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王阳明(王守仁)为何被人指控通敌?

发布时间:2017-09-15 栏目:专题 投稿:淡然的云朵

原创作者丨胡丹

皇帝老师按:王阳明的确是明代一位很有才干,对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人物。但对历史人物,不应过分夸大。我看到,现在有人称阳明为“明朝一哥”,这种称呼本身就是幼稚可笑的。而市面上新出的阳明传记非常多,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力神话阳明——自刘伯温之后,又一个“大神”在被创造中。“神”不是不能造,诸葛亮如果“不近于妖”,恐怕也没那么多人喜欢;刘伯温如果不能翻手为云撒豆成兵,也会少了很多崇拜者。然恰恰阳明不能“造”,阳明先生不是神,他没有预知的能力,一生都在苦思,顿悟之前曾几近癫狂,且他一生嗟跌,宛如逆水行舟,愈行愈力,然能持之以恒,终立身后大业。这样的生平,才能给我们励志和启发。如果他摇身一变,成了神,再看一些阳明传记,简直就是一部“封神榜”,试问,这样的历史(无史料,唯多张大之辞),何来“智慧”?读之于君何益?现在许多人写书,不区分文学与历史,肆意利口穿凿,聪明的读者应有所明鉴之。

今日所发之文,讨论阳明生平一个最大的疑点:阳明以“平宸濠”立功,他是否曾“通(宸)濠”?

——————————————

本号前文(《为何阳明树大功而遭横议,最后含恨而殁》)曾讲到,平宁王宸濠之乱,是王阳明个人事功的顶峰。然而不幸的是,阳明却因此遭到谗害,被人指控“通濠”。

“濠”,就是宁王朱宸濠。这也是怪事儿,明明宸濠是被阳明拿到的,他却为何被人指责与叛王有“通”(通同逆谋)呢?

这种指控,虽然逻辑上说不过去,但也不是全然空穴来风,所谓“捕风捉影”,毕竟还是有一些风、影的,所谓“证据”,主要是如下三条:

第一,王阳明曾遣弟子元亨与宁王论学

阳明在南、赣任巡抚时,已经开始讲学,名声渐扬。宁王宸濠阳明之名,写信向其请教学问,阳明便派弟子元亨赴宁府,与宁王论学。

宸濠事败被俘后,太监张忠、大将许泰“诬守仁与通”,据说起初宸濠不承认,张忠等“诘不已”,宸濠才说:“他也就遣冀元亨来府论学。”这便被张忠等抓到把柄,将冀元亨捕来,加以炮烙之刑。冀元亨是铁汉子,酷刑之下,咬死也不诬承通谋之事,保护了他的老师,最后被械送京师,庾死诏狱。

阳明虽然侥幸没有受到牵连,但外议汹汹,都说他假借讲学密通宸濠此事在《明武宗实录》中是这么记载的:“守仁又尝遣其门生湖广举人冀元亨者游说濠,时人莫知其故”——莫知其故,是一句活话儿,没有否认王阳明通濠”的可能。当然,前文我已经说过,《武宗实录》出自大学士杨廷和之手,因为派系斗争及政见不合,实录记阳明之事,颇多不实之辞。

阳明确曾派弟子元亨去与宁王宸濠论学,这是事实阳明对此是这么解释的:“初,予尝使门人冀元亨者因讲学说濠以君臣大义,或格其奸。”称自己的目的是通过讲学,谕宁王以君臣大义,好使其消除谋叛之心。

当然,“事实”俱在,如何认定事实之“动机”,就是见仁见智了。嫉阳明者说他“通濠”,心怀异志;而多数人则认同阳明本人的解释,如明末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就是这么记这件“故事”的:

先生阳明)闻濠反谋,乃因其贺节之礼,使门人冀元亨往谢。元亨字惟乾,钱塘举人,为人忠信可托,先生聘为公子正宪之师。故特遣行,使探听宁王举动。却说宸濠有意结交先生,闻元亨先生门人,甚加礼貌,渐渐言及于外事。元亨佯为不知,与谈致知格物之学,欲以开导宁王,止其邪心。濠大笑曰:‘人痴乃至此耶。’立与绝。”

