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土木之变”后明朝穷成啥样?看一件事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17-08-21 栏目:专题 投稿:风趣的乌龟

文/胡丹

#学明史#

明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万万没想到,破敌之余,竟连南朝皇帝也俘获了!瓦剌人原以为手中有了“王牌”,南朝的花花世界就是他们家的了,可以肆意勒索,大饱欲壑(瓦剌人对中原土地倒没啥兴趣)。

英宗失陷之初,朝廷急于将他赎回,的确给瓦剌人送了很多钱,英宗妈妈孙太后和媳妇钱皇后,在宫里大刮地皮,辇送无数金银财宝到虏营,不惜代价,只求换回皇帝。可景帝继位后,遥尊英宗太上皇瓦剌人就急了。“太上”二字名头好听,但“太上皇”和“太上老君”不能比,“皇”而加“太上”,差似等于过期作废。这个道理,瓦剌人是懂的,简单说,就是手中肥鹅一夜之间变成了鸡肋,这教瓦剌太师也先好不懊恼!于是三天两头押着英宗,去大同等边关叫门,并且发了狠话:“今送太上皇回京,若不得正位,虽五年十年务要仇杀。”

正位”之意,就是要扶保朱祁镇重登宝位。

自古以来,对人质这么“好”的,也先可拔头筹!

当然,也先的本意是不希望人质烂在手里,总望能尽量变现。可如今南朝宝座上已换了一个屁股,太上皇要想回朝正位,就得先蹬掉那个屁股。景帝也不干呀!景帝以“北虏有诈”为由,向边关守臣发出诏令,要求固守城池,不许与瓦剌人私自接洽,就是太上皇亲自来,也不许开城门接待。

瓦剌人急了,遂于当年十月,乘秋高马肥,向南用兵。在明朝叛监喜宁的指引下,兵锋直指紫荆关。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是京师西面的最后一道防线。紫荆关正当敌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朝已增派副都御史孙祥在此镇守,以加强此地的防御。然而如此雄关竟没能抵挡住瓦剌轻骑兵的攻击,一天不到就告失守,孙祥战死。

北京门户洞开,京畿警报再次拉响!

在“土木之变”中,明朝二十多万大军一时崩溃,器仗辎重尽归敌所有,损失惨重。此时北京城里疲兵弱卒不满十万,敌骑即将横行于国门,朝廷对能否守住京城毫无信心,被迫下诏,令宣府、辽东等地总兵官,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巡抚和各地募兵御史入援。除了调集附近的兵马,朝廷还十分不情愿地号召各地亲藩上京勤王,甚至向远在东方的朝鲜国征集救兵。这该是多么丢脸的事啊,若非深深的恐慌,它是绝不会行此下策的!

此时正该打开府库,搬出金银缎匹来犒军,激励士气,可大败之后,损失惨重,朝廷正是穷愁潦倒之时,实在拿不出东西来劳军。这时司礼监太监兴安想出个点子,他建议造“功赏牌”,分奇功、头功、齐力三等,发给监军文臣收藏,临阵时,凡将士挺身突阵、斩将夺旗者,与奇功牌;生擒“达贼”或斩首一级者,与头功牌;其他虽然无功而对阵受伤的,与齐力牌。朝廷向官兵们保证,有功者先授牌,把牌子收好,乱平之日,凭着牌来领赏——这等于是打了“白+条”(这个词在系统敏感)!

“打+白+条”总比该欠者好啊!不然天下勤王将士冒死杀敌,不仅军饷不足,却连起码的犒赏银都发不起,朝廷不丢死人才怪呢!

多亏兴太监想出打+白+条的主意,朝廷赶紧抢制了大批的“功赏牌”,分发各军之中,由监军官员收藏,临阵之时,随功发放(比如斩首一级,立刻发头功牌一块,而不是奖银若干两),等到敌人退去,再由立功官军拿着“白++条”找朝廷换来相应的赏钱。

就在勤王诏书发出的第二日,瓦剌军挟持着太上皇到了北京西南的卢沟桥。自元朝灭亡后,蒙古骑兵第一次横行于北京(昔日元之大都)城外,满城惊骇之状可想而知。但最终明朝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击退入侵者(应为逼退),这自然不能说是“打+白+条”起的作用,但这一细节值得注意。有时候,历史要看细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木之变”给明朝带来的伤害有多么大,朝廷在大难面前有多么窘迫,论者将“土木之变”视作明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者:胡丹,网名“皇帝不称朕”,学者、历史作家,著有“揭秘大明”三部曲《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大明后宫有战事》《大明那些九千岁》。微信公众号:皇帝不称朕(hdshuoshi),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一代贤后卫子夫,如何从一名歌妓当上皇后?历史上的她最终是怎么死的?

慈禧并不坏 参与政治只是为自己不受欺负?

乾隆与松鼠桂鱼的典故 松鼠桂鱼的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