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闻一多竟是文天祥的后代,而且还因英语不好在清华被留级

发布时间:2017-09-12 栏目:专题 投稿:辛勤的棒棒糖

在湖北黄冈浠水有一座小镇。这小镇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临长江而望巴河,因此得名“巴河镇”。在巴河镇有一户姓闻的书香世家,据传这户人家本来是姓“文”而并非姓“闻”,家族传承源自“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因为文天祥抗元身死,这户人家才改姓“闻”,并隐居再次避难。

闻家以“清白乃躬心似水,笔耕世业是家风”为家训,因此这户人家教育出的子弟不仅世代读书,而且朴实纯正,因此十分受当地人欢迎。

1899年十一月,一个男孩在这户人家降生了,家人按照辈分给给小男孩取了名字中的第二个“家”字,然后又给他在“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中取了一个“骅”字,组成了他的名字——闻家骅,意为驰骋天地的骏马。

家骅自由聪明伶俐,不仅喜欢品读中国历代诗集、诗话、史书,而且十分喜欢美术,即便是篆刻,他也有涉猎。小家骅在父母的陪伴下顺利的成长着,在接受了私塾教育之后,十岁时又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家骅13岁了,而且在当地已有了不小的才名。这一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开始面向全国进行招生,考试科目为国文和英语,整个湖北地区只招四名学生。家骅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参加了这场考试,家骅在此之前从文接触英文因此没有人认为他能考得上,毕竟考试的科目可是两门。

发榜成绩下来,家骅的英文果然考了零蛋,但是家骅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地考上了。原来家骅小时候常读梁启超的文章,而且颇得其神韵,在考国文的时候他特意以梁启超的风格写下了一篇《多闻阙疑》,这篇文章文风奇崛,大气瑰丽,因此得到了主考官的一致赞许,因此家骅被破格录取了。

当时的清华学制为八年,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在清华学满八年后由政府出资,全部送到美国留学。

家骅进入清华时取名闻多,因为与英文单词window谐音,因此同学们就以此为他取了外号,又因为当时家骅的革命主张是废姓,这样一来他的名字闻多便变成了单字“多”。有朋友笑说:“连名带姓称呼人不礼貌,你的名只有一个“多”,不如加个‘一’字,最简单。”,他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便立即采纳了。因此,他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闻一多

一多清华时非常好学,成绩十分优异,同时他又喜欢阅读经史子集,因此知识渊博。一多生长在山水环抱的巴河镇,性子即具备巴水的爆烈,但同时亦深藏着一份温柔。对待同学,一多显得格外温和,因此在你学校人缘非常好,大家也乐意同他做朋友。

入校第四年,一多的才华日积月累的才华渐渐展露了出来,他不仅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而且成为该报的编辑并成为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关注时事的一多立即投身革命运动,他不仅亲手写下岳飞的《满江红》贴在学校食堂的墙上,而且更是带领着同学到各处发传单,演讲,向民众陈述当时中国的状况,激起大众的爱国心。不久之后,他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4月,一多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这年9月,他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这两篇作品,都获得编辑们的好评。

第二年年末,一多与梁实秋等人在清华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并开始致力于新诗的研究。

清华学制本为八年,但一多却在清华呆了十年,因为他曾两次留级。第一次留级是因为一多英文成绩实在太差,不得不留级一年补上。第二次留级则是因为闹学潮。

梁实秋的同班好友也曾因为闹风潮而留级一年,于是便笑着说:“九年清华,三赶校长”。梁实秋将这事讲给一多听,一多听闻之后亦回笑道:“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

对于那个时候的一多来说,清华对他乃至他们那一代人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每个人都恨不得能在清华多呆一些时间。

相关推荐:

冬至有什么传统习俗 冬至传统习俗大全_万年历

哈萨克族牧民喀纳斯上演“姑娘追”

变脸的艺术 川剧与京剧的区别

保安族人如何举办丧礼?保安族的丧葬习俗

女神不少,女王难找,别说,这还真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