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他打造超级大国,却被国人酷刑处死,无人同情

发布时间:2017-08-10 栏目:专题 投稿:秀丽的白猫

说到超级大国,同学们应该会想到美国,以及曾经的苏联。那么,在中国古代群雄并立的时代,有没有超级大国呢,当然有了,那就是战国七雄时代武功盖天下的秦国!虽然楚国和齐国也是超级大国,但他们最终都被秦国消灭。

秦国统一,功在谁呢?很多人会说是秦始皇赢政。没错,是赢政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不过,风流杜牧也说了: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才成大功。从赢政往上追,昭襄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但再往上追,还有惠文王,以及开秦国风气之先的秦孝公。

可以打住了,秦孝公赢渠梁时代,秦国真正开了天眼,从一个普通的西陲荒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为日后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秦孝公多半是因人成事,是因为他用了一个人,才有超级大国的绝世辉煌,这个人就是商鞅

没有商鞅那次开天下之先的划时代变法,就没有秦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商鞅秦国成为超级大国的真正开基者。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和王安石变法具有同等的影响力。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因为反对者自私,绝不会为了让普通百姓过上好生活,就牺牲自己通过特权获得的巨额利益他们弄出所谓《流民图》,对王安石极力丑化攻击,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北宋王朝不久也玩完了。而商鞅秦国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秦国统治者不自私吗?不是,他们同样自私。但当时的秦国的国力正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国家气势如日东升,所以心态更为开明,思想更为开放。

秦国为什么能成功?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用六国的人才。不管是早期的百里奚(楚)、蹇叔(宋),还是商鞅(卫),范睢(魏),到统一时代的吕不韦(卫人)、李斯(楚)。而六国呢,宰辅皆是王族权贵,拒绝把蛋糕分给出身普通的人才,宁可把宝贵的人才推给敌国,也绝不重用。不要说普通人才,就是王族的旁支远亲也不受重用,束之高阁,自生自灭。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卫国公子卫鞅同样找不到未来的出路。从小就苦学法家形名之术的商鞅,满怀着雄心壮志来到魏国,在有宰相公叔痤的强烈推荐下,魏惠王都不想用商鞅。魏国是当时天下第一大国,最被各界看好,可魏国不用,卫鞅只好西行,去偏远小国秦国寻找机会。

魏惠王,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梁惠王,并非昏君,而是一代明主。但魏惠王当时已在争霸天下,形势看好,没觉得商鞅是非用不可的。而秦国在位的孝公赢渠梁正有强秦之志,可初创大业的秦国地处偏远,人才匮乏,急需外国高级人才。此时的秦国患有严重的人才饥渴症,只要稍有才华的人,孝公都会重用,更何况卫鞅这等天才呢。

孝公和商鞅,一个求变,一个能变,二人很自然的就“结合”在一起,如同刘备之遇诸葛亮,苻坚之遇王猛。

公元前356年,出任秦国左庶长的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大幕。

变法就意味着要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利益分配格局,必须会遭到相关利益损害方的强烈反对。这些人不会从国家和百姓的角度看待变法他们只有一条:国弱民穷可以,自己损益受损绝不可以!以甘龙为代表的保守派反对变法,理由是社会各阶层对现有的政治行态已经习惯,再进行大的改变,他们未必能接受。甘龙打起“吏民习而安之”的旗号,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绝不是为了百姓着想。

不过,指望百姓一下子就拥有新法也不太现实,其实百姓和既得利益者一样,都是自私的。他们同样不会管国家兴亡,哪个大王来了不一样磕头交税?商鞅,以及历代敢于变法者,都是参透了人性。人性贵私不贵公,统治者扔几块香喷喷的肉饼,就能让百姓在欢呼声中丢掉奋斗的理想。

于是,那个著名的“立木为信”的故事发生了。商鞅在城南立了一根木头,出十两黄金让百姓搬到北门,无人响应,赏金加到五十斤,才有人试着把木头搬到了城北,果然得到重金。消息传开,老百姓这才相信商鞅,愿意听从于商鞅变法,因为他们能得到好处,而不是出于强国理想。仅从思想和教育上让老百姓有高一层的见识,是不能成功的,老百姓只认利益

