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吴起为何从魏奔楚,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

发布时间:2017-08-04 栏目:专题 投稿:细腻的耳机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

——《资治通鉴》第一卷

阅读提示:吴起为何要从魏国投奔楚国,最终落得被乱箭射死的下场?

魏文侯不愧是一代雄主,不仅能做到不拘一格用人,还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听了李悝的话,马上决定用我(吴起)。但我其实很清楚魏文侯看中的只是我的军事才能,他对我品德有亏的问题仍然心怀芥蒂,所以自始至终,魏文侯只让我为将,却不让我为相。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既然到了魏国,那就先在魏国呆一阵子再说。同时,我也坚信,只要魏文侯能够给我时间和机会,我会证明给天下人看,我吴起并非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头大灰狼。

为了证明我不是大灰狼,在魏国当大将期间,我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睡,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与士兵一起挑粮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我甚至亲自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痛哭不止。有人奇怪地问她:“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士兵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作战从不后退,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哭他。”

这位母亲的说法真是妇人之见。没错,我之所以士兵们同甘共苦是有私心,因为只有这样,士兵才能勇敢作战,替我卖命,为我升官发财铺路。但话说回来,士兵们既然来到军队,哪有不作战的道理?既然要参加战斗,为谁战斗不是战斗?我对士兵好,至少还能让士兵们在生死战斗前感受到一丝袍泽的温情。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魏击此人胸襟、能力都不如他的老爹。当初他还是太子时,有次在街上遇到田子方,赶紧下车向田子方敬礼。田子方乘于车上,傲然而过,不予答礼。魏击心想:你田子方再尊贵,也不过只是个门客,怎可如此无礼?于是便大声说:"是富贵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呢,还是贫贱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他的言下之意是:田子方是贫贱者,而他自己则贵为太子,田子方凭什么对他如此傲慢无礼。

田子方望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太子,缓缓回答说:"真正有资格可以傲慢看不起人的,只能是贫贱者。富贵者怎么敢傲然待人呢?"这个回答太出魏击的意外,他瞪大了双眼疑惑不解。田子方继续说:"一国之君如果傲然待人,就会失去人心,国家必定不保;大夫如傲然待人,就会失去支持,引起家臣作乱,导致祖业毁弃。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反观贫贱者,无家无业,四海飘泊,言语不见用,处境不合心,大可一走了之,就如脱鞋一般随意。贫贱者难道还怕失去贫贱不成?"

田子方说得好,不过我这里不是想夸田子方,而是要让大家明白,魏击是个怎么样的人。

有一回,我陪魏击顺黄河而下,到中游时,他突然对我说:“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是魏国的宝啊!”我当时不假思索,顺口说道:“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击听罢说:“对。”

事后想来,我当时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魏击说“对”时听起来言不由衷?关键就在于我最后的那句话,即“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这条船上的人,谁有可能成为魏击的敌人?除了我自己还能有谁?其一,我从卫国到鲁国再到魏国的人生经历,已经让魏击产生了不忠不义的印象;其二,当时的我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这真是画蛇添足,祸从口出啊。不久,魏国的国相李悝去世,需要任命新国相。以功劳地位论,我应该是新国相的不二人选,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魏击任命田文为相。我当时很不高兴,还特意找田文理论了一番。

我对田文说:“我和你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我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我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我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我质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我默默不语,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儿,于是对田文说:“应该嘱托给你啊!”

文说魏武侯不选我当任国相的理由是“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挺有意。首先,“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其时魏击已经老大不小,所以不存在“年幼”的问题,但田文为何还如此说?其主要所指应该是魏击刚刚上位,没有完全掌握国家权力。而我的存在则是魏击完全掌握权力的阻力之一;其次,“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则暗指我对魏击不够忠心。这事儿,恐怕就是上次在黄河中游的那句话惹得祸;再次,“老百姓不能信服”则是指我名声不好,得不到百姓的信任。

听话要听弦外之音,我吴起不是傻蛋,自然听明白了田文的意思——其实这也是魏击的意思。所以我当时就意识到,魏击已经对我存有戒心,我在魏国的时日恐怕不多了。

田文老迈,在国相的职位上没干多久,魏击就让公叔代替田文的国相职位。所谓公叔,其实就是魏家的自己人。魏击任人唯亲,魏国走下拨路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公叔能力平平,比田文还不堪,专门耍些阴谋诡计排除异己——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他娶公主为妻却又嫉恨我功劳比他大能力比他强,当心我会抢了他的相位,所以一心想除去我。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何不试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

公叔照此去做,我不明就里,中了这些小人的圈套,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

事实上,公叔仆人的计策只是小人伎俩而已,谈不上有多高明。问题还是在我自身:首先,我对竞争对手没有防范之心,过于轻信;其次,我没有多方调查,仅凭一己之见就作出判断,过于武断。公叔家的公主与宫里待嫁的公主是两个人,我却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所以,有些事,亲眼所见未必是真!后来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是有道理的,为人处事不可轻信,不可武断,也不可以偏概全。

吴起好面子,这是我的弱点。我拒绝魏击的政治联姻,实质上也断绝了自己在魏国的政治前途。现在想来,对于领导的示好,还真不能粗暴拒绝,即使要拒绝也应该给领导留有余地,搭好台阶留足颜面。

但这事儿已经发生,现在后悔也没用。从此魏击更加疑忌我,更加不敢信任我。我自觉在魏国前途渺茫,又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了楚国

我在魏国的战绩几乎是百战百胜,甚至曾经还把楚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所以楚悼王对我早有耳闻,我到了楚国之后,他很高兴,不久后就任命我为国相。

说实在话,我挺感激楚悼王的,是他让我终于实现了当初出将入相的梦想。为了报答楚悼王的知遇之恩,我抓紧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变法,希望能尽快把楚国变得强大起来。

我严明楚国的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远亲疏戚,用来安抚奖励征战之士,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说言论……

这样的变法,成效显著。楚国在短时间内便拥有了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挡住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的力量,各诸侯国也都开始害怕楚国的强大。

但与此同时,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变法,也必定会触及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楚国的许多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便是这些既得利益者,他们开始怨恨我,恨不得杀了我。只是他们碍于楚悼王,暂时还不敢对我下手。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我。贵族们用箭射伤了我,我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我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我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我不甘心就死,我要对射杀我的人采取报复。

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果不其然,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我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阳城君因参与此事逃奔出国,其封地被没收。我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成功报复了杀我之人,但我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我死后,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相关推荐:

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盘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云南人的方言,叫你无言以对

第七章:清英海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三阶段

伪满州国货币原来这个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