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蒲松龄,败也《聊斋》,成也《聊斋》

发布时间:2017-08-04 栏目:专题 投稿:鲤鱼西装

他考了一辈子,直到72岁时,朝廷给了他一点“辛苦分”——依照惯例给了一个“贡生”的职称,有了这个职称,按理可以去做官了,朝廷给了一个“儒学训导”的闲职,相当于今天的县级中学的副校长,而且还是个“候补”人员,这对72岁的蒲松龄能有多大的意义呢?不过是用一头白发为科举考试代了言,做了广告,朝廷给他点心理安慰罢了。

狐仙的朋友——蒲松

文/陆生作

聊斋,本来只是一间书房的名字,普通至极,如今却成了狐仙鬼怪的代名词。这源于清朝初年的一部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它的作者,姓蒲,名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爱吃煎饼卷大葱,还专门为这一小吃写过文章。

古人取名字,是很有讲究的,名归名,字归字。蒲松龄,名取得好,松鹤延年,活了76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平均寿命只有35岁的康乾盛世,他是超级老寿星了。他的字也起得好,不止留下了仙,还留下了鬼怪妖精,和着人生百味,一股脑儿搅进了《聊斋志异》中。借用美国诗人惠特曼诗句:“难道你觉得你的名字的声音中什么也没有,只不过两三个发音而已?”当然不是!哪个父母不在子女的名字中暗藏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一个人的名字是这个人一辈子的使命,那么蒲松龄是超额完成的。但是,这只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并不是他所期待的人生,不然他不会感叹“尔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活人”。

(图,惠特曼)

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皓首穷经,一心想把自己的才学售卖给帝王家,因而光耀门楣,蒲松龄也不能例外。他出生在一个逐渐败落的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从小聪明好学,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顺利拿到了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入场券。可他考了一辈子,直到72岁时,朝廷给了他一点“辛苦分”——依照惯例给了一个“贡生”的职称,有了这个职称,按理可以去做官了,朝廷给了一个“儒学训导”的闲职,相当于今天的县级中学的副校长,而且还是个“候补”人员,这对72岁的蒲松龄能有多大的意义呢?不过是用一头白发为科举考试代了言,做了广告,朝廷给他点心理安慰罢了。还是蒲松龄的老婆看得明白,早在蒲松龄50几岁时就劝慰他:“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你都当上了,何必再去考呢?咱们在村子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要像县官一样,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尽管蒲松龄觉得老婆的话是有道理的,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赶考,也许他想证明自己吧,当年可是考了三个第一的!

不过,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蒲松做了三十年教书先生,以此养家糊口。每到天热时,他还在村头柳泉边设下茅草凉茶棚,为路人止渴解乏。这是他有趣的地方,凉茶不收钱,但也不能白喝,需要用故事来换取——不管路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喝凉茶就必须讲一段奇闻异事。经年累月,这些南来北往的故事,在蒲松龄笔下安了家,最终以一部40余万字的《聊斋志异》呈现在世人面前。蒲松龄有善心,有情趣,他以茶水换故事,只是为不得志的生活添一些乐趣罢了,哪晓得会成就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而流芳百世呢?据说,王渔洋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的手稿而不可得。

蒲松龄以作家的身份为世人所传颂,这个名头实在太大,几乎遮掩了他的其他身份:他对茶颇有研究,是一位茶专家;对医药也曾下过苦功,搜集、编写《药崇书》,记载了258个药方。所以,他的茶可不是一般的茶,而是药茶:把菊花、桑叶、枇杷叶碾成粗末,用蜂蜜蜜炙,然后开水冲泡,既解渴又有保健功能。无奈他的生活不够宽裕,免费凉茶虽是小事,但总需要一笔费用,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种菊花、桑树、枇杷树,还养了一些蜜蜂。这样的耕读生活,一定让不少现代人羡慕,而对蒲松龄来说,只是一个落第秀才的捉襟见肘。

孙蕙是蒲松龄的同乡好友,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他曾写信给蒲松龄说:“兄台绝顶聪明,稍一敛才攻苦,自是第一流人物。”蒲松龄考不到功名,与他兴趣广泛有关,小说、诗词、戏曲、茶学、农学、药学……都是花了大力气的,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在现实世界中结交了一帮虚构的狐仙。对我们来说,蒲松龄赶考一辈子是坚持,以茶换故事是资源整合,兴趣广泛是丰富人生。这些都是生活智慧啊!

注意!注意!注意!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是,其实,我们才是孩子的未来!

我国有极好的民间故事,你讲给孩子听过吗?

孩子作文写不好,你有能力指导吗?

订阅本头条号,看民间故事,学写作方法,让玩头条更有意义。

相关推荐:

台湾同胞过中秋风俗

什么是礼仪

禹步是什么?简述禹步的历史来源和发展

辽金元服饰特色和设计是怎样的?辽金元服饰介绍

纳西族风俗简介 纳西族人都有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