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在君主制的前提下,为何只有宋朝实施了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发布时间:2017-08-15 栏目:专题 投稿:贪玩的蜜蜂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皇帝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在这方面宋朝的制度可以说是最完善的。从世界来说很类似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坛的那种格局,与西方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也有共同之处。那么为什么最终只有宋朝成功实行了这样的制度,不要说蒙元和满清,就连同为汉家王朝的明朝也不行呢?

一、从宋朝初期就进行了武文之间的位置调换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宗赵匡胤熟知唐朝藩镇割据给唐朝造成的伤害,也亲眼目睹了各地军阀嚣张跋扈到何等程度。因此在他手下第一谋士的建议之下,赵匡胤开始了进行以文人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体系。不过这个时期武将的地位远没有那么低下,文贵武贱的情形还没有形成,至少不像宋太宗时期那么没有尊严。为了实现文人政治,宋太祖大大增加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和层次,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的人员很少,一科只有几十人,而且还要等级、家庭的限制。而宋朝则不同,完全没有在乎考生的家庭和门第,一切全看成绩;而且录取的人数也有唐朝时的几十人增加到二百多人,数量翻了好几倍。

宋朝初期虽然想建立文人政治,但是对于具体的施行非常的谨慎。由于那些通过科举录取的考试大多没有实际的政治经验,所以这些考生都会被下放到各地担任地方官。同时这个时期的八股还没有形成,所以宋朝官员相对于明清时期文人,还是比较灵活的。不过这套制度到了宋朝的中后期被玩坏了,很多一直留在京城没有参加过基层锻炼的官员,进入了高级决策层,这样问题就大了。他们推行的政策往往是自己的想象,是脱离了民间基本生活的,属于标准的好心办坏事。

二、宋朝的教育模式没有发展到僵化的程度

宋朝的科举考试没有像明朝那样进行八股文的限制,只能引经据典不能谈论国事。在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时政性的问题,考察考生的实践能力。正因为朝廷的用人需求没有僵化,所以说教育模式自然也没有那么走向极端。在宋朝时期文人们很注意自己的修养,有着基本的道德底线,注重气节和操守。这就是无论北宋还是南宋一直名臣不断的原因。同时宋朝中前期的皇帝能够从谏如流,允许官员们讲真话讲实话,就算官员的言语过激但只要是为了国家着想一般不会受到处罚。

到了宋朝的后期就不想了。首先是皇帝水平的下降,由于在帝制之下,皇帝个人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国家的走向。在宋朝后期皇帝不在想听那些耿直的官员们讲真话,所以渐渐的贤者退、小人进,这些溜须拍马的官员完全以皇帝为核心。不过他们的任务不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而是如何取悦皇帝的欢心,好继续加官进爵,到了这个境地国家想不亡都难。

三、宋朝武将受文臣节制,大多时候是在下臭棋

宋朝由于强敌环绕,因此战争频发。从宋辽的河北对峙到宋朝的西北鏖战,要打仗自然也要需要武将,不过这些武将都是在文臣的节制下进行作战,这就大大束缚了将领们的手脚。大多数出战边境的文官进行内政建设、安定地方民生的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让他们指挥打仗就是开玩笑了。在宋朝与西夏的长期鏖战中,虽然也出现了范仲淹、韩琦这样的军事型文官,但是大多数文官是不具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水平的,他们的能力最多是坚守城池而已。

但是就因为个别文官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只是宋朝官方一致认为文官也是可以打仗的。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文官地位继续上升,而武将地位接着下降,文贵武贱的情况逐步形成。正因为文贵武贱,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不考虑从军这一条,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天子门生。最后“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完全形成,这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很多还在摇篮中成长的军事天才。最后宋朝皇帝的疯狂折腾和制度逐渐偏离正轨的双重作用之下,在外敌猛烈的进攻中,大宋王朝完全崩溃。问题在于到了南宋,朝廷还是不长记性,没有从根源上找问题,最后就出现了崖山的惨剧。

相关推荐:

故宫将用科技保护海昏侯墓文物

黄道吉日:祭祀是什么意思_万年历

如何放置奶油碟子 没有奶油碟子怎么办

满族有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他是清朝皇帝,一生所爱是秦淮名妓?他是出家,还是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