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丑陋者”罗隐:刘邦、项羽之流以救民口号而涂炭百姓

发布时间:2017-09-16 栏目:专题 投稿:大意的缘分

作者: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覃仕勇。

罗隐,原名罗横,字昭谏,余杭(今浙江余杭)人,自号江东生,很小的时候便文名远播,诗和文章都堪称一流,“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备受人们推崇和赞誉。罗隐乡里有人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乡人的父亲说:“儿子及第我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罗隐诗文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年纪稍长,罗隐也极其希望自己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一展“佐国是而惠残黎”的宏愿。愿望是美好的,结果是倒胃的。他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十多次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史称其“十上不第”,他也因此改名为罗隐,意思是屡试不第,只好隐居乡野。

按理说,以罗隐的才华,他应该一举而第的,可总是事与愿违,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没参加考试前的罗隐名气已经很大了,就因为这名气,差点害死人。在应试之前,罗隐写了一本文集,名字叫《谗书》,他本身的名气就大,这部书又写得生动幽默、涉笔成趣,非常畅销,在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人气指数爆棚到了极点。

有读者可能会纳闷儿,人气高涨,这是好事啊,这跟他参加科举考试有关系吗?

有关系。

要知道,罗隐这部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小品文奇葩的《谗书》里收集的都是他“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他写此书的目的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书中充斥满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批判。举个例子说,里面写的一篇《英雄之言》,就是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无情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本质跟强盗其实是一样的。

(《英雄之言》:这篇文章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短短二百来字,以简捷警策取胜,代表了晚唐犀利激拗的文风。)

文章的最后更向直白无露地向当政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这种论调,跟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是同一意思的,当然是统治者不喜欢看到,也不能容忍出现的。

所以,大家想想,罗隐本来已经是一个名人了,一个名人,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高唱这种论调,岂不是更加罪上加罪?!也就是说,罗隐的《谗书》虽然深受大众的喜欢,却也招致了统治阶级的忌恨。同时代的诗人罗衮赠诗罗隐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因为这部《谗书》,“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罗隐在科举道路上算是玩完了。罗隐连续十几次落第,除了在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之外,长相的丑陋也是个很重用的原因,史称“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唐僖宗李儇鉴于罗隐的名气,也曾一度考虑过录取他,可是看了他的相貌后,终于还是放弃了。

关于罗隐的丑陋,还有一件小事可以证明其不堪入目到何种程度。

宰相郑畋和李蔚都非常欣赏罗隐。郑畋有一个女儿喜欢文学,“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对罗隐的诗词一见倾心,爱不释手。郑畋觉察出来了,也很想把罗隐招为自己的乘龙快婿,于是,请罗隐到家来作客,特意安排女儿在后面“垂帘而窥之”。

结果,原本芳心可可、情深款款的女儿只看了一眼,心便凉了半截,“自是绝不咏其诗”,从此再也不看罗隐诗文了。罗隐的丑陋竟然吓得曾经酷爱他诗文的小姐从此与他的诗文一刀两断,其丑陋程度肯定是既惊险又富于创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力。

从郑畋家出来,罗隐性情变得更为偏激,根本不把王公大臣放在眼里,恃才傲物,特行独立。深为京师达官显贵所憎恶。罗隐有一次在船上放歌,当时大臣韦贻范也在船里,船夫就告诫罗隐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我可告诉你了,舱中是有贵人在,请你放尊重点。罗隐大怒:“狗屁贵人!我罗某就算用脚趾头夹笔写的东西都比他们强上百倍,不就是靠了祖荫才混出头的吗?算什么玩艺儿!”

罗隐目空一切之姿,孤傲狂狷之态,一语尽露。

韦贻范也因此对他恨之入骨,罗隐狂傲之名也随之传遍了朝廷,再应试时的铩羽而归就在情理之中了。

淮南(今安徽淮南)高骈因为喜欢吟风咏月,手下集结了很多风骚文人。罗隐也一度去拜见过他,可是一见之后,大失所望。这时的高骈酷爱仙术,昏庸耄聩,毫无名士气度。罗隐就在高府后面的土庙里写了《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后土庙》对高骈极尽戏谑嘲弄之能事,然后自驾兰舟飘然而去。高骈知道后,勃然大怒,派出快艇全速追赶,可是罗隐已经去远了,只好望洋兴叹。后来高骈被毕师铎等人处死,罗隐那睚眦必报的性子又上来了,幸灾乐祸地写了《妖乱志》一泄当初被追杀之愤。

