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东方俾斯麦:清廷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发布时间:2017-09-19 栏目:专题 投稿:幸福的金毛

国人普遍讲“面子”,尤其在外人面前。宋人桑世昌《回文类聚》云:“神宗熙宁间,北朝使至,每以能诗自矜,以诘翰林诸儒。上命东坡馆伴之。北使以诘东坡,东坡曰:‘赋诗,亦易事也;观诗稍难耳。’遂作《晚眺》诗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后不复言诗矣。”这是宋廷外交面子。甲午之战,东败于日,割地媾和。李鸿章忍辱蒙垢,定约马关。一日宴会间,日相伊藤博文谓文忠曰:“有一联能属对乎?”因举上联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文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翌日乃驰书报之,下联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则随员某君之笔。此晚期的诗词外交,虽不置真假,故事却耐人寻味。

甲午之前,人詈李鸿章媚外,甲午以后,李鸿章遭弹劾。慈禧念他往日功劳,令其作为大清国全权特使参加俄国沙皇加冕典礼,并趁此机会出访欧美。1896年3月28日李鸿章离沪,10月3日回抵津,历时190天。其间,访问了俄、德、英、法、美等八国。他是清廷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外交特使。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上,俄皇后出于礼貌,向李鸿章行伸手礼,但李不知吻手礼,以为是索要礼物,忙将慈禧送他的戒指放于皇后手上。皇后道谢后,又将手伸了上来,李以为其太贪心,而此时又无礼可送,于是只好尴尬地站着。

6月13日,李鸿章俄国乘火车前往德意志帝国进行访问。他下榻于著名的恺撒宫,“凡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莫不投其所好”,甚至连他喜欢抽的雪茄和喜欢听的画眉鸟都事先安排妥当,寝室内高悬他本人及“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照片,以示敬重。他与俾斯麦见面倾谈之事,传为一时佳话。由其门人撰写的《傅相游历各国日记》云:“五月十七日,节相预与俾斯麦王约,访诸其家,即乘火车造王邸,夹道观者峰屯蚁聚。车停,俾王闻节相至,盛服俟于门首。相见而揖,皆长身玉立,风采伟然。既近,相与握手立谈,译员旁侍,代传问答语。俾王曰:‘噫,大国位尊望重之名臣,何幸而辱临敝地。’节相注视而后言曰:‘向闻西拉内的(高且静如穆然在云霄之上,盖尊之也)之大功德,不解何以造到神秘不测地步。今见西拉内的之目,如见心矣。’”李鸿章每引此为生平快事也。他还对俾斯麦说,有人称之为“东方俾斯麦”。俾斯麦沉吟片刻:“你是东方俾斯麦,我自己却难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意为自己从未签订过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在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及其皇后递交国书后,德皇夫妇还专门摆设国宴,并亲自陪同李鸿章观看军事操演。德国首相、外交大臣等轮流宴请代表团。凡此种种,远远超越了接待一国特使应有的规格。

8月2日,李鸿章结束法国之行,开始了对英国为期20天的访问。抵达南安普敦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弟赫政、前东方海军提督脱来西、驻汕头英领事师古德前来迎接。在七辆车的开道下,李鸿章冠缀三眼花翎,外罩黄马褂,出现在伦敦街道。英国民众夹道欢迎,脱帽高呼。还曾与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合拍一照,拟提款,踌躇未下笔。某幕友代书一联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皆杜甫诗成句,盖上句切女皇,下句切己之姓。李阅后大喜。在英期间,李鸿章特意前去祭奠了戈登墓。戈登家人感激之余,以一爱犬相赠。此犬曾在英国的竞犬会上获得过名次,乃名贵之物。回国后,李鸿章即给戈登家人复信言谢。据汪诗侬《所闻录》载:“不意数曰后,得李氏谢柬,中有云:‘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咸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云云。将军之遗族得之,大诧。报纸喧腾,传为笑柄。”

