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军队吃什么,原来不是大米?

发布时间:2017-09-18 栏目:专题 投稿:真实的画笔

文/红枫未名(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中国古代,在宋代以前人口一直分布北方比较多,但其实很少吃小麦,虽然小麦在汉朝就已经种植,但由于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把它磨成面粉发酵,只能带着壳一起蒸着吃,叫麦饭,这味道很不好也不好消化。所以普及一直很慢,有句话叫“原汤化原食”,最早就是因为古人认为小麦有毒性,必须要和汤一起喝。

中国古代,从商朝到唐朝,不管是军队还是平民,最常见的军粮其实还是下面图里这个

对,就是小米粥!不过一般会熬得很浓,然后丢进盐,野菜,如果运气好还会有点肉什么的。

小米非常容易保存,据说小米可以保存9年,大米却只能保存5年。所以太适合当军粮了。

《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意思是诸葛亮只吃这么点儿饭,恐怕离死不远了。魏晋一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升是体积单位,三升等于0.6公升。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诸葛亮吃的是我们今天的大米,那么三升大米有一斤重。

作为一个羽扇纶巾的文人,病重时每天都吃一斤大米,居然还有人说他快死了,你相信么?

有另外一个例子。数百年后 ,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北魏军队俘虏,一度遭到虐待,“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脱粟”就是去壳的小米,江革一天三升小米,觉得受虐待差不多快饿死了,这情况和诸葛亮一对照,很明显,诸葛亮吃的应该是小米

当时正常人一天的饭量是六到七升,军队一般分为两餐,宋朝以前铁锅也不常见,一般都是个陶罐。把小米,水,能弄到的一切都装在里面煮。

不过终于到了我们文明发达的唐宋元明时代!小麦终于普及了!终于有这个了!

也有了这个

唐代叫 饽杔,就是面片汤!

上面这个叫炊饼,或者蒸饼,对,武大郎卖的就是这个,实际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馒头。

如果是行军打仗呢,这些食物只能在有本土有地方供应时吃到,在敌境作战,就必须准备军粮了,比如下面这个

明军的穿孔烧饼,穿个绳子可以在身上背成一串,有时还可以用来挡住弓箭。

另外明军还有一种办法,把米饭做成干饭,去除水分后携带,吃饭时浇入热水,然后就可以吃了,没错,现在的方便米饭其实也是这样的。明军野战副食为把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剥一块枣核食用,以代替酱菜。

同时期的日本,武士们行军时吃的这种茶泡饭,其实也差不多。不过讲究点的用茶水泡,不讲究的就用热水罢了。

这些都是主食,如果老这么吃,嘴巴里大概要“淡出个鸟来”,所以副食来了。中国传统的配菜,无论贵族平民,都是下面两种最常见:

酱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据说周朝时天子吃的有120种之多,汉朝军队的配给标准为 2石小米配 2斗酱,秦军则是一斗米配半升酱。

还有的我们都熟悉,就不用多解释了,下面就是

一般大军出征会有一顿大餐。比如唐军出征宴会则非常丰富,必有牛和酒。酒酣拔剑起舞,鸣笳角抵伐鼓呼。丝竹之类的乐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会让士兵锐气沮丧。出征宴会食谱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张薄饼,馒头1枚,蒸饼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两,还有牛羊的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盐三分之一合,酱半合,姜1两,葱3两,醋一合。一般士兵都是拼命的吃,因为接下来就要过哭日子了。

另外说一下,肉在中国古代军粮里是奢侈品,基本只能靠士兵们自己想办法,所以古人大量有夜盲症,在夜里看不清东西,所以传统的“夜袭”战法其实挑选少数晚上看的清的精锐士兵,去偷袭对方,也是打的是对方普遍有夜盲症的这个弱点。鸦片战争时期那些只看三国演义的清军军官其实也用过夜袭战法来偷袭英军,后果可想而知。

而 要谈最奇葩的副食,就要谈下面这个了。

没错!是布,古人把布用醋和盐反复泡过,然后晒干,然后就能得出“醋布”了,前线军士出征。只要带上一块这样的布,在吃饭时。剪下一块来,合着军粮一起煮。就能吃到有醋有盐的饭食了。

真是又利于携带又简单啊!您要不要来一片?

相关推荐:

罗瓦涅米:最“正宗”的圣诞老人

佛经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安徽三祖禅寺隆重举行首届禅文化学术研讨会

陕西安观寺

东京汴梁城破时,宋朝的80多万禁军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