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他是大明第一才子!也是第一铁血硬汉!因为犯言直谏被贬至死

发布时间:2017-09-23 栏目:专题 投稿:温柔的手机

《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开篇词叫《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的作者是大明第一才子杨慎

杨慎父亲杨廷和,是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他自己是正德六年的状元,官至翰林修撰。正德皇帝微行出居庸关之时,他上疏抗谏,惨遭贬谪。后来嘉靖皇室即位,刚正不阿的他由于才学超群和享有敢于犯言直谏的名声被任命经筵讲官和监察御史。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他被贬到了云南永昌卫,驻守滇南这个地方,并且终身不得再返回京城,也不得返回其老家四川。

这一贬,就是35年,直到他在滇南死去。

我不知道,杨慎是在经历了怎样的风霜侵蚀,怎样的痛苦磨砺,怎样的浮尘跌宕,才能把过去的悲伤荣辱看的如此风轻云淡,一付笑谈。

那么杨慎又是如何被贬的呢?这一切,都要从明世宗嘉靖皇帝登基的那一刻说起。

1、兄终弟及,嘉靖皇帝该认谁为亲爹?

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他是明孝宗朱祐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堂弟。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朱厚熜是以藩王的身份被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众大臣拥立登上皇位的。而拥立嘉靖大臣当中,功劳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杨慎父亲杨廷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崩后,关于谁来继承皇位这个问题,朝廷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明武宗虽无子嗣,但是平虏伯江彬却是明武宗朱厚照非常喜爱的一个义子,这个人擅长阿谀谄媚,阳奉阴违。他本是一名武将,因为与鞑靼人作战有功被明武宗召见,获得专宠。此后他专事献媚,为明武宗猎取民间美女,并且专门建造了供明武宗淫乐的豹房。他知道明武宗喜欢猛兽,就在京城各地建造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由于他善于讨朱厚照的欢心,被朱厚照收位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这个人,对朱厚熜的即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然而内阁首辅杨廷和,联合皇太后张氏和一班朝臣定下计谋,利用颁布遗诏作出了一系列矫弊反正的决定,乘江彬入宫觐见太后之机,立即逮捕了他。太后密诏朱厚熜从藩地迅速赶往北京即为,这期间杨廷和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并且一路上派人秘密保护朱厚熜,务必能保证他顺利进宫。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杨廷和和张太后的拥立下即位,是为嘉靖皇帝

然而嘉靖登基之后,紧接着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谁为准,也就是说嘉靖皇帝生父的尊号,应该怎么定呢?

嘉靖的生父是朱祐杬,身份是藩王。但是现在嘉靖皇帝,于是他想把他的生父冠以皇帝尊号,也就是尊为太上皇级别。但这个时候,杨廷和不同意了。他要嘉靖把他的亲生父亲奉为叔父,而把他的叔父明孝宗奉为亲爹,他认为这样才符合礼仪。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原因在于杨廷和曾帮助明武宗起草过一分遗诏。这份遗诏是这样说的:“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这份遗诏的中心思想在于四个字“兄终弟及”。

然而大明祖训是什么?明太祖曾立“嫡长子继承制”,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嘉靖皇帝要想继承大统,就必须以嫡长子的身份归入皇室宗谱。也就是说必须承认自己的正宗,即必须认明孝宗为生父,而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则改为“叔父”。这在嘉靖看来,是万万不可的。

嘉靖元年四月廿七,年仅十五岁的嘉靖皇帝下令群臣议定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汉朝定陶王(汉哀帝)和宋朝濮王(宋英宗)先例,认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和文武群臣60余人将此议上奏皇帝,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世宗而言,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双方产生僵持。少年天子朱厚熜试图优抚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欲使其改变主意,但两人都不为所动,几次下诏尊加其父徽号也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这就使得嘉靖愤怒不已。本来有着拥立之功的杨廷和,此时却成为了嘉靖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把他给连根拔起。然而这场旷日持久谁也不肯退步的争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朝野的大风暴。

