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射(ai)矮(she),仓颉造字,打了个盹儿

发布时间:2017-08-07 栏目:专题 投稿:大胆的鞋子

关于“矮射之争”早已有之。有的当成神话,说是佛陀和孔圣人打赌时就知道矮、射之错;也有的将其演绎为传说,把诸多文字的张冠李戴归罪于秦始皇统一文字;还有的搬出了武则天造字,把矮、射颠倒作为笑柄来讥讽;更有甚者,清朝的沈起凤竟把“矮射之争”当成故事编入了他的《谐铎》……凡此种种,以至于现在仍有人像我当年那样把“谬误”当成“学识”来说,不知者尚可以原谅,知者仍然“坚持”实在是痴迷不悟!

【民间故事】仓颉打了个盹儿

这是民间故事!这是民间故事!这是民间故事!

重要事情说三遍!!!

仓颉没出名前可不叫仓颉,他本姓侯岗,号称史皇氏。话说史皇氏根据山川日月、飞禽走兽的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后,华夏民族就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这意义可大着呢。黄帝很器重和感佩史皇的才能,就赐给他一个“仓(倉)”姓,名为仓颉黄帝的用意很明确,所谓“仓”者,即君上一人,意思是在仓颉这个人的下边才有他这个君主。由此可见黄帝敬贤爱才和虚怀自谦的高尚品质。顶着这么高的荣誉,仓颉自然对黄帝感恩戴德了,也就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他的造字事业。

渐渐地,仓颉感到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事物很难表达出来,于是他开始试着寻找新的造字方法。后来,又经过好些个日日夜夜的苦熬,仓颉陆续发明出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加上原来的象形,共六种。从那以后,仓颉造出的字就更加传神和准确了。

这六种造字方法中,仓颉最为欣赏的是“会意”。无论多么复杂的事,只要经过这“会意”一撮合,就都表达出来了。举一个例吧,当时军队在野外行军打仗,要垒石为灶,拾柴作薪,点火做饭,这内中有灶、有锅、有柴草,还有双手抱着甑子的动作,这么多的物什,这么复杂的意思,他只用一个“爨”字就把它们都表达出来了。仓颉看着这个他新造的“爨”字,不断地把玩欣赏,那个得意劲啊,就甭提了。

仓颉造的字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渐渐地,仓颉有些目中无人了,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这个情况后很不高兴,遂嘱托身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处理这件事。

老人先到民间去了解百姓使用文字的一些情况,心中有了数,之后找到到仓颉:“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我人老眼花,有两个字我至今还不明白是啥意思。”

仓颉也很谦虚:“老人家,是哪两个字呀?我给你解释解释。”

老人说:“你造的‘重’字,本应是远行千里之意,应该念‘出’,而你却教人念成‘山重水复’的‘重’字。反过来;山架着山的‘出’字,本该念‘山重山’的‘重’,你却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哎呀,你这么乱造一通,乱教一气,我也说不清楚啥意思了。”

仓颉老人这么一说,对这两个字仔细一琢磨,发现果然是他把意思、读音和字形弄反了。他的脸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接连不断地向老人点头认错,反躬自责。可这两个字早已传遍天下各个部落,并且已为众人掌握使用,他仓颉的话也是一言九鼎,想纠正已非易事,就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错误地使用下去了。

仓颉吸取了这个教训,从此后更加小心谨慎地造字,不敢有半点差池。可隔了一段时间,老人又找上门来兴师问“错”了:“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羊也有四条腿,可你造出来的‘羊’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你是不是欺负羊小,把这四条腿长在了没有腿的‘鱼’身上去了?”

仓颉一听,心里犯嘀咕了:造这两个字,我没有错呀!造“羊”字时,我是从上往下看羊的,看见了羊头、羊身、羊尾,羊的四条腿藏在肚子下,自然看不见了。再说,造出的象形字,只是一个符号,只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哪能把这一事物的所有具体细节都一一描绘下来呢?要是全都描画下来,那还是字吗,那不就是一幅繁复的写生画吗?那写字可就成了累死人的活儿了。造“鱼”字时,下面四点哪是腿呢,那是鱼尾巴摆动时产生的水波呀!要是鱼离开了水,鱼还能活吗?

