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明明就是崇祯亡国,为什么那么多人当看不见?血书遗诏感人?假的

发布时间:2017-08-29 栏目:专题 投稿:沉静的水蜜桃

很多资料记载了崇祯亡国后留下的血书遗诏: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影视剧中的崇祯

这封遗诏令许多读史者感慨不已,说崇祯是个好皇帝,不仅以死殉国,而且最后还在劝说起义军不要伤害无辜百姓。如此仁慈的言语足以令铁石心肠者为之动容。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崇祯皇帝并没有留下这样的遗诏,这封所谓的写在衣服上的血书纯属杜撰。这件事情已经很难考证清楚了,不过,不管这封遗诏是真还是假,其中有一句大家不是很在意的话倒是说出了实情,那就是崇祯皇帝确实“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崇祯皇帝不好女色,勤于政务,这是载在史册,无可疑义的。他确实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皇帝,不像他的哥哥,从来没有把做皇帝当成是一份正经的职业,倒好像做皇帝是业余的一个负担和累赘似得,令魏忠贤有机可乘,独揽大权,紊乱朝纲,使天启初年“众正盈朝”的好局面荡然无存,阉党爪牙遍布内外,卖身投靠者廉耻荡尽。他也不像他的祖父,懒出了奇葩,几十年不上朝,不御经筵,不补缺官,大臣们想抗议都找不到皇帝在哪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明朝灭亡实际上要由万历皇帝负主要责任。也就是常说的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倒好像崇祯皇帝是个冤大头,明朝灭亡跟他没有啥关系似的。

【闯王李自成

明之亡,实亡于崇祯。这么明显的史实摆在那里,很多人仿佛看不见,又好像是看见了硬是装没看见,想尽办法去替崇祯皇帝开脱。且不说后金的强盛和流民的日众是不是和崇祯有着莫大的关系,单说1644年,崇祯面临着那么多的机遇,他却主动选择放弃,最后自己陷自己于绝路,也等于宣判了大明的死刑。他的自缢,才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事实也证明了,崇祯死后,再无人能够整合力量维系大明的存在,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做他想。

崇祯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迁都,李自成势如破竹,目标直指北京。在北京已经难以守住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发挥朱棣当年设置两京的作用,将政府南迁,南京现成有一套政府机构,就是备用以防北京出事的。崇祯不是不想迁都,可又担心背上置宗庙和祖宗皇陵于不顾的恶名,总是希望大臣能帮他背黑锅,每次帮他背黑锅的人都死得那么惨,谁还敢接这个茬,拖来拖去最后迁都的事算是彻底黄了。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崇祯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吴三桂的兵力回援北京。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仿佛势不可挡,实际上在正规军队面前战斗力是很低的,李自成在自西安向北京进攻的途中在宁武关遇到了一个较真防守的总兵周遇吉,双方大战十余天,李自成竟然折损了将士七万人,他差一点就退兵了,恰好准备退兵前夕接到了前方明朝守将的投降信,一路至北京畅通无阻,这才导致了最终北京被围的局面。可以说,吴三桂的军队只要能及时回援,李自成远来疲敝之师,要想攻克北京这样的城防估计也就是喊喊口号就撤退的规模了,搞不好退兵被围歼在路上都有可能。后来满清入关,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李自成赶出北京也很能说明问题。问题是,崇祯担心调回吴三桂会让山海关落入满清之手,害怕背负历史责任,又凑不齐调回吴三桂的军饷,只好作罢。这其实并不是钱不钱的事,关键还是在于崇祯优柔寡断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一国之君的崇祯,他性格上的缺陷不仅决定了自己的悲剧,也决定了大明王朝的悲剧。

【影视剧中的八旗劲旅】

相关推荐:

民谚

乾隆朝官场怪现象:官员被革职十余次仍任原职

民族英雄岳飞生死七大历史悬谜:风波亭冤狱之谜

永乐帝的身世之谜:或许有蒙古血统

包娜娜《谁真心爱过我》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