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他为何拼了全家性命向燕王告密?难道北平真有“王气”?

发布时间:2017-08-26 栏目:专题 投稿:柔弱的绿草

文/胡丹

(一)

明初靖难史上,有一个以告密而封侯的人,名叫张信。从建文帝的角度来说,此人是罪大恶极的叛徒,而燕王朱棣却称之为“恩张”。

我们知道,建文帝为了削燕王之藩,预先做了许多准备,除了军事部署以外,还重新配置了北平布政司及都司的文武官员,据说这些官员都是受了密诏,要他们“谋燕王”。张信时任北平都司都指挥佥事(相当于北平军区的参谋长)。他原在贵州平越任职,却能调到朝廷将有大动作的北平来,显然是很受朝廷器重、大有前途之人。

可是他到北平没多久,就偷偷跑到王府求见燕王

此时削藩风声正急,朱棣托病闭门不出,忽然听说张都指挥要见他,心中厌烦,本不愿见。可张信一连来了三次,非见不可,朱棣只好请他进来,看他说些什么。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高规格的接待,直接躺在床上,要见就到我卧室来吧!

张信也不挑理儿,他躬身走进燕王寝室时,给王爷请安。燕王双目微阖,有声无气地哼了一下。张信快步近床前,二话不说,纳头便拜,说出一番话来,令燕王惊出一身冷汗,噔地跳下床来。

(影视剧中的张信

(二)

张信说的是:

“王爷还有心养病吗?北平都司、布政司已接奉朝廷密诏,马上要对王爷动武了!”

出乎朱棣意料之外,这个姓张的都司将领不是来探病,而是来告密的。

张信来燕府告密,是对朝廷的背叛,他这是拿全家性命在冒险。原来张信自来北平都司任职后,已知朝廷容不下燕王,而他经过几次与燕王的接触,对燕王颇为仰慕。当他与闻密诏的内容后,不禁忧惧惶惑,不知该遵从朝廷旨意,还是出于对燕王的同情,将朝廷的计划透露给燕王,为此闷闷不乐。

他母亲发现他举止怪异,便问其何事,他不敢隐瞒,将北平即将发生的大事和盘托出。张母大惊道:“你父亲经常说王气在燕,你切不可妄举,取灭族之祸!

看官!咱们现在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各路明星、名流尚且崇拜“大师”,甘心受其愚弄,遑论六百年前的古人了。那时候的人,特别相信气运、面相、卜筮、地理、堪舆一类的术学,许多人还精于此道,闲来无事时自己打一卦,大概张信之父也是能掐会算的,他早测出燕地有王气,并认定王气就应在燕王身上,所以对家人进行了“理想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能为燕王效力,自然好处多多,前途无限。如今张父已经去世了,他指引的方向还在那里熠熠发光。

我想,让身为朝廷命官,前途光明,马上有一件大功要立的儿子背叛朝廷,去投靠一位马上要倒大霉的落魄王爷,不是一般母亲能够做出的事情,她自己不也说了,妄举将自取灭族之祸吗?张家母亲想来也不会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巾帼战略家,坐在闺房里,摇一摇团扇,辄看出燕王必胜,朝廷必败。对此我无法做出解释,只好奉献一个喜剧性的猜测:大约因为她老头儿生前是有名的预言家,言无不中,如今他抛妻舍儿,一个人去了,张母特别怀念他,在未亡人心中,其遗言便是金科玉律,成为她的“小宇宙”的真理。所以张信一说起朝廷要拿下燕王,张母立刻神经发作,定不准张信违先父之言,否则哭天抹泪,要死要活。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到,当众人都在推墙时,张信之母何以让他的儿子躲到那道危墙之下?

(三)

若谓张信之父也是一代神算子,只是名声不显,我还有奇怪之处未解。张信之父张兴是临淮人,生前任福建永宁卫指挥佥事,是一名中下级武官,任所又远在南方,应该没有机缘结识燕王。他死后,张信嗣其官职,先后在普定、平越等卫任职,也都是南方卫所。张信在来北平之前,应该没机会瞻仰燕王风采。那么为什么张兴在万里之外,就观察到北平王气张信为什么敢拼了全家性命,在燕王最为危难的时刻,弃明投暗,拜在燕王床前?

