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1972 美国人访华一副“救世主”样子,毛主席不屑地说了一句

发布时间:2017-09-17 栏目:专题 投稿:花痴的面包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美双方已经不适宜再敌对下去,尼克松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试图通过调整其亚洲政策改善中美关系,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开展“均势外交”,他多次作出试图“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

中国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也愿与美方接触,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身份秘密访华。他这次访问中国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

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准将率先遣组到北京,他带来尼克松的重要口信:“由于苏联企图继续包围中国,美国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为了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以维护中国的独立及其生存能力,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尼克松总统的世界领袖形象。”

面对美方高高在上一副“救世主”的态度,毛泽东不屑地说:“包围中国,要他们来救我,那怎么了得。顶回去。无非尼克松不来不来不来嘛。22年不来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来,土克松、砖克松也会来。”

中方答复经过了毛泽东核准:“我们认为,任何国家决不能靠外力维护其独立和生存,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保护国或殖民地……一切妄国孤立、包围、遏制、颠覆中国的阴谋都只能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期望通过访问加强尼克松作为世界领袖的形象,我们难以理解,一个人的形象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我们从不认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领袖。”

自我感觉良好的黑格没想到中方这样不买账,很是尴尬地说:“我是一个军人,可能没有准确地传达尼克松总统的意思。”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访问期间,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尼克松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尼克松将自己访华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美会谈双方起草联合公报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基辛格认为应按国际惯例突出会谈共同点,分歧之处不应公开,要含糊其辞进行掩盖。

周恩来不同意基辛格的观点。毛泽东说:“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分歧,同时写出双方共同点。”

基辛格有些诧异,说:“这岂不是告诉全世界中美双方在吵架么!这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难以接受的。”周恩来说:“众所周知,中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际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20多年的隔阂不可能消失于一旦,在此情况下签署那既不说真话,也不打算遵守的陈词滥调式的文件,那是不可取的。”基辛格说:“我们不回避双方分歧,签公报又有什么意义?”周恩来说:“用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放空炮’,是祸根。公开摆明分歧,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双方争论来争论去,最后还是按毛泽东的主张办。毛泽东天人一样的外交智慧令人叹为观止。基辛格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他说:“也许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可以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方草案的奇妙之处。”意犹未尽的基辛格又感慨道:“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毛泽东面前是自信不起来的。”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实现“破冰”,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联合公报》被称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天才之作。(王伟 微信328756562)

相关推荐:

齐白石画画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

十一放假安排2016通知_万年历

白族酒文化有什么内容?白族酒的礼仪

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客家民歌名词解释

毒品害人不浅,禁毒任重道远,中国禁毒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