8 月28日上午,李鸿章中国外交使团乘“圣·路易斯”号邮轮出现在纽约码头时,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美国政府在港口排列了几十艘装饰一新的白色军舰,当邮轮从舰队前驶过时,舰队发出19响礼炮,一旁还有不少迎宾彩船,连大银行家摩根的私人汽艇也来了,主桅挂满色彩缤纷的飘带。在美方检疫官作了例行检查之后,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穿礼服,佩绶带,登舰迎接。卢杰将军马上露出谦逊的神情,说李大人越洋来美国“就像一个国际大家庭的大哥哥探访远方的弟弟”。码头上,两百多名第六骑兵旅的骑兵威武雄壮,穿着带有穗带的蓝制服,帽上黄羽毛随风飘扬,迎接李鸿章登岸。李鸿章坐上红绒毡轿子,由4名水手抬下船,被引到码头边一个敞篷马车。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伴他坐前排,卢杰将军在后排。马车缓缓转到百老汇大街时,人群欢声雷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经纪们聚集一起热情欢呼,交易所屋顶挂起四面旗——只有欢迎国宾才有的规格。李鸿章身穿黄马褂,频频挥手。据报道,约有50万人观看这次游行。美国前国务卿佛斯特在第五大道饭店迎候李鸿章时惊讶地发现,李鸿章随从中,竟有十几位厨师。他们一放下行装,立即准备晚餐:燕窝汤、烤鸡、鱼翅、米饭、一杯低度葡萄酒。据汪诗侬《所闻录》载,李鸿章因思中国饮食,“嘱唐人埠之酒食店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华人难于具对,统名之曰杂碎。自此杂碎之名大噪,仅纽约一埠,杂碎馆三四百家,偏于全市。此外东方各部,如费尔特费、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必珠卜诸埠皆是。全美国华人衣食于是者,凡三千余人。每处此业,所入可数百万。中国食品本美,而偶以合肥之名噪之,故举国嗜此若狂。凡杂碎馆之食单,莫不大书曰李鸿章杂碎,李鸿章饭、李鸿章面等名。因西人崇拜英雄性,及好奇性,遂产出此物。”

西方国家高规格的欢迎礼节,一则因为李鸿章是所有清廷出访者中职级最高者;一则有求于来访者采购产品;一则深知中国人爱面子,只要给足了面子,采购诸事宜皆易办理。林语堂说过: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是面子、命运、恩惠,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西方人早已破解此理,并将此奥秘火炬般一路传递着,于是排场一次比一次阔,面子一次比一次大。

然外表的面子,岂是内在的尊严,道具的面子,岂是精神的尊严。此次李鸿章出访,并未有军火采购使命,不仅德国军火商失望,英国军火商也大失所望。这令德国人失望至极,进而转为满腔怨愤。李鸿章出访后的第二年(1897),清廷任命黄遵宪、罗丰禄、伍廷芳分别出使德、英、法三国,只有德国政府坚决拒绝黄遵宪,而黄遵宪本人与该国并无任何过节,国际外交界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英国报纸认为:正是因为德国政府后悔接待李鸿章时礼节过于隆重,担心因此反被中国人小瞧,便借机拒绝使节,以便“自增其威”。到了1898年,德国人更是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害,出动大军,强占胶州湾。梁启超认为,这是德国人为了报复“面子”被扫而进行的报复。德国大军是八国联军中最后一支到达者,其到达时,联军已占领京津,大的军事行动业已完结,但德军依对京津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和屠杀,并纵兵捣毁了总理衙门。在与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中,专门约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派出亲王规格的高级代表团,前往柏林道歉。刘体仁的《异辞录》中记录有醇亲王德国受辱一事:“公法惟行于势均力敌之国,弱小之于强大不适用也。拳乱中,德使克林德被害,德主命将出师,攻入我国都城,要求惩治祸首,胁取逾额赔款。犹以为未足,必须皇帝母弟醇王,亲赴彼都谢罪,可谓法外行凶。醇邸抵柏林,德主强其行一跪三叩之礼,醇邸以电请命,政府无如何,勖以善体上意而已。西俗以跪拜为背教,受人跪拜亦如之,德国舆论大不谓然。外部密戒吾国使臣,力拒不允,仍行三鞠躬之礼,幸未辱命。德之于醇邸,奚啻回纥之于唐德宗。然德宗即位,衔回纥终身;醇邸摄政,无恶于德。甚矣,古今人度量相去之远也。”

