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100多年来严重的南北歧视,导致了大宋王朝最终的崩溃

发布时间:2017-08-05 栏目:专题 投稿:无语的月亮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东京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如梦如幻的北宋王朝成为了海市蜃楼,作为唯一的幸存者,赵构在南京商丘登基称帝,重新建立了宋朝宋朝的灭亡虽然十分突然,但是宋朝国事积贫积弱也是重要的原因。在宋朝的后勤,党争持续不断,长达几十年的党争耗尽了宋朝的国力。而这场党争的背后又有着严重的地域歧视,终宋朝一朝,地域歧视情况一直十分严重。

一、宋朝建立的初期就出现了严重的地域歧视

北宋建立的初期,所能控制的地盘只有北方。宋太祖赵匡胤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财逐步平定了南方,但南唐等地区一直没有收复。赵匡胤曾经说:“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为相。”当时宋朝和南唐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由于担心南方人会勾结南唐,因此赵匡胤拒绝任用南方人出任重要官职。赵匡胤英年早逝以后,他的弟弟赵光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登上了皇位。此时宋朝对吴越等地区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赵匡胤的那句话也就应该废除。但是宰相赵普等人却极力反对变革,当时北方人掌控着国家的主要权力。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这些北方官员的子孙也会有优待。现在南方人突然要跳出来分蛋糕,这无论如何办不到。更何况作为皇帝的赵光义也和南方人没有什么交情,因此在第一代统治人员在位时期,南方人很难冒头。

在赵光义、赵普等第一代工作人员陆续凋零以后,南方人开始崛起,但是历程十分坎坷。在宋真宗在位时期,王钦若这个江南人非常受宠信。北方集团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刻开始了反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陕西人寇准。在经过几任宰相的交替之后,宋真宗还是如愿以偿的把王钦若送上了宰相的位置。这个情况在现在看来没有任何的问题,完全是正常的因才任用。但是在当时北方官员的奏折向山一样堆在了宋真宗的面前,不过既然有了王钦若这个先例,那么在此之后南方人在朝中就舒服多了。由于真宗皇帝的身体情况不是太好,他把政务交给了自己的皇后和宰相们。这一情况导致宋朝宰相的权力再次扩大,甚至还险些出现宋朝版的武则天。

二、新党与旧党相互死磕,最终耗尽了宋朝的国力

到了宋朝的中期,宋朝的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军队和官员的过分庞大,几乎压垮了宋朝经济。为了防止灾民造反,一旦出现灾荒,宋朝政府就会在当地征兵。这样一来,虽然内乱的隐患去除了,但是国家的军队越来越多,而且都是些花架子兵。宋朝官员福利太好,官员的好几个儿子都可以得到官职,久而久之,宋朝官员的数量是实际需要的好几倍。这些多余的开支搞得十分富裕的大宋王朝积贫积弱,宋朝皇帝为此也是愁眉不展。从宋仁宗一直到宋神宗三代帝王都在为变法的事情发愁,年轻的宋神宗继位之后,开始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这场办法遭到了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

客观的说,王安石的办法措施没有错。但是过于超前,在当时宋朝的那个环境下根本无法推行。王安石的变法和当年王莽的改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超前的思想与无奈的现在之间的矛盾。从司马光的角度来说,他发现了变法中的一些问题,他希望维护现有的秩序。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出现了纠枉过正的问题,这两个人纯属君子之争。但是他们身边的人就不这么认为了,以王安石观点为主的新党和以司马光观点为主的旧党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展开了反复较量。两个党派的对抗逐步发展成了地域之间的相互歧视,新党以南方人为主,而旧党以北方人为主。一旦一个党派重新得势,那么宋朝的官场就会来一次大清洗。来来回回的反复折腾耗尽了宋朝的国力。

三、南宋建立之后宋朝的政局仍是北方人的天下

1127年之后,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最终在杭州站稳了脚跟。赵构在杭州确定秩序之后,很多北方幸存下来的大臣纷纷南下投奔。一时之间,北方官员充斥这整个杭州城。但是一个奇怪的情况出现了,这些北方官员不是适应南方的生活,而是要南方人适应他们的习惯。以最基本的语言为例,所有的宋朝官员都说着一口的北方中原官话。而且要南方人也跟着学,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早宋高宗在位的中前期,朝廷的军政官员几乎都是北方人。当时在南宋内部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北伐是你们北方人的事,和我们没关系。”到了赵构在位的后期,随着第一代南迁之人陆续退休再加上渐渐的同化,宋朝才开始大量任用南方人。当时的宋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相关推荐:

《祀三公山碑》起笔有什么特点?《祀三公山碑》的章法

风波亭【第九场】

走进中朝边境城市宫观,探寻新时期辽宁道教

乌孜别克族建筑 乌孜别克族民族建筑简介

西藏扎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