆州,攻击刘表。而刘表则派遣黄祖驻扎于樊、邓之间。很快孙坚领军便击破黄祖军队,并追杀渡过汉水,而后围襄阳,可悲的是,当孙坚单马行岘山时,偶然间为黄祖部下军士所射杀,终年37岁。江左孙氏一代雄杰,就这样以命陨行岘山的悲惨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孙坚一生,他真正意义上参战时间,就只有八年,也就是在这八年里,从帝国的东南角到最西北的凉州,从面对兵少将寡的小规模盗贼,到席卷整个天下的黄巾军,到凉州作乱的叛军边章,再到伐董之战以及最后的荆州之战,孙坚所战,必是身先士卒,最后,甚至是直接战死沙场,可谓壮烈至极。

关于孙坚所参与的战争,历代也是评价不一,譬如他最后的那场荆州之战,就有名家洪迈所批评道: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

关于此点,我倒认为所骂之事,言过其实,若刘表真的是一心王室,为何董卓祸乱朝堂,作为荆州的掌控者刘表,带甲十几万,却迟迟不发兵勤王呢?

关于孙坚人生的那场巅峰之战,无疑就是伐董之战了。关于此战,历代名家也都有各自评价。在这里,我仅举两人的评价。

萧常:“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王夫之:“孙坚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

的确,自董卓祸乱天下以来,各州诸侯自立者无数,虽也有多人敢于共伐董卓,然真正做到不顾个人荣辱,奋起与董卓直接对抗,而击败董卓者,惟有江左孙破虏一人。别人哪怕是兵多粮足,譬如袁绍袁术,譬如汉室宗亲的刘表,都是隔岸观火,只求自保,只有孙坚,甘冒生死族灭的威胁,与董卓精锐的西凉军进行对抗。甚至打到最后,即使击败了董卓,自己身边的人又开始给自己捅刀,袁术仅仅因为孙坚打赢了,就不给孙坚提供粮草。可以说,帝国这艘大船到了如今破烂的时刻,也就只有孙坚以及曹操在内的数人还在试图修补这艘大船。或许,上天注定这个帝国,已经彻底走到了结局,所以,所有真正一心为了拯救帝国的英雄,都将走向死亡,都要为帝国而殉葬。然,孙坚一生不负天下,而天下也终不负坚,孙坚虽死,但是,江左孙氏一门的辉煌却才真正开始。或许孙坚不会想到,数年后,他的长子,同样以弱冠之躯纵横天下,短短不过数年,便一统江东,成为了那个时代唯一的一个年仅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年领袖;而或许孙坚更不会想到的是,十几年后,他的次子,依然是以弱冠之年继承父兄基业,并北击曹操,东击荆州,最后一度建立了属于孙氏一族的王朝霸业。

最后的最后,我仅用郝经对于孙坚的评点,来结束原汉帝国破虏将军孙文台英勇而壮烈的一生:

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

本文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二十三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历史百家争鸣公众号:ihxory

相关推荐:

除了月饼以外,2016年八月节送礼推荐

春节大年初一的习俗有哪些?春节大年初一的禁忌

四川冰粉:王味缘的故事

侗族介绍 侗族人口有多少主要分布在哪里

大唐隔火熏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