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一部在中国备受冷落却开启日本改革之路的旷世奇书

发布时间:2017-08-19 栏目:专题 投稿:贪玩的草莓

中日两国分别于1840 年和1853 年被西方列强以暴力打开国门,被强行拖入“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早于日本十余年,然而为何到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已基本建成现代国家,而中国仍是前现代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时,身处与“夷人”作战前线,林则徐当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夷情”,聘有专门的翻译为他译介有关情况,编译成《四洲志》,对五大洲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政情作了初步的介绍,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外部世界的著作。

1842 至1843 年间,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受林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魏源在此书中仍坚持传统观点,面对现代地理学,他花了许多功夫“考证”出“自古以震旦为中国,谓其天时之适中,非谓其地形之正中也”。即承认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但他认识到“狄夷”在形而下的“器物”层面尚有所长,中国可以师法,所以对其先进的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更有专门介绍,并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等人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客观的了解。

两国交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敌人武器强于己方,自己一定要千方百计学习、仿制,这本是常识,但在现代中国,这却是万不可行的罪过。林则徐提出“悉夷”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及至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受到的抨击更为猛烈,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却被斥责为罪莫大焉的“溃夷夏之防”。也就是说,华夏文明与夷狄野蛮之间有一道文与野的防线,师夷长技就是破坏了这道防线。

结果,对中国人具有启蒙意义的《海国图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朝野上下的强烈批判,因此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当然,林则徐魏源为“制夷”而大胆提出“知夷”“悉夷”“师夷”,正是这种不畏浮议、敢于面向现实的勇气,林则徐才被后人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然而,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日本正是通过这本书对世界大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发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明治维新的先驱、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深受《海国图志》影响。在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佐久间象山就非常关注这次战争,不久就认真阅读了《海国图志》,非常认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感叹自己与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主要是受此启发,他才提出了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深远的“和魂洋才”的纲领。

佐久间象山的学生、明治维新的先驱、思想家吉田松阴也是受到《海国图志》的刺激,在1854 年为“通宇内形势”,“探知其实情”, 与门生偷渡上美国船,请求带其到美国实地考察,遭美方拒绝后自首,以违反“锁国令”被幕府判入狱一年,囚于野山狱中。在狱中读书,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多次提到读《海国图志》的体会。出狱后,他在1856 年兴办松下村塾,学生来自武士、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等都从学于他。《海国图志》, 是这些学生的必读之书。

海国图志》这部旨在启发中国改革的著作,在自己的祖国备受冷落,却在异邦日本大受欢迎,启发了日本改革

近代日本正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并反过来不断侵略中国,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讽刺,是中国的悲剧。而中国则是在二十余年后,19 世纪60 年代开始洋务运动时,才重新“发现”此书,重新刻印广为发行。中国的大门早于日本13 年被打开,但最初的现代化反应“洋务运动”却晚于日本近10 年,可见中国变革的阻力之大、之难。甲午战争,就是中日两国对“被动现代化”态度大为不同的后果。摘自《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力作,全面解读自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晚清历史

相关推荐:

黄桑苗族神秘的“祭狗”仪式

民间传说:闭月貂蝉的故事

哈萨克族是怎样凭借民族特色发展经济的

九色鹿经图

老上海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