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历史大发现19:谁说太监都是坏的?这个太监堪称明朝变法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7-09-15 栏目:专题 投稿:年轻的未来

历史是一部残缺但又真实的纪录片,我们试图从历史本身抽离出来,用多维的视角去发现一个我们未知的已知。

历史发现第19期】提起太监,人们普遍都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认为这是一群不完整的异类,不是阿谀奉承陷害忠良的小人,就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权奸。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张让,唐朝的李辅国,宋朝的童贯等,无一不是误国虐民遗臭万年之人。到了明朝宦官专权之祸可以说达到了顶峰。由太监组成的特务机构东厂在明朝276年间内令人谈虎色变,闻风丧胆。这些太监操纵皇权,罗织罪名,屡兴大狱,搜刮民脂民膏,把大明朝的政府搞的乌烟瘴气,贪腐横行。有人甚至说明之亡,亡于宦官乱政。

自太祖朱元璋建国以来到崇祯煤山上吊自杀大明灭亡,明朝确实出过不少为害甚巨的权阉。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这个太监曾鼓动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王振没有指挥军队的经验,结果因为作战指挥失误导致军队溃败,朱祁镇被俘。明宪宗时期的汪直,当权之时一手掌握禁军,作威作福,向百官强行索要“孝敬钱”。天启年间的魏忠贤,更是一手把持朝政,天启皇帝将死之时,竟密谋篡位。崇祯末年的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在李自成围攻北京城之时,打开彰义门,私放叛军入城,使得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北京城。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太监就算千刀万剐,也不足惜。

然而明朝确实有一个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太监,也是明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内唯一一个被处以这种极刑的太监。他就是明朝正德年间著名的权阉刘瑾。据说他被活活割了3357刀,每割十刀休息一次,第一天只割357刀,而后给他喝粥维持生命。以后每天这样继续,一共割了三天才死,可谓惨不忍睹。

一般来说被处以这种极刑的犯人要么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要么就是得罪了权力非常大的人。而从历史的记载来看的话,刘瑾就应该是两者兼具了。但是事实上,刘瑾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但他确确实实得罪了不少正德年间的权贵。而他得罪权贵的原因,不是因为阿谀奉承,也不是贪赃枉法,而是力图变法改革。

1、历史上第一个太监身份变法改革的人

从古自今,变法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极其危险的政治运动。自王朝制度建立开始,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变法付出生命。秦朝商鞅,变法20年,把秦国从一个边陲弱国变成战国七雄之首,却遭到了车裂。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被排挤罢官,老死于野。变法这件事情由于牵扯到太多的利益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极有可能就会粉身碎骨。

历来提倡变法,并且身体力行的,都是以文臣为代表的士大夫阶级或者是贵族阶级。但是,明朝的权阉的刘瑾却是一个例外,他是明朝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阉人身份力图变法的人,开创宦官变法之先河。这份功绩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忽略的。

刘瑾变法正德二年(1506)年开始,一直持续了3年零10个月。变法的目的主要在于清肃贪腐、打击权贵、清查账目。这来源于正德皇帝朱厚照给予他的莫大的权力。刘瑾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甲、张永一起被当时的朝臣称作“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首。他虽然官衔不大,但却有着推进变法的实力支撑,这个支撑当然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了。朱厚照表面上每天沉溺于豹房,不回紫禁城处理政务,实际上他却在豹房之内牢牢注视着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把豹房作为自己操控军政大权的政治中心。而刘瑾就是他用来肃清朝野势力整治朝纲的有效武器。后世文人大多将这刘瑾变法行为解释成清除异己、滥用皇权,即便是利国利民之举也不在考虑在列。究其原因,乃是宦官我们这个国家的礼法不符,宦官大肆干预朝政,对文官系统指指点点是不被那些士大夫所认可的。

再者,刘瑾的很多行为被视作“乱臣贼子”的行为。朝中大臣多次上书朱厚照,弹劾刘瑾滥用权力。而朱厚照从来都是置若罔闻。这也说明刘瑾的政治行为可以说是在朱厚照的授意下才敢进行的,并非他一人的独断之举。从朱厚照的为政方式来看,这很符合他的性格。

2、多项改革措施,利国利民,却被后人因为太监身份而忽略

刘瑾变法内容针对时弊,其中包括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史载:“时东厂、西厂辑事人四出,道路惶遽。瑾复立内行厂,权以为恒。”;重新丈量民间农田,将被朝中权贵和民间豪强勋戚蚕食吞没的土地重新丈量出来,超过限额的给“无田之民耕之”。还推行法令,降低民间赋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些法令涵盖了:“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内容多涉及民间的福利政策,漕运,军征,工商业的调整等多项改革措施。这些法令的推行对正德年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可笑的事,刘瑾倒台之后,居然有朝臣上书全盘否决刘瑾的改革政令,恢复旧制,就连刘瑾治理的颇具成效的盐政也一并否决。这实际上是墙到众人推的行为。

《明史》记载刘瑾执法很严格“瑾峻刑”。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以独特的“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又,“辛丑,给事中白思诚、御史储珊等,复参辽东仓库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后各任椰移亏折之数,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给事中、御史等凡数十人。除病故者勿追,余俱各罚米输边,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罚有至再至三者。”(《明通鉴武宗》)

在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刘瑾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三月,甲辰,振浙江饥……又停止本年应解杂款银六万两以宽民力。”他赈济灾民,停止不必要的工程,用节省下来的银两帮助农民缓解生活的困境。他还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己酉,诏吏部考察京宫不必以时。”为避免战事发生时各镇守将领拥兵自保或各自为战,边防方面,“乃请仿王越、秦等故事,仍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巡以下皆受节制”,他对制约权力这一方面很有心得。明朝政府以低能效率著称,但是刘瑾的这一举措很明显大大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并且有利于官员的尽职。对于屯制,刘瑾下令作重新的全面勘查,清理了一些假冒的不法之事,整顿盐法颇具成效。

历代整顿吏治都是极艰难的事情。刘瑾的整顿却能立竿见影,虽然他采用的手段令人不寒而栗。这也是他得罪人过多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瑾虽然是一名宦官,但他专权期间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不难发现,他的亲信都是外臣,比如内阁学士焦芳、刘宇、曹元、朱恩等,没有一个宦官。以至于他遭到了其他宦官的嫉妒,这是他遭到杀身之祸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瑾虽说是一名太监,但是不得不说,他与其他乱政的宦官有着本质的区别。他首先爱民如子,当权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是历代宦官都难以达到的道德水平。他政治手段强硬,不为自己考虑后果,算是杀身成仁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宦官就否则他的这些功绩。就像当年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一样,应该得到正视。

上期网友留言:在上一期内容当中,有不少网友都有上述那样的留言,即认为袁崇焕的死和毛文龙的死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关系不大。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历史是由人物组成的。历史事件也是历史人物早就的。一个朝代的兴亡,无不是历史人物的主导。明朝末期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崇祯皇帝的用人失误和政策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历史的走向,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拿破仑没有经历滑铁卢的惨败,欧洲格局回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形?如果元朝的海军在东征日本的途中没有遇到连续的飓风,现在的日本会不会只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些我们都无法预料,不过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历史人物对于历史走向的推动作用。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我们会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您共同探讨。转载还请注明作者信息“今日头条兴替镜”。

相关推荐:

南北朝的书法情况

西方元旦节相关风俗

宾阳炮龙节是什么时候?怎样庆祝宾阳的炮龙节?

钟祥明显陵

作为一国之君,他在12年的时间里,杀了自己15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