5月18日,就在李鸿章参加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上,霍顿卡广场发生踩踏事故,据沙皇政府公布的数字,有1389人被踩死、挤死,而当时多家报纸认为,数字应是死亡4500至4800人,重伤3000多人,受伤致残者约5万人。李鸿章了解此情节后,淡然一笑:“你们官员太没经验了,这样的事怎么能如实禀报?皇上一旦动怒怎么办?我当直隶总督时,辖区内发生瘟疫,一下死了好几万人,我却经常启奏皇上,那里一切都很顺利。有次皇上提及有没有发生瘟疫?我照旧回答:没有任何瘟疫,老百姓安居乐业,称道皇上圣明。他听了很喜欢!”俄国总理大臣维特在回忆录道:李鸿章一方面介绍经验,一方面还安慰惨案的责任人、首席典礼官:“区区小事、放宽心些。”这样的话,在接受过西方民主政治熏陶的俄国官员来说,不可思议。因此,不但浅层次心理需要的面子丢完了,且深层次人格定位的尊严也毁之殆尽。

易宗夔《新世说》载:“李少荃老益倔强,折冲樽俎之间,时有戏侮外人之事。光绪丁酉(1897)岁暮,俄公使以书来求见,公订次日候谒。张樵野侍郎愕问曰:‘明日岁除,师焉有暇晷以见外人?’公曰:‘君辈属在此,团栾情话,守岁迎新。老夫萧然一身,枯坐无聊,不如招三数外人,与之嬉笑怒骂,亦消遣之一法。’盖晚年傺之言也。”又载:“法使施阿兰狡甚,虽恭王亦甚苦之。公与相见,方谈公事,骤然询曰:‘汝现在年几何矣?’外人最恶询问年龄,然慑公威望,不能不答。公掀髯笑曰:‘是与吾第几孙同年耳。吾上年路出巴黎,曾与尔祖父行剧谈数日,汝知之乎?’施竟踧踖而去,自是气焰稍稍杀矣。”

“挟洋以自重”,是李鸿章慈禧面前几十年不倒的原因之一。李在外国人面前的“威风”,即所谓的“挟洋”,李中堂深谙此道。“面子”已不仅仅是“场面”,是“虚荣”,而是利益所在。还是鲁迅先生深刻,他在《且介亭杂文》之《说“面子”》一文中说:“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

光绪戊寅,曾纪泽出使英法大臣,召对时,言及教案。曾氏谓:“中国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慈禧道:“可不是么?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是慢慢要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很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慈禧可谓一个“面子”无处不占上风的虚荣女人。庚子之乱后,慈禧为洋人要除掉自己而担忧,荣禄劝她宽心,说李鸿章自然会办好一切。在与各国将军谈判中,李鸿章一番周旋,终于使列强放弃惩办慈禧打算,但要求慈禧惩办元凶的名单上仍有大臣一百七十余名。慈禧为求自保,一一允诺。刚毅、徐桐父子、毓贤等主战大臣纷纷被杀。慈禧准备西狩回銮,荣禄举荐袁世凯筹备一切事宜。但库中无银,只得前往钱庄筹措银两。莫理循在1902年4月29日的日记中记录道:“今天上午去前门观看朝廷回銮典礼。等了好几个小时。到处都挤满了中国人。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才看到皇驾车队蜂拥而来。先出现在视野里的是步兵队伍,举着许多銮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紧接着是手持长矛的骑兵,骑着从德国人手中买来的澳大利亚战马。而后才是銮驾。肃亲王身着崭新的黄马褂。通往皇城西北角一座庙宇的路都铺上了黄沙。庙里的僧人都穿上精美的袈裟。皇帝乘坐的黄色轿子装饰得并不豪华,停在寺门外后。皇帝捧着啐壶下了轿子后就朝庙里走去,神情十分尊严,但又不显得趾高气扬。他双颊深陷,肩窄胸扁,面孔瘦长,满脸戚容,看起来很虚弱。他只在庙里呆了一会儿,就回到轿子里。他穿着很朴素,和一般的中国绅士一样。接踵而来的是慈禧太后的全副车仗,富丽堂皇,盛况空前。慈禧太后也来到这座庙,不同的是她乘着轿子进了庙门。庙不大,勉强能容的下她的随行人员。她的轿子比皇帝的豪华,上面装饰着许多孔雀翎。她昂首阔步走到殿里。烧香拜佛后,她在侍从的簇拥下走了出来。在庙门口,她挥手让他们退下。一名侍从替她撑起一把銮伞,她也挥手让他离开。她独自站在那里,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们。她衣着华丽,戴着满族的头饰,牙齿脱落,显得苍老,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面对城墙上十多个国家穿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服装的人,她面不改色,显得勇敢自如,真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到钦佩。”