2、大礼仪之变,最终酿成政治惨案

大礼议从1521年开始,由刚开始的嘉靖皇考之争发展到争帝、争皇,继而争庙谒、及乐舞。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年之久,一直争到了杨廷和退休。但是事情本没有因此而结束,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不愧是他父亲的好儿子,他成功地继承了父亲的指向,并且做的跟父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跟嘉靖皇帝处处争锋相对,还不时攻讦嘉靖的宠臣张璁。他甚至带头召集一帮大臣,大闹左顺门,俨然成了反对派的领袖。

据《明史》记载,嘉靖三年7月12日,朱厚熜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正逢早朝刚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导众人道:“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下葬礼节,宪宗听从了,这是本朝的旧事。”杨慎亦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随后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世宗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庭”。朱厚熜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7月20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朱厚熜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据说就在当天,带头的杨慎和100多名官员一道,被押赴午门一起接受廷杖。这一次就打死了16人。而后,杨慎被下大狱,有人告密杨慎在刑场出言不逊,于是又把杨慎和另外6人一起再一次押赴午门,痛打一顿。结果又有一人被当庭杖死。

这廷杖之刑是本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本是用来惩罚贪官污吏的,它可以不经过刑部立案三法会审就直接对犯人行刑。明朝自开国以来历经276年,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大臣死在这廷杖之刑下。杨慎一届书生,亏得还算年轻,两次都大难不死。此后,朱厚熜下令,将他发配到云南永昌卫,终身不得录用。

3、被贬35年,终身不仕,著书立说,名流千古

嘉靖皇帝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至大礼仪事件之后,他把杨廷和一党全部清除朝野,打死的打死,流放的流放。但是他最恨的人,莫过于杨廷和父子了。由于杨廷和已经退休,再无任何实权,于是杨慎就成了他刻意报复的对象。他流放杨慎时,曾问首辅张璁,大明哪个地方离京城最远,最荒凉,最难治理。张璁回答道:“大明的控制疆域之内,最偏僻的要数云南的永昌卫。那里罕有人至,且多蛮族。杨慎在那里,一定无法生存。”这一席话非常合乎嘉靖的胃口。嘉靖不但要把他发配到云南,而且还下令要他永世不得返回京城和家乡四川,只能呆在云南境内,到死也不得还乡埋葬。

杨慎带着家人老小,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云南。可嘉靖皇帝还没结束。他命令当地官员不得给杨慎安排住处,把他赶到深山里面居住。以各种理由拖欠他的官奉,让他生活都没有着落。每当有云南官员到京述职时,他都要问杨慎的情况。如果回答的是杨慎过的不好,极端穷困,他就会非常高兴。

但是嘉靖皇帝那里知得,杨慎到了云南以后,当地官员和文人都非常善待他。因为他们佩服杨廷和父子的骨气。他们是因为像皇帝进谏才被贬的,而且不畏权贵,不惜触犯龙颜,这简直就是像魏征一样的人物,是百官崇拜的对象。而嘉靖皇帝却没有李世民的宽容,一味地使用暴力。杨廷和和杨慎敢于直接挑战皇威,不惜生命,这被当时的士大夫看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再者,古人都非常佩服有文化的人。杨廷和本就是明朝的大文人,而杨慎更负盛名,在当时的文人士子当中拥有极高的声望。所以虽然嘉靖限制了杨慎终身不得出云南境界,但是杨慎的行动却并没有收到阻碍。在他被发配的这35年里,他不断往来于四川,云贵地区讲学,并且收到当地人的优待。到了晚年,他身体不行了,就在云南的省会昆明开了专门的学堂,在哪里聚集弟子讲学,著述。杨慎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成了蛮荒之地云南高原的文化传播者。

杨慎一生,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第一。有人曾说,《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实就是杨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就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写照。

相关推荐:

秋季养生要“养阴生津”

海口话骂人

塔吉克族“迄脱乞迪尔节”

伊朗, nöwröz节, 金鱼

台東蘭嶼雅美族(達悟族)的喪葬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