这里说“绝”,不是绝交,事实是,宸濠听不进冀元亨那些迂腐之词,不再有兴趣与之“论学”,但看在阳明的份上(宸濠之志并不在论学,而在拉拢手握兵权的阳明),临别时送了一大笔钱,“厚赠遣之”。

宸濠未叛前,威势震天下,他主动与阳明交好,阳明岂敢拒之?何况阳明正在讲学,心学之道,主张就是贩夫走卒,亦皆可成圣贤,宸濠贵为亲王,纡尊问学,阳明又岂有拒之之理?

阳明派自己的弟子去宁府论学,虽未必(如阳明后来自述的)有探其逆谋、“格其奸”的目的,但也绝不是“通濠”,与之密谋反叛。然而此事到了奸佞张忠、许泰手里,却大做文章,冀元亨因此殒命,阳明几于不保,故时人多为阳明不平,认为此事:“可笑可叹!”

第二,宸濠称“王守仁亦好”

宁王宸濠与江西巡抚孙燧不合,视之为眼中钉,他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的眼线佞臣臧贤,请他转告吏部尚书陆完,务必设法换掉孙燧,他还提出几个合适的人选,说“汤沐、梁宸俱可,王守仁亦好”,同时说:“切不可用吴廷举”。汤、梁与吴三人都是当时在江西任职的“副省级”官员,宸濠称其可用、不可用,亲疏毕现;而王阳明竟也是宸濠属意可代孙燧的人选,显示了他们关系的和谐。

这封信在嘉靖元年九月,被巡按江西御史程启充查获。阳明本就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下“通濠”有据,程启充立予严参,称阳明“阴谋党恶,素与(宸濠)交通,乃贪大之功,谬获封爵,宜追夺提究”——请求削夺阳明的新建伯。

此事与“论学”之事一样,“事实”确凿,而事实背后隐秘的动机却是暧昧难明。宸濠称“守仁亦可”,既可以说是阳明投靠宸濠的铁证,也可以说阳明心计深沉,善于敷衍,让宁王产生错觉,以为他可以拉拢。但“敷衍”,并不等于通濠!在宸濠未叛前,他到底是亲王之尊,哪个官员敢于公然与之作对?就是深为宸濠所厌的巡抚孙燧,也被迫联署向朝廷赞扬宸濠的孝行,为此还遭到朝廷的严驳。

对这件事,一般人都说是宸濠的单相思,“因阳明平日不露圭角,未尝显与濠忤;濠但慕阳明之才而未知其心,故犹冀招而用之,与阳明何与焉”!

第三,王阳明南昌宸濠贺寿

正德十四年六月初五,王阳明奉旨去福州勘处兵变一事。初九日,他从赣州启程北行,当月十五日至丰城。在这里,他听到宸濠起兵的消息,当即返回吉安。

阳明此行选择的路线令人生疑。

他的目的地是福建福州,在赣州之东,福、赣两地有官道相连,阳明去福州,需从赣州往东走,而不必绕个大圈子,北上到了丰城(今丰城北连南昌市新建区。新建原为县,即阳明封伯之地)。

阳明北行去干什么呢?攻击者称他是去南昌给宁王贺寿。

有人替阳明解释,说阳明取道南昌,是为了借机回浙江老乡探亲,不料“抵丰城而宸濠反”。王阳明确有归省之意,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就表示:“近者奉命扶疾赴闽,意图了事,即从此地冒罪逃归。”说自己带病去福建办事,事毕就计划辞职回乡了——他怎么可以公事还没做,就先回乡探亲呢?这种解释在于替阳明洗白,而与事实不符。

