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蒋介石为何要集结70万军队,在上海地区拼死3个月死战不退

发布时间:2017-08-15 栏目:专题 投稿:仁爱的康乃馨

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一场关乎中日两国国运的大会战。为了进行这次会战,蒋介石先后集结了70多万军队开赴战场。但是有一个情况出现了,在北方战场已经十分吃紧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什么又要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在战役已经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蒋介石又为什么要命令军队死守。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蒋介石绝对没有某些人嘴里那么不堪,他的行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蒋介石这一系列举动究竟是为什么?

一、在明知上海不可开战的情况下,完全是为了扭转日军的进攻方向

上海是长江的出海口,在这个地方与日军开战极为不利,在日本留过学的蒋介石不会不知道。但是鉴于当时的形式,蒋介石不得不这么做。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山西北部,蒋介石和身边的将领们都是读过书的人,他们知道山西丢失意味着什么。日军一旦占领山西,从西面可以进入陕西,然后南下四川,这是当年蒙元灭亡南宋的老路。如果日军从山西进河南,然后南下湖北,既可以把中国的东西方彻底分开,这是赵匡胤统一全国的道路。最后日军还可以从河北、山东地区进攻江苏,这是满清灭亡南明的老路。在山西危急的情况下,蒋介石心急如焚,急需一个十分可行的计划。

中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蒋百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蒋百里认为中国的地形从北向南几乎无险可守,但是如果是从东向西就可以利用复杂的地形层层阻击日军。对于蒋百里的见解,蒋介石深以为然。为了吸引日军主力东来,从而改变日军的主攻方向。蒋介石集中兵力主动进攻上海地区的海军陆战队,而日本方面为了救援这支部队不断的派出援兵。这场战役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中国军队的参战兵力达到了70余万,而日军也接近了30万。上海的地形对中国军队来说十分的不利,日本海空军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中国军队日军战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对中国军队的杀伤极大,中国空军起初还英勇抵抗,但是力量渐渐消耗殆尽。不过蒋介石命令军队不准撤退,一定要拼到最后。

二、在上海血战三个月,完全是为了江南地区的撤离

其实在日军大量增兵之后,蒋百里的战略计划就已经达到了,蒋介石完全可以命令撤退。但是现实的情况又使蒋介石不能立刻撤退,他必须拼到底。江南地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些一片地区中国的命脉,绝对不能轻易留给日本人。更重要的中国的军工企业也集中在江南一带,这些企业是中国抗战的命根子,必须运往中部地区但是这些机器设备拆卸又十分困难,所以前方的将士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后方的撤离赢得宝贵的时间。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这座城市有很多机关,这些机关也必须撤离到中西部去。但众所周知,机关搬家是最麻烦的,事实证明机关也确实是最后一批撤离的。

南京上海、苏州等地,人口稠密,拥有众多的学校。国民政府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所不足,但是在教育上的投入绝对是巨大的。这些师生必须撤到西部,但学校拥有人员复杂,又牵扯到各个院系的编制,所以也需要时间。在9月份,蒋介石就已经看出了这场战役不能继续打了,陈诚和白崇禧也多次建议撤兵。但为了赢得时间,蒋介石不得不把一批批部队派上去。这些部队有很大一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这些将士们注定九死一生。冯玉祥回忆这场战役是说:“上去一个师,最多撑两天,下来还不到一个团。”淞沪会战结束时,中国军队阵亡12万、负伤者超过了30万,江南地区中国军队几乎消耗殆尽。

三、此战成功扭转了战局,日军上演了南京大屠杀

由于淞沪会战伤亡巨大,江南地区中国军队已经没有力量坚守苏州、南京等地。但此战为后方的转移赢得了时间,同时成功的把日军进攻的方向从由北向南转化为由东向西。虽然日军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中国在战略上更胜一筹战争开始进入持久战的状态,这是日本这个岛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由于在上海战场的军队伤亡过大,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被日军攻陷。为了报复中国日军开始了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在南京城中,抢劫、强奸、纵火、屠杀无处不在继续,,被害的中国人总数超过了35万。由于南京城防指挥官唐生智的失误,9万多中国军队陷入了无路可退的境地。最终这些军队日军投降,但惨剧发生了,他们遭到了日军的大屠杀。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在日军这里成了一纸空文,世界上两个不尊重这项公约的国家,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苏联。

相关推荐:

田单复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田单是怎么死的

迷倒过五位总统的中国大美女:敢拒绝袁世凯

刘守光简介 五代时期桀燕国建立者刘守光生平

盘点:中国历史上八大祸国乱政的太监

法正时代还没当丞相的诸葛亮在蜀中真的地位低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