仓颉心里想了许多,却没有对老人说。他心知老人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便回应道:“好呀,既然你说我把‘羊’和‘鱼’字造错了,我就做点改正错误的表示吧,我不妨把它们来个一锅烩,让羊腿和鱼尾紧挨在一起。我过去曾经这么试过,嘿,还别说,这羊肉和鱼肉一锅炖,味道真美呀,于是咱就把这美味叫‘鲜’吧。你说我造的‘羊’字没有腿,我就在其它地方补回来吧:小羊刚生下来时四脚还不能站立,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腿,我就把小羊叫作‘羔’吧。”

从那以后,仓颉造字是更加勤谨和严密了,小心得如履薄冰,随时敲打提醒着自己,再没出现过一个造错的字。

仓颉老了,日常活动已经感到很吃力了。他造字的热情却并未减退,脑子也还够使,就是感到体力不支。那时候造出的字形要用锐器刻划在龟板上,然后拿着这些刻着字的龟板到各个部落去向众人宣布,这是很费力的事。仓颉已经无力刻划龟板和奔波于各个部落之间了,黄帝就给他委派了助手协助他的造字工作。助手能在“造字圣人”身边效力,有一种受到宠信和重用的感觉,自然事事格外尽心,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仓颉也乐得放心地把事情交给助手去办理。

这天天还没亮,仓颉一起床就静静地坐在他的茅屋前,冥目沉思,酝酿造字的最佳情绪。一会儿,他缓缓地睁开了眼,见东方露出了一抹曙光,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壮观极了。他胸中也像有一个鲜活的太阳在翻涌扑腾,突然一个激灵,仓颉眼前一片灿灿光明,他一下找到了灵感——今天就以这枚鲜红的太阳为源泉好好造几个字吧。

不一会儿,整个太阳完全露出了地平线,把光芒射向了大地,仓颉据此造了一个“旦”字,表示一天中的天亮时分。太阳冉冉升起,挂在了树中央,方位指示在东方,他就造了一个“东”字。太阳继续探向空中,升上了树梢,更加灿烂光明,他又造了一个“杲”字,表示明明亮亮的意思太阳继续前行,在广阔的天空划了长长的一条弧线,此时玉宇澄清,眼界特别开阔,他又造了一个“昊”字,表示广大无边的意思。渐渐的,太阳西斜,又大又圆,猛一下沉入了西山的一片树林中,不见了踪影,他又造了一个“杳”字来表示

天已经黑了下来,但仓颉造字的热情并未消减,他又乘兴造了两个会意字。哪两个字呢?一个是与“高”的意思相反的字。仓颉想,人不高,身子就短,他就来了点夸张,用“一寸高的身子”会意成了“射”,是应该读作ai的,这个字是造得既表意准确又形象生动。接着他又造表示把箭放出去意思的字。箭当然是“矢”了,“放”该如何表达呢?他选用了“委”,妇女把收获的庄稼捧上头顶,自然是要用力地抛掷出去了。于是他就造出了“矮”字,应该是读作she。

仓颉造完了这七个字,叫助手把它们一一地刻在了龟板上,还得把这些字的意思和读音教给助手,一直要等到助手把这些字的意思和读音完全掌握住了,仓颉才敢让助手拿着这些字到各个部落去宣布。可这个时候,助手有些心不在焉,为啥呢?因他妻子早晨嘱咐过他,说今天家里有事,叫他早一点回家,助手心里就总惦着快些回家的事。而仓颉今天造字太劳累了,此时己疲倦得上眼碰下眼,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儿。助手把自己掌握到的七个字的读音和意义向仓颉复述了一遍,见仓颉眯着眼点头,以为“造字圣人”认可了,他就拿着这一摞刻着字的龟板匆匆忙忙地回家去了,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向各部落宣布。谁知这一忙竟铸成了大错。

几个月后,黄帝又委派老人又找到仓颉,质问他造的“射”和“矮”这两个字是怎么一回事?仓颉觉得奇怪,就把他当初造这两个字的意思和读音向老人解释了一遍,老人也认为仓颉并没有错呀!可众人为什么却把“射”当作“矮”,而把“矮”又当作“射”来用了呢?仓颉叫来助手一问,助手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就是这么记的,仓颉闭着眼点头示意了。仓颉长叹一声:“唉,那是我困了打了个盹儿啊!”

