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都吃什么?——粟竟然是狗尾巴草!

发布时间:2017-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冷静的服饰

中国人在汉唐时期及汉唐以前,主要是吃粟和黍,北方人的主食是粟米饭,长江以南则以水稻为主,这个时期,华北中国的中心区域,人口也多,所以说这个时期,中国人以粟米粉为主食。

粟就是狗尾巴草,野生种为狗尾巴草,驯化以后就是粟。

狗尾巴草

粟米

唐后期,面成为北方农民的主食。到了明清时代,美洲高产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成为中国农民大部分时间里食用的粗粮和抵御灾荒的粮食作物。

高产作物番薯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

明清时代,长江以北以小麦为主,长江以南以水稻为主,明清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吃番薯、玉米等粗粮的,面粉和米饭是细粮,少部分时间才吃面粉和米饭。只有富人和当官的才天天吃面粉和米饭。改革开放以后,水稻小麦的杂交技术获得重大进步,中国北方城市的市民只要想吃米饭,基本都可以。北方的市民和农民都可以吃到米饭了,所以面粉和米饭成为了中国人的主食。土豆、玉米、番薯大部分用作副食品的加工,而番薯和玉米大部分也用作牲畜的饲料。面粉和米饭是高级的食品,因为小麦水稻的营养成分全面,尤其是水稻水稻几乎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面粉和米饭相比,米饭又高级点。所以中国北方城市的市民几乎全部吃米饭,富裕起来的农村也选择米饭

袁隆平杂家水稻之父

改革开放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只有想吃米饭,都可以吃了。水稻小麦等农产品杂交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作物的亩产进一步提高,另外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机械化、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也使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

李振声,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粟和黍在汉唐时期,亩产在200斤左右水稻在明清时期则在300—500左右小麦则在300—400斤左右。而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均在1600斤左右,而小麦也可以达到600—800斤。现在的超级杂交水稻甚至可以达到1800斤左右,甚至可以突破2000斤左右。人类一年大概可以吃400公斤左右的谷物,也就是说在古代的中国,普通农民家庭,五口之家,能获得2800公斤(这里考虑到30%为谷物的外壳,人类无法食用)食物,就不会处于饥饿状态。也就是说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均需要种小麦的地3.8亩,种水稻的水田1.5亩。考虑到复种,华北平原一年两熟的话,需要小麦地1.9亩。长江流域一年两熟,需要水田0.8亩。也就是说,明清时代,江南的农民1亩左右的水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岭南,更温暖的区域,一年三熟的话,需要的耕地则更少。所以明清时代,中国农民一个五口之家,华北需要10亩地就可以了。在江南和岭南,则需要的更少,五口之家需要5亩左右。杂交水稻推广之后,亩产1600斤,一年两熟,亩产就能达到3000斤,3000斤的水稻可以变成米2000斤左右,人均一年吃800斤,一亩地也可以养活2.5个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人均耕地不足1.5亩,依然可以养活14亿人口。中国现在耕地是18亿亩,人均耕地不超过1.3亩,这是官方数字,实际情况则更少。现在有的地区甚至低于0.8亩,0.8亩是联合国划的人均耕地的警戒线。这样的人均耕地,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早就出现大饥荒了,但是在现在的中国依然可以维持。(以上数据皆是估算,并非精确数字)。

黍米

现在农业部推广土豆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四大主粮分别是水稻小麦、玉米、土豆。。。推广土豆,说明华北平原的地力进一步退化,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并且人口越来越多,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在汉武帝之前,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粟(稷)和黍,粟就是野生的狗尾巴草驯化而来的。中国人在汉唐时期还主要吃粟米饭,尤其是北方人。。。小麦并不占重要位置。汉武帝之后,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在华北平原大力推广小麦的种植,到了唐后期,中国人已经不怎么吃粟米饭了,北方人主要食用面了。粟和黍被小麦取代,是因为粟和黍的产量低,汉唐时期粟和黍亩产均在150—200斤左右,而小麦则可以达到300—400斤左右。但是,小麦对水分的要求高,小麦是从西亚传入的,并不是华北平原的原生作物,小麦华北推广,加剧了华北平原水资源的消耗。。。宋代以后中国北方人主要吃面,南方人吃米饭。这时候,小麦亩产在300—400斤,水稻亩产在400—500斤左右。。。

华北平原水土资源进一步恶化,推广土豆势在必行。

明清时期,美洲高产作物,番薯、玉米、土豆先后传入中国,这些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比小麦水稻容易种植,亩产均在2000—3000斤左右

即使在繁华的康乾盛世,农民一年之中,有一段时间也需要用番薯和玉米充饥。

中国人口在康乾盛世达到3亿左右,是因为这些高产作物得到推广,注意,玉米、番薯土豆中国传统的说法中被认为是粗粮,而面粉和稻米则是细粮,明清时代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北方的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吃粗粮,就是啃番薯、吃棒子面、窝窝头,只有富人才吃白米饭和面粉。改革开放以后,水稻小麦的杂交技术得到发展,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600斤,小麦则在600-800斤左右中国农民不再吃粗粮了,北方的城市的市民都在吃白米饭,北方的农民也可以吃白米饭或者是面粉。粗粮就是纤维素和淀粉比较多的食物,偶尔吃对身体有益,长期吃粗粮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就是所谓的“面有菜色”。细粮则营养较全面,特别是水稻几乎可以提供人体全部营养物质。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推广规避了华北平原自然环境恶化和中国人口增加导致的“粮食危机”,但是华北的地力在进一步的降低,中国的人口在进一步的增加,杂交技术已不足以应付这样的矛盾,所以推广转基因,推广土豆成为选择。但是,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土豆番薯和玉米在明清时代没有成为主粮,因为是粗粮粗粮就是口感粗,难以下咽,土豆稍微好点,暂且不认为是粗粮,所以土豆番薯都是高产作物,农业部推广土豆较为好。土豆能否成为主粮,还要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当然土豆推广主要还是在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产粮食作物的历次改变,反映的是我大华北平原自然环境的恶化,以致于不得不选择好种且产量高的作物。

华北平原地图

更多历史知识,关注腾飞说史微信公众号,“tf13956212778”,也可关注作者本人微信号:“15256643923”,与作者本人互动。

相关推荐:

京剧历史 History of Peking Opera

西餐礼仪知识大全

2013年头伏是哪一天_万年历

中国与西方酒之源

关羽的老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