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日本海陆军之间的严重矛盾,间接给了蒋介石集结70万大军的时间

发布时间:2017-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忐忑的乐曲

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国日本进行的几次大决战之一,此战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0万。这场战役从8月一直打到到了11月,耗时长达3个月之久。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阵亡12万,负伤超过25万,但是为江南地区的机关、企业、居民向中部撤退赢得了时间。在这次战役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之间再次进行了一次死磕,这次矛盾间接的给了蒋介石更多的准备时间

一、日本陆军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蒋介石发起了淞沪会战

日本海军陆军间的矛盾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了,当时长州藩与萨摩藩都支持明治天皇,但是两大势力之间又存在矛盾。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发展,日本组建了新式陆海军。长州藩和萨摩藩分别控制了陆军海军,就此两大军种之间的梁子算是种下了。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宁可自己付出巨大的伤亡,也不向海军寻求炮火支援。不过有明治天皇在,它们还不敢太过火。但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之后,随后出现的大正天皇、昭和天皇都远没有明治天皇的手腕,日本海军间的矛盾逐步公开化。最后发展到了畸形的地步,由于当时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所以海军陆军都拥有自己的航空兵部队。奇葩的一幕出现了,陆军拒绝使用海军装备的战机,陆军硬要自己找一批设计师再设计一种战机。

这个情况在淞沪会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当时日本在北方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宋哲元丧失了最佳的时机,以至于北平和天津先后失守。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态度是日本人不进入山西,他就不去招惹日本人。但是阎锡山的如意算盘打空了,大批日军出现在了山西北部,这回阎锡山真的慌了。他马上同意中央军进入山西的请求,并且真真切切准备抗战。此时的蒋介石忧心忡忡,他是熟读中国历史的人,知道从北往南根本无险可守,这让他很焦虑。不过随后他接受了著名军事战略家蒋百里的建议,决心将日本的进攻方向从由北向南扭转为由东向西。这样就可以利用中国复杂的地形仅仅层层抗击,也就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

二、日本逐次增兵给了蒋介石准备的时间

蒋介石决心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当时上海地区的日军只有5000多人,而且还是只有轻武器的海军陆战队。蒋介石计划先吃掉这支日军,刺激日本,然后吸引日军主力前来决战。但这点日军依靠租界的防御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也未能拿下日租界。此时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不得不放下架子,他请求陆军大臣杉山元出兵拉海军兄弟们一把。杉山元的态度非常傲慢,他同意出兵,但是只派出了两个师团。他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那句“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就出自于这个人之口。局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军队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对付增援的日军。同时中国军队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蒋介石一再增兵,他准备来一笔大的,把这个两个日军师团也一口吃掉。

客观的说,蒋介石为了这次战役下了血本,他自己的嫡系部队几乎全部派上了战场。最后连教导总队和大舅哥的税务团都送上了战场,说他不抗日真是太冤枉人了。到了这个时候杉山元感觉两个师团已经不足以应对这次战役,于是他又派了两个师团。就这样,中日双方都在不断的增兵。日本方面最终出动了8个师团外加2个旅团,总兵力接近30万。而中国方面的参战兵力超过了70万,除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军阀也派出了自己的军队。蒋介石的政敌李宗仁一口气派了6个主力师上战场,这6个师在战斗中全部被打残。日本方面的逐次增兵间接给了蒋介石准备的时间,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日军一次性出动6个师团以上的兵力进攻上海,蒋介石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集结那么多军队。

三、中国军队一再苦撑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

其实在日本大举增兵之后,蒋介石就已经认为此战难打。10月份,陈诚和白崇禧等高级将领都建议立即撤退。但是蒋介石拒绝了撤退的建议,他不得不眼睁睁把一批批孩子们送上九死一生的战场。江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这里又有大量的学校和企业,这些绝对不能留给日本人。蒋介石命令军队在前线苦撑的原因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使机关、学校、企业能够顺利的撤往中西部的抗战后方。1937年11月12日,蒋介石命令军队全线撤退。后来经过统计发展军队阵亡人数达到了12万余人,还有超过25万士兵负伤。江南地区的中国军队消耗殆尽,但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没有这宝贵的撤离时间中国后期的抗战将前途渺茫。

相关推荐:

清初画圣王

女士面试服饰礼仪

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社交礼仪之举止礼仪

山西云岗石窟

梁武帝倡导儒佛道三教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