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人口多了咋办?看这位大儒提的奇葩建议,不喷他都不行!

发布时间:2017-09-08 栏目:专题 投稿:迷人的棒球

原创作者丨胡丹(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父亲节要到了,咱们提前说个古代家长与子女关系的话题。为什么要提前说,诸君一看便知——

现在,常有一些代表和委员,在非常庄重的场合,提一些不过大脑的奇葩议案和提案,让人笑破肚皮。其实在古代,不乏此类奇葩,甚至是毫无人性的提案,有些还是所谓“大儒”的人提出来的,教人直呼(喷)“大儒”的水平只有更low,没有最low。比如清代有位“旷代醇(s)儒(b)”汪士铎,竟然疾呼“弛溺女之禁,推广溺女之法”!他的高见是:“治民须欲民富,而欲民富,首当行溺女之赏”,并建议穷人“不可生女,生则溺之”。清代人口疯长,汪士铎试图通过大量“溺女”来遏止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这提案,直教人无以为对!

(一)

溺女”,您可别以为是“溺爱女孩儿”,俗话说,女儿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怎么爱都爱不过来嘛!错了,我今天讲的“溺女”,是特指对新生女婴施以溺毙。

有人记下了溺女的情节,说“凡胞胎初下”,稳婆(接生婆)将新生儿举起来,看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孩,就以一手将其盖住,悬置于盆上,问其家人:“要不要(存否)?”如果答:“不存。”稳婆就坐下,叫倒水,然后将孩子倒吊过来,以头入水,当即将其溺死。有的女婴体力较好,一边呛水一边挣扎,腾跃而大啼,稳婆即用力捺住其首。女婴一时不死,辗转其间甚苦,她母亲或汪然泪下,却不加阻止。只一会儿,女婴无声,稳婆撩之不动,始将其提起,然后整衣而去。

这是被接生婆子杀死的,其实更多的女婴是被她生身父母亲手溺杀!这要多么硬的心肠啊!

溺女”在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是很久远的习俗,与裹脚一起,同为残害女性的两柄利刃。

清朝入主中原之初,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曾向朝廷报告民间溺女陋俗,顺治帝听了非常吃惊,道:“朕向闻有溺女者,犹未之信,今览宪臣奏,始信果有其事。”并对此“俗”深恶痛绝。然而,溺女之俗却在清代非常盛行,特别是随着所谓“盛世”(实为普遍的贫困化)的推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有清一代被溺死的女婴不计其数,许多地方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延续着这一陋俗。

那么是哪些地方盛行溺女呢?主要是人口较多的南方各省。据相关文献记载,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以及北方的山西等省,都有溺女之风。

如广东“溺女之风,所在皆然”。福建民“不喜多子,以杀为常”(同治时期刊刻的《省例》,列闽省恶习,大要有四:曰火葬,曰溺女,曰花会,曰械斗)。江西民人“皆以生女为嫌,每多溺弊”。湖南“风俗向有溺女陋习,至今相沿,牢不可破”。浙江所属嘉兴、湖州、杭州、严州、绍兴、金华、衢州、宁波、台州、温州、处州等十一府,无不盛行溺女“敝俗”。即使到了清朝晚期,溺女之风仍然很盛。如福建福清县“比户而计,实无一户之不溺”;侯官县“乡愚多溺女,岁以千计”。江西弋阳县“生女勿举者,十尝三四(十个女孩,能活的只有三四个)”;靖安县更甚,该县“为户三万有零,生女之数岁不下数千,其愿养者十之一二,溺弊者已十之八九”,这个县百分之八九十的女孩在初生时就被杀死了!

