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清朝汉字革命运动你知道吗 ?

发布时间:2017-09-02 栏目:专题 投稿:怕孤独的烧鹅

汉字,在中国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语素文字太陌生了,通俗一点就是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跟拼音文字对立的,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做好扫盲工作,读书认字一直都是上层人玩的,穷苦老百姓能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

因为如此,建国后有了简化字,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快的学习汉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别说效果还不错,至今中国基本已经没有文盲了,除了部分老年人。

简化字大家都了解,但是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你可能就不太清楚了,让鲁速君来分享一下清朝切音字运动吧。

其实汉字注音,早在明朝时候就开始了,明朝万历年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大航海,让越来越多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传教,既然要传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流问题,于是传教士们开始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但是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太久。明朝被推翻,清朝建立,清朝初期实行闭关锁国,这个拉丁字母拼音就沉寂下来。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国门被迫打开,不过这个时候的清政府还没有完全醒悟过来,只是在开眼开世界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清政府这才醒悟,开始了变法以及改革,当然之前也有洋务运动,只是那是在做军工上的改革,并没有涉及政治根本。

甲午战争后,在 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改良主义运动获得了更广泛的基础,而切音字运动也应运而生。

当时的社会各界普遍认为:“ 中国人民很早就要求把自己的文字改成更容易认 、容易记 、容易写、容易读。这就是切音字运动的初衷,因为社会改良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教化,但是由于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难以快速掌握,所以社会各界要求能够让文字更容易学习,这跟建国后扫盲运动一样的。

改革汉字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却没那么好了,因为设计这些拼音方案中一大半都是以设计者背身的方言为基准,仅仅福建一个省就出现了厦门腔、泉州腔、漳州腔等不同的版本,拼写“官话”并非主流,这样设计的拼音文字,有地方分离主义倾向。如果采用了交流会更加的困难。

而章太炎大师也认为:中国不用拼音字,所以北到辽东,南到广东,声气虽然各样,写一张字,就彼此都懂得,若换了拼音字,莫说辽东人不懂广东字,广东人不懂辽东字,除了一省,恐怕就不能通行的去,岂不是令中国分为几十国么?况且古今声气,略有改变,声气换了,字不换,还可以懂得古人的文理;声气换了,连字也换,就不能懂得古人的文理。

不得不佩服这些大师的先见之名,正因为这些大师们的反对,清政府才没有实行拼音文字,这从文化的角度保障了中国的统一,而我们的邻国韩国,由于改革了文字,摈弃了汉字,创立了韩文,导致现在很多人读不懂朝鲜以记载的文献了。而到了民国以后开始制定拼音注音,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做的事情,到了建国以后,中央政府更加确定了拼音注音方案,并且对汉字进行了简化,让汉字更加容易学习,简化字在新加坡、菲律宾也得到了认可和使用。

关于汉字和拉丁文字,各有各的好吧,比如英语是比较容易学的,因为就26个英文字母,所有的单词都是用这26个字母拼写而成的。学会了字母和音标,就基本上可以认识所有的英文单词了。而汉字常用字就五六千,学会这些汉字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这也是小学教育的年限。看起来好像英文更有优势,实际上不是,汉字只是入门难,一旦学会了汉字常用字,所有的词汇都迎刃而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汉字就可以组成新的词汇,这也是这两年新词汇层出不穷的原因。而英文就没那么简单,一旦出现了新的事物,就要造新的单词了,比如尼龙这个新材料,由于是新事物,所以没有单词来表达,只好造新的单词,于是nylon应运而生,这个单词就是用发明者的标签和杜邦公司的名字拼写而出的,随着不同的事物出现,那么单词会越来越多,而汉字保持常用字五六千字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组成各种词汇了。

相关推荐:

武凤金:醉墨寄真情

震泽学派的主张是什么?震泽学派的成员

银行面试礼仪-银行求职面试注意事项

丁村遗址是什么时候发展的?丁村遗址位于什么地方

雍正继位与年羹尧之死究竟有何关系,一道上谕透露一个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