这个问题要得到解答,只能排除张兴观“王气”、张母以“王气”说服张信这一解释。燕王张信来投,一定也深感诧异,必然下问:人家都烧热灶,为何你来烧我的冷灶?“王气”说,应该是张信燕王之问而给出的解释,但绝不会是指引张信行动的唯一因素。

我猜想,自张信移官北平后,初识燕王,即为燕王的才略与风采(这也是一种“王气”,即王者之气)所折服,心里已经靠近他了,他甚至相信,一旦燕王举旗反抗,击败朝廷大军,不是没有胜算。张信是个武人,他没有文人瞻前顾后、多谋寡断的毛病。与文官不同,武官沙场鏖战,刀头饮血,生死只在倏忽之间,他们往往凭本能驱率,而非依从理性行事。不是么?在当时明显不利的形势下,燕府许多护卫将领,都义无反顾地追随燕王,而燕王靖难大旗一举,众多边将投入其麾下,这说明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武人更相信武力和源自军队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于制度的权威,或对君主的信仰——老子只认顶头上司,管他皇帝还是老倌儿!

张信也是这样,他在大地开裂的刹那,选择了向燕王那一边跳过去。

(四)

本来,燕王朝廷下一步将如何行动已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他还是心存侥幸,直到得到张信的信报,才知道局势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容他再优柔寡断了,这才定计起兵。

然而,当他要揭帜反抗朝廷时,还是不那么自信,心里小鼓敲得厉害。恰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将屋檐上的瓦吹落几片,在地上摔成粉碎。朱棣见了,以为是不祥之兆,脸色都变了。幸亏姚广孝机灵,马上说:“这是祥瑞。飞龙在天,从以风雨,这一场大风雨,是大王将化作飞龙登天的佳兆。”

他更指出:“绿瓦堕地,这不是将为大王换易黄瓦吗?”

明代制度,亲王所居之屋,瓦用绿色,天子之居,瓦用黄色。朱棣一听换瓦之说,才知道飞龙上屋揭瓦原是天大的喜讯,才把噗噗乱跳的心放笃定,立志反啦!

于是他秘密联络护卫官兵中的亲信,准备用武力与朝廷对话了。而北平都司、布政司官员并不晓得机密已泄,放松了对燕王的监视与警惕,待朝廷派遣的太监来到北平,众官意气洋洋,准备进入王府捉拿燕王“左右导恶之徒”时,没料到燕王突然发难,将三司长官张昺、谢贵等人诓入王府,立刻杀死,随即击溃围困王府的官兵,夺取九门,占领北平城,城头揭起霸王旗,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靖难之役。

张信率先输诚,立下大功,朱棣甚感其德,称他为“恩张”。夺取皇位后,虽然张某人毫无军功,仍然被封为隆平侯,列“靖难功臣”之列。张家的侯爵是世袭的,兹后代代相传,与朱棣的子孙共享富贵。

看管请看,不信命还真不行,同样是以阖族性命做押,投一大注,燕山卫的倪百户,率先投奔南京,向朝廷揭发燕王造反,看起来是准赢的,却输得精光;而赢面极低的张信,却博取了世代的富贵,子孙受泽,连绵不穷。写到这里,容我学老夫子们拽一句文:岂非命哉!岂非命也矣哉!

作者:胡丹,网名“皇帝不称朕”,历史学者、作家,著有“揭秘大明”三部曲《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大明后宫有战事》《大明那些九千岁》。微信公众号:皇帝不称朕(hdshuoshi),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圣母升天节有什么传闻?圣母升天节的起源

藏族的锅灶崇拜及禁忌

观音灵签48签是什么意思 观音灵签第48签解签_万年历

民族特色:毛南族迎客歌歌词

在30年内,认死理的德国犯了两次错误,以至于战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