商鞅变法下的第一个法令是《垦草令》,直白的说,有两大特点:一是重农抑商。有人说商鞅这么搞是破坏商品经济,可要看到的是,当时的秦国根本不具体商品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都太薄弱,商品不丰富,拿什么搞商品经济?当然,《垦草令》也有强烈的愚民性质,用行政手段限制农产品的流通,保证国家能征收到足够的粮食,足食才能足兵。

《垦草令》第二大特点,就是抑制权贵。在很多变法中,权贵都可以通过特权而避免向国家输入自己的利益。比如雍正要搞“士人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抗,他们坚定认为“唯上智下愚不移”,老百姓愚蠢,必须交税;士大夫聪明,可以不交。为什么士大夫们喜欢北宋赵匡胤而不喜欢周世宗柴荣?就是因为柴荣下令孔子府地也要和百姓一样交税,让士大夫在精神上觉得受辱,严重得罪了他们

商鞅认为权贵们不交税,还能享受特殊政策的照顾,这是极不公平的。商鞅下令,对权贵的产业课以重税,老百姓交税,你们也必须交!不但要交税,还是服劳役。再大牌的权贵,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下地劳动,除了将来要继位的嫡长子外,没人可以例外。同时,商鞅还禁止权贵公开收养门客,以防止这些人搞出不听命于朝廷的政治势力。权贵们自然不想和泥腿子们一样,纷纷抗议,但孝公坚定支持商鞅,反抗也没有用,只能参加劳动。在这些权贵的心中,泥腿子是贱命,就该把劳动成果供他们花天酒地。稍有不顺,他们就会声泪俱下的控诉,说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实际上,所谓不公正的待遇,只不过是让他们去体会一下老百姓的辛苦,他们就骂商鞅是酷吏。而这些养尊处优的士大夫阶层欺凌底层百姓的时候,他们却认为理所当然,贱民必须接受精英的统治。而当老百姓受苦受难时,他们反而认为贱命死不足惜。

商鞅变法其实有两次,还有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350年。这次变法是在孝公把国都迁到咸阳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主要变法措施较之前一次变法稍稍放开,即废掉土地共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关于商鞅是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学术界看法截然相反。但即使没有土地放权,也有“授田予民”的政策, 允许老百姓耕种土地。以前实行的是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土地被朝廷和权贵高度集中,所得利益半点也不分给百姓。而现在允许普通百姓耕种土地,社会活力增强,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商鞅还制定了秦国统一的度量衡,这也是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基础。还有就是在行政区划上聚小都乡邑为县,取消了贵族分封制,将全国纳于朝廷的统一垂直管理。

秦国商鞅变法而受益,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国势有些像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但是,在变法中受到利益损害的权贵却恨透了商鞅,比如将来要继位为秦王的太子赢驷,因为触犯了新法,而商鞅为了立威,准备处罚赢驷。不过他毕竟是太子,轻易不能动摇国本,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

太子的受罚,让赢驷等人怀恨在心,一直等待机会对商鞅进行报复。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赢驷即位,就是惠文王。惠文王其实也是个明君,他本人倒对变法也不排斥,他排斥的只是商鞅。而且,商鞅变法成果非常明显,证明了变法是可持续的,至于商鞅本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再说,赢驷身边的权贵是他统治的基础,不能因为商鞅一个人而得罪一大帮自己人。

在惠文王的授意下,公子虔等人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出逃。不过,商鞅之前制定了法律,禁止客栈收留没有证明的客人。而商鞅因出逃匆忙也没有证明,被拒绝入住。最终,商鞅逃无可逃,被抓回秦国。惠文王为报个人私怨,用车裂之刑处死了秦国强大的奠基人商鞅秦国人并不同情商鞅,因为商鞅变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损害了各阶层的利益,只对秦国有好处。可不管是权贵,还是士大夫,或是普通百姓,都没有从中得到太多的好处,他们自然讨厌商鞅。至于国家强大,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权贵自私,士大夫自私,老百姓同样自私。

商鞅虽死,商鞅之法未死。秦惠文王继续实行商鞅的强国之策,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最终由赢政完成了对六国的最后一击。

相关推荐:

朝鲜族长鼓

2015侗族摔跤节是什么时候 侗族摔跤节的由来_万年历

苗族“情人节”引来数千游客

对蚕神信仰祭祀衍生的风俗是怎样的?

二战狙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被苏军称为“白色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