实录就毫不含糊地说,阳明南昌就是为了给宸濠庆生。事实上,宸濠正是借着过生日,将江西守臣一网打尽。但幸运的是,阳明因为迟到,错过了宸濠的生日和次日的谢宴,当宸濠即宴席杀害巡抚孙燧、副使许逵起兵时,阳明才到丰城县,他闻讯即逃,得脱大难。否则后世就无王阳明了!他要么投降,要么像孙、许一样被杀死。

(电视剧中的宁王形象)

阳明为什么会迟到呢?实录说是“会大风,舟不得前”。而阳明弟子的解释不同,说是出发时忘记带钦差官的敕印,等到发觉,派人回去取,就耽搁了时间。此说似与理不通,官员出差,必须拜敕印,无敕印无法行事,王阳明到福建去,怎么会把那么重要的东西落下?王门弟子这么说,无非是为了否认阳明为宁王贺寿这一情节,撇清与宁王的干系。

宸濠阳明的礼遇来看,阳明借公干之便绕道南昌,给宁王贺寿,在情理之中,但贺寿构不成“通濠”。宁王过生日,江西阖省主官都去了(包括被杀的孙燧、许逵),所以才被一网打尽。阳明赴闽之前,闽乱已平,他的公事也不那么急了,正好赶上宁王过生日,他顺便绕道南昌,给宁王贺寿,也属自然——只是这话,好说不好听,所以王门弟子都尽量加以回避,阳明本人更是绝口不言。

以上这几条都构成阳明通濠”的证据,成为政敌攻击他的口实,以至于他擒获宸濠,立下不世之功,仍不免诬告,张忠、许泰等人说他“始与濠同谋,已闻天兵下征,乃擒濠自脱”——阳明擒获宸濠,竟成了为自己脱罪,如此颠倒黑白!

阳明绝无“通濠”之事。据说冀元亨南昌回来,肯定地对阳明说:“濠必反,先生宜早计。”阳明借口平寇的需要,疏请“提督军务”的大权,就是“早计”的安排之一,“意在濠也”。兵部尚书王琼极力促成此事,不久后宸濠果反,朝士惊骇,只有王琼满怀信心地说:“王守仁据上游,蹑濠后,擒濠必守仁。”可见强化阳明的权力,对于他后来号召义兵起到了重要作用。

又据阳明自述,正德十三年冬,福建按察佥事周期雍以公事抵赣,“时逆濠奸谋日稔,远近汹汹”,他想预先有所准备,但身旁宸濠之党甚多,稍有措置,就会被宸濠侦知。阳明考虑周期雍是外省官,于是秘密地与之商量,让他回省后暗中募兵,以备宸濠之难。大半年后,阳明起兵平乱,外省援兵第一个应檄而至的,果然是周期雍所募之兵。

宸濠初起兵时,许多人都“以文皇视濠”,将他比作当年发动靖难之役,顺利夺位的明成祖朱棣,“时朝士归心濠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宸濠兵锋所过,守臣望风而逃,九江、南康等府迅速失陷。许多大臣持观望态度,诸路奏报宸濠谋反,甚至都不敢指名,就是宸濠一旦成功,将来找他们算账。在这样人心离散的背景下,王阳明率先揭帜讨贼,其大义可嘉,臣节可昭日月。

然而事定后,有关他“通濠”的诬辞纷纷而起,学者认为,这“固然有政界和学界对手的恶意攻击,也与阳明处事不避嫌疑有关”。对那些针对他的恶毒攻击,阳明不争不辩,除了他秉持“此心光明”外,还因为那些暧昧之事、委蛇之言,根本是辩不清楚了,反正辨不清楚,不如不辩。所以凡事须观大节,不可拘于小节,正是此意。考察阳明有无“通濠”,只观其大节便好了。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

相关推荐:

七夕节实为“女儿节”并非“情人节”

浏阳河酒酒史是什么?浏阳河酒的发展历程

古代朝鲜的宫廷舞蹈的根源是什么?朝鲜族舞蹈是怎样的

云南昆明圆通寺

山南民间谚语事理谚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