各国外交使团的太太和小姐们受到清廷皇室的殷勤款待。在宁寿殿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上,葛络干太太以外交使团老前辈妻子的身份,发表了词藻浮华的讲话:“欢迎皇太后返回她美丽的北京。”这样的话不痛不痒,清汤寡水,但慈禧要的是它从洋人嘴里说出。为了听到这样的话,慈禧给在场的客人递上美国香烟,给每个孩子一百美元,并说她很想给每个客人一只小狗,但义和团把它们都杀光了。

民国年间,蒋芷侪有感于外交,尝在《都门识小录摘录》中以答客问的形式,阐述己见:“客有谈及中俄交涉者,痛心疾首,喟然而叹曰:‘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也。今者吾国之外交,适成一下乔入幽之象,恶在其能取胜也?’余叩其故,客曰:‘子不忆道、咸间京师设有抚夷局乎?泰西各国,吾概以夷视之,居高临下,非所谓迁于乔木耶?及圆明园被焚,抚夷局消灭,而同、光间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虽不敢夷视诸国,犹有居中驭外之雄心。及拳匪乱作,总理衙门消灭,外务部成立,于是向之居高临下、居中驭外之余威扫地尽矣,非所谓下乔木耶?驯致奉令承教,驯致喧宾夺主,近一二年来,非所谓入幽谷耶?’余曰:‘昔之抚夷局、总理衙门,乃自大之过也。今之外务部,则主宾敌体,正当之办法,未可厚非。’客曰:‘昔之自大,且日见馁败。今之敌体,能有以取胜乎?下乔入幽,此其时矣。’余无以难之,相与太息而已。”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国事攸关,民众往往耐心不足,感情冲动,以为仅匹夫之勇,便可由弱国变强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摘录》载某士人尝于北京后门大街一带演说“十可恨”,“外务部外交失败”竟为第一可恨。顾维钧在北洋政府期间曾任外交总长,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他认为办外交,要会争,也要会让。当争的时候必争,当让的时候也必让。只争不让,那就是下命令,强迫对方接受我的命令。在某些外交事件中,群众情绪激昂,喊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口号,顾维钧对这一点最有反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子孙万代的事。我们这一代的人,只能当这一代人的家,那里能当子孙万代的家?个人还可以‘玉碎’,一个民族,是‘玉碎’不得的。”顾维钧以为中国的事情难办,尤其外交难办。难办在哪里?难办在“面子”。他以为内政的对象是人民,外交的对象是与国。在内政上有时候可以开大价钱,可以开空头支票,反正人民无知无力,对你也莫可如何。至于外交,那就得货真价实,不能假一点,不能要大价钱,否则就会自讨没趣,自食其果。他曾说:“中国外交,从巴黎和会以来,我经手的就很多。所犯的毛病,就是大家乱要价钱,不愿意吃明亏,结果吃暗亏;不愿意吃小亏,结果吃大亏。”陈恭禄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也捕捉到了此现象:“外交上之事件,尤易引起争论。盖人类之普遍心理,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已,对其家庭国家无不如此,诋毁外国,国人固少反对,且有爱国之名。此种畸形褊狭之心理,徒为害于国家。”

“不愿意吃明亏”的实质,是“面子”问题,“不愿意吃小亏”的实质,也是“面子”问题。

文/介子平

wx公众号 小主(id:xiaozhumengmengda)。无尺度,不小主。

相关推荐:

江南书画作伪

过春节吃喝讲究一箩筐

白领丽人着装全攻略

兰溪瑶胞欢度“洗泥节”

怒族诞生礼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