唐僖宗李儇死后,继位的文学青年唐昭宗李晔也曾经想过把罗隐录用在甲科。很多看不惯罗隐为人的大臣马上提出了反对,并有人举出罗隐的《华清宫诗》里的两句诗:“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进行劝阻,说:“罗隐虽然有才,却目无君王尊长,胆敢作诗讽刺一百年前的唐玄宗,这种人即使录用了也是一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只会给人添堵,不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唐昭宗于是就将罗隐的名字划去了。

为了应试,罗隐在长安逗留了长达十三年之久。当时的长安有一个叫罗尊师的人,深于相术,罗隐和他结交很久了,但因以自己相貌奇丑,生怕相书无解,一直不敢请他好好为自己相一次面,等到在科考场上打拼厌倦了,准备离开长安另谋出路时,才怯生生地向尊师提出相面的要求。尊师笑曰:“贫道早就知你会有此一问了,但之前看你一直专注于科举考试,就不打扰你。现在既然见问,贫道就直言了,要我说,即使你考取了科举,虽然才冠群英,但做的也不过簿尉之类的小官,如果你放弃科考,向东寻求机会,辅助明主,成就霸业,必定大富大贵啊。这两条路,你自己选择。”

罗隐听后,连续好几天惘然不知所措。

邻居有个摆粥摊的老妇人,看了罗隐为难的样子,就问 “什么事让你这样愁容不展?”罗隐就把罗尊师的话悉数跟她说了,老妇人惊叫道:“老天!我说你怎么还这么执迷不悟呢,现在天下皆知罗隐大名,难道还要通过考试才能证明什么吗!赶快去取富贵吧。”

罗隐听后,为之释然,只身南下。

之前,罗隐从余杭上京赶考,路过钟陵,喜欢上了一个叫云英的妓女。可是云英跟其他世俗的女人也没有什么分别,同样嫌弃罗隐相貌丑陋,把他从自己的床上赶下来。

罗隐羞愤之下丢下话来:“我现在就上京赶考,等我高中了状元,你会后悔的!”

今番落魄,再度路过钟陵,还是在那家妓院,居然再度邂逅了云英。两人相见,唏嘘不已,云英得知罗隐并未高中,很惊奇地问:“怎么?你现在还没中举吗?”

罗隐苦笑了笑,写了一首绝句相赠,诗云: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怀才不遇,云英秋扇见捐,除了有社会的因素外,也有两人性格孤傲原因,最后都成为了天涯沦落人,令人慨叹。明代屠中孚道:“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

罗隐先到了湖南,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便向北云游。到了魏博地界,因为囊中羞涩,盘缠用尽,知道魏博军节度使罗绍威自己同姓,便给罗绍威写了封信讨点酒钱,信上除自我介绍外,还带了个附件——是他自己排列出来的一大段长长的族谱,给自己罗绍威排了辈份,最后称罗绍威为侄子。

魏博幕府僚吏看了,都生气地说:“罗隐是什么东西,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称是大帅的叔叔,真是狗胆包天啊!!”

史载罗绍威“形貌魁伟,有英杰气,工笔札,晓音律,性复精悍明敏,服膺儒术,明达吏理。好招延文士,聚书万卷,开学馆,置书楼,每歌酒宴会,与宾佐赋诗,颇有情致”。

可以说,在当时的藩镇领导人之中罗绍威最获文章之誉。

因为工作需要,罗绍威经常命令手下幕客作四方书檄,檄文写好之后,如果稍不称意,立刻撕碎丢去垃圾堆,自己亲自执笔起草,下笔成文,幕客赞服不绝。

《五代史补》还记录有一个关于罗绍威同学的段子,说,曾经有一个人在官街上把鞍辔之类的装备往驴身上套的时候,有一辆牛车高速经过,把放在地上的驴鞍碾碎了。驴主一看,急了,拦下了驾牛车的汉子,伺以老拳,一顿好打。街上治安为之混乱,城管部门把两人都捉了起来,上送给罗绍威处理。

罗绍威没有走司法办案的那一套程序,而是提笔信手戏谑了一首判词,云:

邺城大道甚宽,何故驾车碾鞍?