仓颉越来越老,身体也越来越差,他觉得自己能造字的时日不多了。一日,仓颉整理自己一生所造出的字,觉得每一个字都格外珍贵却又微不足道,又觉得黄帝给他的荣誉和地位都太高了,感到受之有愧。仓颉认为自己终究只是一介草民,所以就在“仓”上加了个草头为“苍(苍)”,这才有了后来“仓颉”、“苍颉”两种写法共存的情况。

汉字解析二:射与短

□祝铨云

有人认为这两个汉字搞反了,“射”当是duǎn,短该为shè。乍听似有道理,一寸之身不为duǎn,何者为duǎn,矢(弹)豆而出当然是shè。但细究起来就发现,这儿犯了一知半解,望文生义的毛病。

先看“短。在汉字中表示与长或高相对的字除“短”外,还有“矮”、“矬”,这二者都是“矢”字旁。所以说,要理解“短”何以为短,关健是要弄清“矢”这个偏旁的含义。在字典中,矢有三义,一是箭,二是发誓,三是屎,除二外,一三当是本义。在甲骨文中,矢有两种写法,一是 , 二是 。(一上加箭头,二下加箭头)从这两个画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当是两个字,但后来整合为一个字“矢”,其中一表示的是矢的第一义:箭;二表示的是矢本义中的第二义:屎。第二,这两个字的造字方法有所不同的,一兼具象形与会意,矢仅指箭时,是象形,若指射箭则为会意;二却是典型的会意字,用动作形态表示事物的结果,即有遗厕的动作表示遗厕的结果:屎。然而我们发现,在现有汉字中“矢”字旁的字鲜有与屎相关的,除明显取“箭”义的矧、矰外而却似乎与遗厕时的动作“蹲”有着很大的关联。比如“矫”,含义是改曲为直,曲者“矢”也,蹲之状曲也,直者“乔”也,乔木之乔直立高大也。如果我们释“矢”为“蹲”,短、矮、矬何以与长、高相对就迎刃而解了——蹲下不就短了、矮了、矬了么?包括“雉”,一种善于走,而不善于飞的鸟,只走不飞不就是鸟中蹲者么?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笔者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专家的佐证,但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如此而言短之为短也就是不足为怪了:矢,形旁,蹲也,蹲则短;豆,声旁,dou,duan,古音应该很近。

再说“射”,在常用汉字中,除“射”外身字旁的字有躬、躯、躲、躺,都是形声字,除躯外,其余几个都表示身体的存在状态。射当也不另外,但它与其余几个字不同的是它不是形声字,she、cun相差太大。因此说要理解“射”字关键是理解“寸”字。在甲骨文中,寸作为长度单位是后起之义,其原义就是肘,只不过后来当寸更多表示长度单位时,加“月”(即肉)旁为肘。以身加“寸(zhǒu)”,其要突出当然就是这个“寸(zhǒu)”了,而在古代生活中,肘的活动最为突出的莫过去“射”,曲肘拉弓,松肘放箭,射也。射之为射其意也就自明了。

所以说释字当要细究,望文生义有时可行,毕竟中国汉字千百年来一脉相承者多。但一脉相承并非一成不变,今义与古义的差别有时还是很大的,仅以今义释字,有时闹点小笑话就不可避免了。

相关推荐:

为何古代桥梁多是僧人建造的?僧人与桥梁的故事

2016古尔邦节放假安排日历_万年历

郏县山陕会馆戏楼

三国著名人物

武装到牙齿的大唐骑兵:贴身近战远超当代特种兵,生擒突厥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