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1644年,为何崇祯皇帝身边只有1个太监,而满朝文武视而不见

发布时间:2017-08-24 栏目:专题 投稿:健康的小兔子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包围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奔赴煤山自缢殉国。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回想当年南宋灭亡时的情景,10万多人为国殉难,陆秀夫抱着最后一位小皇帝投海自尽。同样是汉家王朝,为什么宋朝和明朝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情况。明朝的体制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一、明朝皇帝从未真正尊重过群臣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是民主思想的基础。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已经有了一些西方君主立宪国家的味道。但是在明朝,孟子的这句话遭到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厌恶。在这方面,朱元璋甚至不如当年的刘邦,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帝王相比差距更大。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明朝大部分皇帝都没有尊重过群臣皇帝也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群臣,在皇帝看来,这些人都是为自己打工的,这就是家天下的悲哀。而在群臣的眼里,皇帝他们始终在打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崇祯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严重的恶化。因为崇祯皇帝本人的原则就是“我没有错,都是群臣的错。”

崇祯皇帝自杀以后的遗言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由此可见当时君臣关系的紧张程度。崇祯命令其亲信带着太子朱慈烺逃往宫外,为了躲避李自成军队的搜捕,亲随曾敲开了4户官员的大门。但是这些大明朝的臣子都拒绝收留堂堂的太子,可见皇帝群臣心中是什么地位。最终这位皇太子躲进了外公周奎的家里,但是这个周奎并不是想帮助自己的外孙,他只想用这个孩子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周奎立刻把这个孩子交给了农民军。在农民军进城以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官员选择自杀殉国,大部分官员却也在紫禁城跪迎李自成

二、中国官本位的思想严重畸形

在中国社会中,从古到今官本位的思想都非常严重,在明朝自然也不例外。这些人十年寒窗苦才谋得了功名,当然不愿意轻易撒手。他们不会因为老板的改变而改变,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他们还幻想着跟着这位新老板继续干下去。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的野蛮表现,是这群利益熏心的书呆子始料未及的。崇祯皇帝的尸体被安放在紫禁城中,明朝群臣可以前往参拜。但是真正的哭拜者只有30多人,其余都是冷冷的看来一眼就匆匆离去。那些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甚至还不肯前往,两个和尚要求见李自成他们的目的是为崇祯皇帝超度。北京城的京官成千上万,尚不如两个和尚,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制度的悲哀。

自成也并没有在北京城安逸太久,短短40天之后,多尔衮率领满清八旗进入了北京城。此时那些恬不知耻的官员们和40天以前完全是一个德行,再次上演了跪地投降的一幕。随着清军的南下,南方很多官员也开始进行抵抗。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民族大义,这是底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二就是自己的利益,很多官员都是南明王朝匆匆任命的,面对危如累卵的南明王朝,他们即使保国家也是保自己的官位。当然那种思想境界高深的爱国志士还是有的,这可惜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大部分都是钱谦益那个德行,想自杀又说水太冷。看到南明王朝有恢复的可能,又立刻开始同郑成功部眉来眼去。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中,投降的官员始终比抵抗者多。清军南下的兵力只有7万多人,而投降的明军超过了25万。

三、国家意识尚未形成,不知人为何物

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中,那些投降者始终充当开路急先锋的角色。他们急于在新主子面前表现自己,在屠杀自己的同胞时,他们没有丝毫的手软。这主要是家国天下造成的,皇帝国家、政府不分开的弊端。皇帝不等同于政府,政府也不等同于国家。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的死亡基本上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这种思想是严重畸形的。满清确立了自己在中原的统治以后,在各方面继续严重倒退。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方,英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之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而满清王朝的皇帝们正在忙于将强自己的权力,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经营,到了乾隆时期,中国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就在乾隆统治时期,英国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

三四月热闹玩法 少数民族地区过大节

传承民俗文化 壮乡举办仫佬族依饭文化节

春节的现代传承

浙江嵊州访友桥

壮族节日爱猴节有什么习俗?壮族节日爱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