如此大规模的杀人,且杀害的是自己的柔弱无助的至亲!简直让人以为这不是文明之国,而是误入蛮荒的野蛮时代。读到这大量的史料,我是瞠然无语的。

(二)

清代盛行溺女,导致全国,尤其是南方各省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口性别比例人口性别结构的重要指标,其基本含义是平均每100个女性所相应的男性人数,计算公式是:性比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x 100。如果得值数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人数;反之,则男性人数少于女性人数。数值在97-105之间为基本正常。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数据,我们来看浙江嘉兴府的例子。嘉兴位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太湖流域,盛行溺女。据记载,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该府大小男丁为1,342,682人,大小女口为970,901人,性比例达138.29。以后乾、嘉、道光、同治等年该府人口比例均超过130,与1928年浙江全省人口比例131大致相当。可见其人口性别结构是严重失衡的。

嘉兴并不是最高的,比如一向存在“溺女之俗,无论贫富皆然”的同省严州府,以该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人口资料为据,其下属桐庐县人口比例高达212.6 8,遂安县达203,分水县为182.35,寿昌县为177.85。

如此失衡的人口性别比例,直接引致男性婚娶难——简单说,男多女少,男人娶不到媳妇!

曾任江西弋阳知县的谭暄,就在“禁鬻妻说”中指出,因社会上盛行溺女,致使“女少男多,配偶难给,有子无媳,三十不婚,鳏旷成群”。此类现象十分普遍,如“溺女之风较他邑尤甚”的福建漳浦县,“一邑之中,旷鳏十居六七”,十个男人中,六七个都是光棍;而同省邵武府,“贫家溺女之风尚未尽革”,以致该府泰宁县“男多女少,故有僧道而无比丘尼”——女人都是宝,连尼姑庵都因此招不到人!

比例严重失调及其导致的男子婚娶难,还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时人云:“男女之情乖,则嫐淫之事起,室家之念绝,则盗贼之心生。奸淫则风俗不正,盗贼则地方不宁。是溺女之害,不特灭绝一家之天理,而且种成奸淫、盗贼之祸根。”

总而言之,清代盛行溺女,不仅是一种顽固滋蔓的陋俗,还演化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对了,我用这个图,就是为了讽刺!)

(三)

这里存在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历史上,丁税负担很重,曾是导致溺婴流行的主要因素。但清朝自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即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又实行“摊丁入亩”,正式废除了“人头税”,为什么溺杀新生女婴的现象不仅未见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呢?

除了“厚嫁之风”(现在说生女儿是招商银行,好像还能赚似的,可是许多地方嫁女的经济负担也是挺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贫穷等传统原因,清代溺女之风甚嚣尘上,还有这个朝代特殊的背景,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与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步,造成的巨大人口压力。

如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为2,462万,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仅仅五十年,即突破2亿。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才过去一百年,复增至4.3亿。这么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性人口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如薛福成所言:“户口藩衍实中国数千年所未有!”即便在随后的太平天国之乱中,人口下降很快(同治三年为1864年,该年人口已降至2.5亿,增一亿,少一亿,在中国这人命与草何异呢?),之后中国一直动荡不安,还经历多次大战,但到中共建政时,人口仍跃至4.9亿的新高峰!

然而急剧膨胀的人口,对清朝中国没有任何红利可言。众所周知,清代农业生产水平停滞不前(清代早中期粮食亩产367斤,仅比唐代高33斤,且在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衰退),人均耕地面积持续递减,导致严重的粮食危机,溺女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愈演愈烈的,故云:农民“糊口无赀,全生无策,万不得已而忍而出此”。

俗话说“穷而俗敝”,又云“仓廪实而知礼仪”,此理正中!

清朝农村大量溺杀女婴,以及由之造成的男女性结构的不平衡,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人口的一种自发的调节机制;“溺女”现象的盛行,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反作用于人口增长的结果。

(碑文为“奉宪(令):永禁溺女!”)

但士大夫与官府从伦理道德上,对溺女这种“人伦之变”还是持反对态度,各地都颁布了一些禁令。但总体而言,对溺女恶俗惩治不严,或持放任态度。而像大儒汪士铎那样狂吠,公然倡议溺女,以为是解决人口膨胀问题的良方,则既露其残忍的本性,也是浅薄之言,他丝毫没有看到溺女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有时候,我只好哀叹,咱们这里大思想家实在太多了——岂止砖家也乎哉!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

相关推荐:

湖北楚王城遗址发现西汉防洪堤

重庆方言名人曾令弟演讲了什么作品?重庆方言名人曾令弟简介

大山里原汁原味的佤族婚礼

2015年2月黄道吉日一览表_万年历

浙江有什么文化艺术遗产?浙江的遗址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