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不谈情商,说一说古代功勋统帅功于谋身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9-13 栏目:专题 投稿:愉快的电灯胆

最近关于情商的话题火爆了朋友圈,有的人认为如果情商不够,那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在职场上更是寸步难行;也有的人认为,说神马情商高低都是空的,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牛叉,那么照样可以在朋友中左右逢源、在职场中无往而不利。

简单的来说,智商,更多提现在做事方面,而情商,则表现在做人方面。

本文不对这些观点加以评价,而是让大家看一看古代那些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统帅们在战场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希望看完此文后,能够对大家在职场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和领导之间关系方面有一些帮助。(本文也着重突出对上关系)

(一)六国的梦魇、战国四大战神之一——武成侯王翦

在史记中,王翦和另一位绝世名将白起相提并论,并且他们的传记也是同一篇幅,不过相比白起在秦昭襄王手下被逼吞剑自杀的悲剧结局,王翦却在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秦始皇手下获得善终。先不论这两人的战绩如何,单单从功于谋身角度来看,王翦就完爆白起十八条大街。(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白起、李牧、廉颇)

王翦的活动轨迹主要在秦始皇扫平六国之时,因此得以战场建功、马上封侯。到了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在王翦父子马不停蹄的征战下,秦始皇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攻陷了燕国的都城,并且多次打败楚国的军队,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在朝堂上和大臣们商议征讨楚国一事,首先,他问年轻的将军李信:“朕准备攻打楚国,你以为需啊多少兵马。”

李信自信的回答道:“二十万。”

秦始皇笑了笑,又问老将王翦:“王老将军以为呢?”

王翦肃然道:“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秦始皇半开玩笑的道:“王老将军这仗打的越多,胆子反而越小了啊。李将军果断勇敢,让人赞叹。”

不久后,秦始皇命令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而没有被启用的王翦则称病回老家频阳休养。

秦军一开始的几仗打得比较顺利,接连攻下了楚国的几座城池,楚军主力且战且退,而秦军则紧追不舍,结果却不知道这正是楚国的诱敌之计,楚军的精锐部队早已悄悄的绕到了秦军的身后,在之后的交战中,大败秦军,秦军都尉级别的将领被杀七人,损失惨重,秦军这次大败也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极为少见的一次败仗。

听闻前线战败的消息之后秦始皇乘着马车连夜赶到频阳向老将王翦问计,王翦依然坚持若要伐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始皇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

不久,秦国发举国之兵六十万,交由王翦统帅去攻打楚国,为了显示对这次出征的重视,秦始皇亲自到霸上为王翦送行,并且亲切询问王翦还有什么要求。

王翦乘机向秦始皇提出要求赐予他良田、豪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很好奇:“将军你尽管上路,只要你为国家打了胜仗,还怕没有荣华富贵吗?”

王翦道:“在大王手下,要想封侯,条件非常困难,如今只有乘着大王器重我的时候,为子孙后代多置办点家业。”秦始皇听了哈哈一笑。

王翦率领的军队还没过函谷关,这中间他五次派人送书信提醒秦始皇不要忘了赐给他良田、豪宅、园林池苑。连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道:“我跟随将军那么久了,知道将军您从来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啊,可是如今您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向大王提出这些请求呢?”

王翦笑了笑:“当今大王是个猜忌多疑的人,如今全国的军队基本都在我手上,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如何能让大王放心?在前线打仗,如果得不到大王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不要说打不赢胜仗,反之,能否保全自己的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啊!”手下人恍然大悟。

王翦的率领下,秦军大破楚军,并且最终灭掉了楚国,而王翦也在秦始皇的手底下获得了善终。

点评:当王翦的意见被秦始皇否决时,他并没有抱怨,也没有着急为自己辩解;当秦始皇吃了败仗重新邀请王翦出山时,他也没有乘机耍性子、撂挑子,依然接过伐楚的任务,并且最终不辱使命,成功完成了灭楚的大任;而在与领导秦始皇打交道过程中,他能够清楚的觉察到领导的性格特点,并且采取妥善的方式,最终避免了悲剧的命运和凄惨的下场,相信让我们现代的职场人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思考。

(二)大唐柱石、出将入相——卫国公李靖

唐太宗时期,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正是在如此全明星阵容的全力配合下,才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之治”。

而在追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卫国公李靖,他的战功是如此的耀眼和辉煌:定萧铣、平辅公祏、破吐谷浑、灭东突厥,换而言之,大唐江山差不多有一半是卫国公李靖打下来的。

对于他诸多征战的历程此文不做描述,主要来看看这位无敌统帅的明哲保身之道。

武德年间,权力斗争近乎于白热化,一方是太子李建成,另一方就是战功卓著、不甘于人下的秦王李世民,由于李靖是军中有名的大佬级人物,因此李世民多次拉拢他,不过最终只得到了李靖两不相帮的回复,这样中立的态度,已经让秦王李世民非常高兴了,因为如果李靖倒向谁,就代表着一大帮军中实力派的将领支持谁、拥护谁。

“玄武门之变”以唐太宗的获胜而告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感念于李靖的中立态度,每逢有重要战事,依旧对他委以重任。

在攻灭东突厥班师回朝不久,有人向唐太宗弹劾李靖,说李靖在率军突袭颉利可汗牙帐时,由于他治军不严,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唐太宗听闻此事之后,把李靖召过来狠狠的训斥了一顿,不久真相大白之后唐太宗才知道李靖是被冤枉的,赶紧召见李靖向他致歉。

后来李靖唐太宗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位在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之后,相当于宰相),每逢与唐太宗以及许多同僚议论朝中大事的时候,李靖很少发言,在担任尚书右仆射一职中,存在感很低。