领鞴驴汉子科决,待驾车汉子喜欢

首先委婉地批评了驾车的汉子放着这么大的一条街道不走,偏生辗碎了人家的驴鞍,接着又间接地指责驴主不该动手打人,命令“领鞴驴汉子科决”,“科决”就是“审理判决”,把驴主带去审理判决,也好让驾车的汉子喜欢喜。

词糙理不糙,这首小词“虽俳谐,理甚切当”,道理讲得恳切、恰当、合情合理,而且生动诙谐,一时传为佳话。这首小词也因之被后人冠以题目《碾驴鞍判》,收入了全唐诗第873卷。

听说是罗隐来访,罗绍威高兴坏了,骂手下人,说:“你们懂什么?!罗隐名震天下,王公大夫他都没放在眼里,他能认我做他的侄子,我已经开心极了。想不到,他居然还惠然肯顾,更是我的荣幸啊,快快快,你们快跟我出城迎接!”率领一干人等到城外相迎,见了罗隐他便行子侄礼,罗隐不避不让,大大方方地接受了。

罗隐在魏博逗留的短短几日,罗绍威受益匪浅,从此诗风大变,很多诗作都颇有罗隐诗的味道。因为罗隐别名“江东生”,罗绍威就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偷江东集》,寓意不言而喻,即自己作诗技艺会的一招半式都是从“江东生”那儿偷师学来的,表现出了对罗隐的无限崇拜。

罗绍威有好几首诗都收入了全唐诗,其中“帘前淡泊云头日,座上萧骚雨脚风”两句,是在酒宴上即兴而作,“虽深于诗者,亦所叹伏”,获得诗词界的一致好评。

喜欢诗歌的朋友,可能还会读过同样收录在《全唐诗》里一首名叫《白菊》的七律。

全诗如下:

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

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

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苍苔。

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这首诗的作者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是罗绍威,另一说是罗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由于这首诗的诞生时间就在罗隐云游魏博期间,所以,有人怀疑这首诗罗隐的作品。毕竟,从诗的内容、笔法、风格等等,无论哪方面,都跟罗隐太像了。到底这首诗罗绍威所作还是罗隐所作,已经成为了文坛里的千古之谜了。

青州(今山东青州)节度使王敬武的儿子王师范也是个风雅之士,酷爱罗隐的诗,也派人给罗隐送信送财物,恳求赠诗。等得遂愿后,欢喜不尽。

罗隐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灵壁子》等。另外,诗的意境很高,对人生百态的揭露也颇为深刻,如《孟浩然墓》就批判了社会对知识的轻视和对读书人的蔑视:“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妻。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坟墓的土多土少,或高或低恰恰是坟墓主人生前的写照。

还有被称为一时名作的《自遣》,对那些怀才不遇的名士进行了细腻的心理刻画:“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诗中流露出的无奈、沮丧、失望、激愤的种种情绪,兼而有之。其他的诗中同样佳句迭出,妙语连珠,如《牡丹花 》中的“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国事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等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世的经典名言。

住了一段时间后,罗隐准备远游了,罗绍威苦留不住,便建议他继续回浙江去,自己亲自给盘踞在浙江的大军阀钱鏐写了封推荐信,在信中郑重其事地称罗隐为叔父。然后又送钱百万给罗隐做路费。

罗隐本身是浙江人,内心深处也很想在浙江发展,便听从了罗绍威的劝告,踏上了南下之路。这次有罗绍威的推荐信,罗隐也稍敛了些狂妄之气,免得到时让这个热心肠的“侄子”下不来台,同时,也在信里加了个附件——上面是他作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

表面意思是说三国时的江夏太守黄祖连一个祢衡也不能相容,真是枉称英雄了。从而试探钱鏐的态度,最后,罗隐得到了钱鏐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

罗隐《英雄之言》,出自其著作《馋书》)

相关推荐:

《牡丹亭》第34出 ?药

回族家族亲族习俗

服务行业礼仪规范-服务礼仪基本知识-服务礼仪基本知识

隋唐妇女日常服饰的种类有什么?隋唐五代妇女服饰之四

当年他成功保住了台湾,他若出战朝鲜中国绝不会败的那样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