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连魏征都自愧不如的唐初贤臣是谁?他才是唐太宗真正的“镜子”

发布时间:2017-09-11 栏目:专题 投稿:体贴的大叔

汉朝政治较为清明,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选官制度。汉朝选拔官员采用推举制,无品阶,无科举,也无需任何学历证明。推举有很多名目,例如孝廉、方正等等,简言之,就是品行好,乡党之间口碑好,名声传出去,就有可能被地方官、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机构部门选中,然后被推荐做官。所以这种被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当地或者是在乡里往往是德高望重的清廉之士,他们大多数来自于基层,无论是为官的作风还是水平都能够从实际出发,能办实事。所以汉朝初期国力强盛,离不开他的一套有效率的官僚体系。之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个时代社会风气肮脏,掌握国家机器运转的为数量不多的门阀士族阶层。在他们的统治下,用人不唯才,官职和社会资源不但被垄断,而且世袭相承。平民阶层永远不可能有入仕的机会。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生产力低下,国力很弱。后来经过隋末的天下大乱到唐朝统一中国后,寒门子弟又一次能够广泛获得政治的参与权,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大唐盛世能够屹立在东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大唐王朝有两个最著名的盛世:贞观盛世和开元盛世。我们不妨先来说一说开元盛世。

1、平民宰相,用人唯贤

对于开元盛世的缔造来说,丞相张九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寒门出生而成就伟业的最鲜明的代表。

张九龄的祖父曾担任韶州别驾,因为这个原因他全家迁居到该地,成为被视为“瘴疠之地”的居民。韶州别驾是个职位非常低级的官员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就已经无人做官了,因此少年时期的张九龄家境贫寒,他完全是靠着个人的才能打拼出来的。

张九龄的文学才华出众,他13岁就曾经写信给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日后能成大事。后来,张九龄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被任命为校书郎。校书郎虽说是个虚职,但却是能磨练人意志力的职位。张九龄由于干得十分出色,当时的太子李隆基有心选拔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子,考察他们的政治能力,于是特意征召了张九龄张九龄应试写作水平极佳,被李隆基所赏识,继而被任命为右拾遗。

张九龄曾多次被任命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与他过人的才学是分不开的。在他的评定下,每个考生的水平都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判。李隆基登基之后,曾想破格提拔张九龄。但是,他却不愿意走捷径,他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靠着才干升迁。就这样,他先后做到了吏部的司勋员外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

当时的宰相张说十分欣赏张九龄,他认为张九龄有辅国之才,因此对他十分看重。后来张说被小人诬陷罢官,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地方刺史。他本来要去东部任职,但考虑到母亲年老,他便主动请求到南方去,因此先后在洪州、桂州一带为官。唐玄宗知道他有才,等风声过去以后,立刻召他回长安,任命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而后又升他做中书侍郎。至此,他才真正从那些舞文弄墨的官职正式转变有实权的政府官员。他针砭时弊,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唐玄宗无不采纳。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正式拜相,他由一个寒门子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着实不易。当时唐朝社会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处于最空前繁荣的状态,张九龄高瞻远瞩,曾向玄宗规划过大唐长久发展的政治蓝图。不过这存在一定的限制,他拜相前毕竟只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这使得他对于政府的行政举措的认知还不能达到纯熟,故而他的出发点很高理想也很远大,但是难以实现。可是,应该看到,在以伦理道德主义为价值观的古代官僚体制下,张九龄能够做全局、宏观的考虑,对国家的未来提出发展思路,是非常难得的,如果那些精通行政工作的官员能够予以配合的话,唐朝可能不会转向衰乱,而是应该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但是,当时以谄媚著称的权奸李林甫为达到他独揽朝政的政治目的,屡屡陷害张九龄。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由当年那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变成了一个纵情声色被小人包围的昏君。张九龄渐渐得到了疏远。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罢相,不久后因病去世。

