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剃头挑子”——谁还记得这个老物件,有着咋样一段历史风云?

发布时间:2017-09-05 栏目:专题 投稿:聪明的马里奥

很多人没见过“剃头挑子这个物件,因为它早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要找那个一头热的剃头挑子只能到博物馆了。不光剃头挑子不再热了,就是“剃头”二字也已经十分落伍,早已被“理发”、“美发”所代替。“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见证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过程。

剃头挑子其形状是:一副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这是一头热的缘故;另一头是一个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刀、梳子、篦子等理发工具。小柜子后板正中,竖着一个十字架样的木架,为搭手巾用。那个十字架出头的部分说出来吓你一跳,清初时那是用来挂人头的。还有一件东西必不可少,即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鸣“唤头”发出的“当啷!”声音来招揽生意,不用声嘶力竭地去吆喝。

剃头这个术语是从清朝初期开始使用的。满人进入北京取得最高统治权力后,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为了彻底征服汉人,高压强制下令汉族男子改变明朝留“全发”的习俗,实行满族男子的发式,剃去颅前的头发在脑后留辫子。因为衣冠发式历来被看作一种象征,表示接受改朝换代;抵制不剃头发者视为反抗将被处死。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下令:汉人男子一律剃头梳辫,违抗或逃避者杀无赦。北京对这项命令执行得最严。多尔衮下令派剃发匠在地安门、东四、西四、正阳门等主要路口搭起席棚,内供清帝圣旨牌,地点是固定的。凡过往行人有留发者,便拉入棚内强行剃头,违抗者当场杀死,人头悬在棚杆顶上示众,清初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清政府为了彻底贯彻这一命令,还扩大剃发队伍,令剃匠挑着这套家当游行于市,身边跟着几个抱着鬼头刀的人。接受剃发的梳起辫子走人;抗拒剃发的鬼头刀立马砍过去,脑袋挂在那个十字架的竖杆上。从剃头挑子的这套装置看,足以想象得到当年推行“剃发令”而引发的血腥惨案。就这样在全中国男人头上,辫子被迫留了近三百年。

辛亥革命后,男人们剪掉了辫子,发型开始多了起来,一些理发店开始诞生,街头巷尾挑挑子剃头匠却越来越少。他们还是拿着唤头“当啷、当啷”地走街串巷,但很多人都只是背着一只布包或箱子,里面多了一把理发推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理发技术和工具的普及,流动的剃头匠已很难见到,很多人都不知道“唤头”是什么东西。

在中国存在了近三百年的一项手艺已经消失,剃头的不打唤头——没想(响)了。

剃头挑子”本是一件很不起眼的物件,却见证了清朝用专制的手段统一天下维系其政权的历史过程,记载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王伟)

相关推荐:

杜十娘

定军山【第三场】

藏传佛教喇嘛塔有何特点?

酿酒起源之--杜康造酒说

中国历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