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廉政物语:乌纱帽,古代官员的权力和责任

发布时间:2017-09-19 栏目:专题 投稿:想人陪的心锁

乌纱帽古代的一种官帽。在传统文化中,一提到“乌纱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官职、官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场权力关系。

其实,乌纱帽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并非官帽。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担任司徒的时候,最早戴乌纱帽这种乌纱帽学习西域胡人,以一块头巾裹在头上而成,顶上呈v字形,下边翻转系扎,在《宋书·五行志·服妖》里被作为奇装异服记载下来。宋明帝刘彧对这种帽子也颇感兴趣,对之作了改进,将原来下垂的帽边用黑丝扎起,帽子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下面上翻或突出耳朵部位等样式。

刘休仁和刘彧生活的刘宋在公元前5世纪,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此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喜欢戴乌纱帽,朝廷官员和底层百姓也都跟着戴这种帽子官员比起百姓有所区别的就是在乌纱帽上嵌玉,一品文官的帽子上缀有9块玉,二品以下按官阶依次减少一块。

唐太宗在武德九年(626年)下诏:“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同服之。”上行下效,皇帝的号召力在传统社会显然是无与伦比的,乌纱帽于是成了全民服饰。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了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一说话,摇头晃脑之际,帽翅就会随之摆动,皇帝坐在龙椅上就能看到清清楚楚。也有人说,两侧相互对称的帽翅象征着为官公正和公平。

在唐、宋、元等朝代,乌纱帽似乎不只是官员能戴,普通人也可以戴。李白有《答友人赠乌纱帽》:“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据唐诗专家研究,此时李白正在隐居期间。同样是大诗人的白居易曾经写诗给一位妓女说“惜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白大诗人是到处留情的风流才子,究竟是这位青楼女子把自己戴的乌纱帽送给他,还是买了一顶送给他,还有待研究。如果是前者,那就意味着可能在那个时代,女性也可以戴乌纱帽,笔者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元曲中写到落魄文人常常说:“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从宋元话本而来的明初小说《水浒传》中,圣手书生萧让戴的帽子也是乌纱帽

只有在明代,乌纱帽才成为明文规定的官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规定,官员日常办公时,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这时的乌纱帽较前代又有所改变,前有半圆的顶,两旁有展角,外面是纱,纱上涂漆,以便固定成形,可以自由脱戴。明世宗时还对乌纱帽的纱翅作了改动,翅的长度缩短,宽窄也改变了,官位越高双翅越窄,官位越低双翅越宽。

明亡清兴之初,清代的统治者还允许明朝降官带乌纱帽,不久即下令官员全部带“红缨帽”。

尽管乌纱帽只是明代一个朝代的官帽,清以后就废弃了,但它在传统文化和语言中却扎下了根。当了官叫“戴了乌纱帽”,革职的“摘去乌纱帽”。《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中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讽刺的是那些官迷追逐权力反而身陷囹圄的事情。

传说官员死后到阴间,阎罗王要把官帽放在天平上称,天平的一端是辖区百姓,如果百姓乌纱帽重,此人是好官,得好报。反之,乌纱帽百姓重,此人是贪官,要受种种酷刑。

习近平同志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文中指出:“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这说明,领导干部在手中的权力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两者之间,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

相关推荐:

木刻浮雕唐卡在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展出

傣族的“赶摆”

壮族节日新谷节有什么习俗?壮族新谷节风俗简介

国军抗日展雄风:打得日军惨败频频换主帅

她连这两种灭绝人性酷刑都扛了,匪徒一怒先铡孩子,后更惨无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