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不要忽视气候的变化,它决定了周秦汉唐明五个王朝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7-08-24 栏目:专题 投稿:满意的银耳汤

有很多人感觉气候问题就是天气冷一点与热一点的关系,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而农作物产量不足又会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降低。国家财政不足各方面都会下降,进而影响这个王朝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明的命运都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一、周朝因为大旱而选择东迁,秦汉因为农业的发展而达到鼎盛

在西周的末期,中国北方气候开始由暖变冷,粮食产量产量开始下降。在公元前822年,关中地区发生了持续七年的大旱,使得人口大量逃亡,周朝国力开始下降。40年以后,关中地区同时发生了大旱和地震,直接造成了关中地区经济的崩溃。再加上当时在位的周幽王是个十足的昏君,在他的统治下西周的国力更加衰弱。最后北方的犬戎趁机攻入了西周的王都镐京,杀死了“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周平王即位以后,鉴于关中地区的崩溃和北方犬戎的威胁,决定将首都前往东方的洛邑,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秦汉时期中国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秦汉时期粮食产量比西晋时期要高出10%。不要小看这10%,全国集合在一起这可是一个大数字。在那种农业社会,粮食产量的提高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就是为什么西汉时期人口顶峰超过6000万的原因。有了更多的人口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军队,并且不用担心后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中国历代气候表可以看出,中国气候在东汉中期再次开始下降,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公元5世纪,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之所以无力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除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气候惹的祸。

二、气候的转暖,帮了唐帝国的大忙

中国气候在5世纪中叶再次回暖,在这一时期北方的经济开始慢慢复苏。到了公元6世纪,随着北周统一了北方,北强南弱的格局更加明显。虽然此时大量的人口迁往了南方,但是北方人口仍占半数以上。隋朝统一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但是由于隋炀帝急于求成,最后给自己的表哥李渊做了嫁衣。李渊在长安称帝以后,依靠他的儿子李世民和其他将领逐步平定了全国。但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唐朝的人口只有隋朝时期的三分之一。随后北方突厥颉利可汗率领20多万骑兵南下,大军直逼渭水,兵临长安。最后李世民在牺牲了几乎长安城的财富为代价,换取了暂时的和平,对已这位英武的君主来说他无时无刻不想复仇。

两年以后机会来了,突厥控制的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雪灾,而且这场雪灾还是百年不遇的大雪灾。这下子突厥麻烦了,牛羊马匹冻死了一大半,人口开始逃亡。唐太宗是一个多精明的人,这样好的机会不打你才怪。随后唐太宗便命令各路唐军开始北伐,最后生擒突厥可汗,东突厥宣告灭亡。气候对唐帝国的恩赐还不止于此,唐朝的平均气温比隋朝升高了1度,不要小看这1度,这可以是农作物的产量再次提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建立在这一点之上的。至于宋朝的运气就更好了,宋朝统治时期正好是气候最稳定的时期,宋朝的经济不发展就怪了。

三、气候问题是压垮明朝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统治的时间点非常的不幸,从明朝早期开始温度就开始一点一点的下降,这就意味着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在明朝万历时期明朝发生了持续四年的大旱,这场旱灾的面积空前扩大,不仅中原地区灾害严重,就连江淮和两湖地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旱情。这场旱灾对明朝的打击很大,由于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大量人民死亡。明朝的农业从此再也没有恢复,粮食产量的降低就意味着政府财政死亡较少,如果政府没有降低征收的数额,那么被逼急的农民会选择造反。明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除了政治腐败以外,粮食减产而朝廷不降反增也是很大的原因。

到了崇祯时期,这位想实现大明中兴的君主面对的局面更难。首先是温度的下降粮食持续减产,而国家为了应付内外的敌人,赋税的征收不能减。在这蝗灾和瘟疫肆虐中国北方,再加上地方官员的种种暴政,人民想不反都难。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办法,因为老天实在是不帮忙。至于满清入关以后的情况,只能说他们点太顺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开始升高,而且是持续升高,所谓的“康乾盛世”就这么出现了。

相关推荐:

毛杉树节也叫“赶毛杉树”

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的区别

门巴族的祭祀习俗 门巴族的生殖崇拜

想穿越?别逗了,其实你只是想换一种活法

已经丧失了权力14年的宋钦宗,绝对不是赵构杀害岳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