贞观年间,天下太平,李靖后来也辞去了尚书右仆射一职,闭门谢客,将多年征战所感悟的心得整理成兵书,可惜大多已经散佚,《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还有一些关于《卫公兵法》的部分内容。

正是由于李靖这种功成身退、不恋权栈的行事风格,才让他安然的度过了唐太宗年间的一些政治风波,如太子李承乾勾连侯君集谋反一事等。

李靖和当时朝中另一位大将李勣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因为早年李勣曾向李靖拜师学习兵法,在唐太宗晚年,由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因此朝中大臣纷纷拥立各自看好的皇子参与夺储之争。

李勣向李靖问计应该支持谁,李靖一语道破天机,告诉他当今陛下心中所属的太子人选是晋王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而不是当时比较热门的两位选手: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对于李靖的判断,李勣是毫不怀疑的,立即表态支持立晋王李治为太子,结果不出李靖所料,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而李勣也在唐高宗一朝成为朝中武将第一人。不得不为李靖过人的政治智慧和高人一等的眼光所叹服。

李靖活到了七十九岁,这在古代是难得的高寿,最终得以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享受和古时名将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待遇。他去世之后,据民间传说,依然经常显灵,救助百姓、扶危济困,许多地方的百姓纷纷立庙来祭祀他。

点评:受到冤枉,能够忍住不辩解,需要胸怀;位高爵显,能够低调不张扬,需要智慧;形势复杂,能够看破不迷茫,需要眼光。以上三点的完美演绎,卫国公李靖无愧能够出将入相、最终功成身退,成就千古不朽之名。

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完人——湘军统帅、一等毅勇侯、曾国藩

对于曾国藩,很多人非常熟悉,创建湘军,平定了太平帝国,晚晴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是毛主席和蒋介石都非常敬佩的人物。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曾国藩回乡招募湘军之初,先后得到了满族权贵肃顺、恭亲王的大力支持,但是他始终和他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包括后来肃顺等人在“辛酉政变”中落败被杀,因为曾经有书信来往而牵连出来很多人,但是由于曾国藩谨慎周密的行事作风,并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后来的恭亲王被慈禧太后逐渐冷落,剥夺了权力,也依然没有影响到曾国藩,这不得不说曾国藩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对上和领导的关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既能够在工作需要的时刻,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又能够在上级领导被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吞没之后,自己能得以保全,并且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这确实需要非同凡响的政治智慧和高超娴熟的为人处事本领。

公元1864年七月,湘军统帅曾国藩麾下将领、九弟曾国荃率军攻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现在的南京),也宣告着这场历世十三年、波及十余个省份、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的失败。

而作为湘军统帅,此时的曾国藩让天下为之瞩目,风头一时无两。

一介书生、投笔入旅,十年征战,终告功成,此时的曾国藩的内心更是感慨万千。这十多年征战的岁月,多少湘军子弟血洒华夏大地、多少故旧亲朋早已天人永隔、朝廷的猜忌和提防、同僚的倾轧和排挤,往事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慢慢的浮现,不过他此时此刻更在内心告诫自己:越是功名鼎盛之时,祸事越可能离开之不远,正所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果然,不久之后,有人弹劾曾氏兄弟将攻破太京之后所缴获的大量稀世珍宝运回了湖南湘阴的老家,还好在曾国藩的周旋下,后来此事,朝廷不再追究。不过,清政府由于寄希望得到这笔太平天国国库的钱财来缓解经济负担以及老九曾国荃谎报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已死一事被人揭发,因此并没有对夺得攻占天京首功的曾国荃进行实质性的提拔(仅仅授以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曾老九为此愤愤不平,还是曾国藩虑事周详,他让曾老九以养病为由,暂时辞官回乡养病,从而得以躲避在这风口浪尖上被朝廷进一步追查。还送了一幅对联给他——“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此联意境不同凡响,也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随着天平天国战事的落幕,曾国藩麾下这数万精锐健卒成了朝野之中那些满族勋贵瞩目的焦点,前翻天京国库钱财一事,不过是朝廷对于他的敲打。深深懂得进退之道的曾国藩没有让朝廷有更多的担心,不久之后,亲自上书自请裁军二万五千人,此举深合朝廷之心。从此他转任地方,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曾国藩早年还有著名的修身十三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9、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10、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1、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2、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13、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们可以从以上十三条内容中得以一窥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作风,相信对于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至于曾国藩在培养人才、文学方面、家教方面、书法方面、推动洋务运动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也被后世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完人。”更有人评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表现出来的儒雅风流人物,当首推曾国藩一人。

点评:虽然后来有征剿捻军的失利以及处理“天津教案”所引发的争议,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曾国藩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后来捻军也是在他的学生和弟子、另一位晚晴重臣李鸿章的手上被平定,至于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磕磕绊绊并不能阻碍两位伟人在精神层面的惺惺相惜,左宗棠性格以直率刚烈著称,说话往往不给人留余地,而曾国藩则事事谨小慎微,为人处事圆融通达,两个人都带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是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书生报国的理想,成为影响一个时代、推动时代发展的非凡人物。

左宗棠这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是文章开头有人所说的智商到了极致,完全可以忽略情商的地步,但是只有这些惊才绝艳之人才可以做到。而像曾国藩资质一般、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去努力(不管读书,还是治军,曾国藩都是如此)、懂得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并且最终也取得杰出成就的奋斗历程或许给我们普通人的的启迪和思考更多。

▌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作品 文/天野苍茫

相关推荐:

苗族生活习俗

从“民俗”到“官俗”的彝族火把节

普米族大年节

墓志的组成部分有什么?墓志简介及影响

因车祸狗狗失明并遭遗弃,却因祸得福,从此与好心人不离不弃!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