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气候与战争:项羽自刎时为何说“天亡我也”?

发布时间:2017-09-19 栏目:专题 投稿:激情的海燕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军队包围,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被迫自刎身亡。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一书,也曾对史上关于气候战争的关系有所研究。

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护的证据。项羽当年以数万大军打得刘邦几十万联军满地找牙,被赶到睢水河边,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基本上就被收拾掉了。结果呢?忽然没理由地刮起一阵狂风,连屋顶都被掀翻,连大树都被拔起,敌我双方根本分不清彼此,刘邦带着几十名亲信从楚军的视野里消失,捡得一条性命逃出重围。突变的气候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却改变了刘邦的结局。所以说,项羽的遗憾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竺可桢又举例明朝的李景隆,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一个军事发烧友,喜欢带兵。朱棣和侄儿朱允炆争夺帝位,李景隆代表建文帝朱允炆北伐,攻打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根据地——北平。本来打得蛮顺利的,他只要坚持一下,基本就能活捉朱棣父子

结果李景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忽然停止攻势。这么一停,老天就变脸了,忽然降温,大地结冰,整个北平城变成一座冰城,根本无法攀援进攻。李景隆手下的士兵不要说发动攻势,就连站在那里不动都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气候的逆转,导致军事形势的逆转,朱棣军队出击还在寒风中哆嗦的李景隆军队李景隆大败亏输,狼狈逃遁,从此南北军事形势也逆转。朱棣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除了嘲笑李景隆的无能,也提到了气候的因素:“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

当然,如果对恶劣的气候过于依赖,也会导致疏忽大意,从而被敌人击破。竺可桢举例唐朝的“李愬雪夜破蔡州”。当时的军阀吴元济在堡垒里呼呼大睡,他认为天降大雪,气候严寒,唐军根本不可能在雪夜发起军事行动。结果李愬出其不意,在雪花纷飞之夜,带着小分队冒险出击,一直打到吴元济的院子里,活捉吴元济

-------------------------------

读文诵史细数华夏九州事;说古论今畅谈上下五千年

今日头条号:读文诵史;专题网站:铁锹队长网

相关推荐:

何为中国的四大佛教石窟

令人叹为观止羌族多声部民歌

陶瓷可以放烤箱吗?陶瓷能够加热吗

鄂伦春族服饰 鄂伦春族女子服饰的介绍

籍籍无名却也牵制着诸葛亮的曹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