2、唐太宗真正的“镜子”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经人举荐,召见了一位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地方官员——景城都督府录事参军张玄素张玄素在隋朝担任景城县户曹,颇有政绩。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在攻占景城后本打算将他处死,在几千名百姓的请求下才释放了他。李世民就是听说了他的这个名声才同意召见他的

张玄素这个人虽然一直在政府基层工作,但却颇有治国的心得,而且敢于直言。他向李世民直述隋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皇帝不应该对具体的行政事务干预过多,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每件事都事无巨细,全权负责,那样毫无效率。一个贤明的君主应该学会“广任贤良,高居深视”,制定完备的法律,让官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让不同的官员根据不同地方的地域差、民俗风俗等一系列差异性问题合理处理措施问题。李世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还经常和其他大臣讨论这个问题。张玄素因为提出了这套政治观点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先被任命为侍御史,而后又升迁为给事中。在张玄素后来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对于李世民来说真正地起到了“镜子”的作用,总能及时为李世民提出政治方向。贞观四年,隋末以来的凋零局面已经得到恢复,经济也取得了发展,于是李世民打算修建洛阳的宫殿。张玄素带头表示反对,他提出了五条反对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修建宫殿花费甚大,劳民伤财,天下的百姓刚从战乱中恢复不久,应该给百姓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而不应该劳役他们。他以隋炀帝修运河的事例作对比,让太宗深为震撼。就连一向以犯言直谏而著称的魏徵都赞叹:“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

由于张玄素在百官当中声望极高且政才卓越,李世民把帝国的接班人交给他负责,让他辅导太子,为太子讲学。这期间他担任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庶子等职位,全权负责太子府中的一切事务。太子李承乾行为偏激,好冲动,张玄素多次教导他,但他不听良言,反而愿意听信小人的离间。最后李承乾因为意图谋反被废,张玄素因为德高望重政治立场坚定而没有受到牵连,这足以证明张玄素的地位不可撼动。

可以很明确地说,张玄素从基层出发,靠着他的才能与正直,一步一步地在官场中获得威望,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由于他的为人处世和正派的风气,使他得到了李世民的完全的信任,肯给他实权,让他拥有充分发挥自己想法的空间。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是有实效的,没有辜负李世民的厚望。

3、人尽其用,方能社会繁荣

张九龄政治生涯虽说充满了遗憾,但是他本人的人格魅力和为政期间的政治举措依然影响着后世的士子们。他同样也是寒门子弟奋发向上的楷模。唐玄宗虽然罢了张九龄的官,但是并不代表不肯定他的才能与实干。张九龄被罢官后,再有新的官员上任,他都要问一句:“此人风采能够比得上张九龄吗?”这足以证明唐玄宗是十分肯定张九龄的。

科举考试给了无数和张九龄一样的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选拔成为国家的管理者,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是各阶层的人被官僚机构所“降伏”,实际上则是他们进入官僚机构后,逐渐改变着这个机构的整体风貌。到了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政治家,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步入政坛,发挥出自己的才学的。官僚政治在中国古代之所以如此发达,就因为科举制和两税法这两大杠杆的存在。所以,尽管此时的张九龄政坛失意,但并不妨碍后来的科举士子们抱着同张九龄一样的梦想加入官僚这个庞大的队伍,即使他们认为有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

其实,张九龄也好,张玄素也罢,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也好,被皇帝重视而提拔也罢,这些人所代表的事件背后,都体现着一种原则,那就是一个社会对待人才的态度。用人唯才,一视同仁,让所有的有参与政治建设理想的人物都有自己能够发挥的空间,这是唐代社会繁荣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完整版权信息,商用请联系作者,侵权追诉

相关推荐:

马尔康县惊现清代壁画石窟寺

越南政府同意全国春节休假9天方案

蒙古族的敖包的由来,敖包的起源历史

让手机摄影也变得专业的10个建议

联合国特别大会,毛主席让如自己般一样强硬的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