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鸟尽弓藏的韩信(3):死里逃生,寸功未立,却被任命为大将

发布时间:2017-09-25 栏目:专题 投稿:深情的烤鸡

鸿门宴以后,推翻秦朝的各路诸侯和将领在戏亭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听取项羽来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刘邦得到了巴、蜀两郡。这一年是公元前206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韩信投奔了刘邦

刘邦为了和项羽争夺人才,通常对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人,都要提拔几级使用。韩信也升了一级,担任连敖的职务,大概是仓库保管员一类的小官。

这种小官负责军队的后勤给养,如果想发点小财,大概并不难。但是,韩信志不在此,也没有很认真的当回事来做。

韩信擅长的是军事斗争上的深谋远虑,仓库保管员繁琐的常规管理显然跟他的兴趣相差太远。投奔刘邦后不久,韩信就卷入一起集体违法案中。按照法律规定,所有涉案人员都被判处了死刑。

同案人员已经被杀了十三个,第十四个就是韩信

临刑前的韩信想到自己忍受胯下之辱,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建功立业,做一个出人头地的男子汉大丈夫,没想到今天却莫名其妙的死在这里,不由得悲从中来,抬头仰天长叹。

也是韩信此时命不该绝,就在一抬头的时候,韩信看到了刘邦的警卫队长夏侯婴

抱着最后一点希望,韩信夏侯婴喊道:“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怎么胡乱斩杀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在刀下能说出这种话,一定是个人才,就当场赦免了韩信的死罪。

人和人之间的帮忙会形成一种心理惯性,往往第一次帮了忙,下次有机会还会继续帮忙。夏侯婴帮助韩信死里逃生后,又在刘邦面前帮他美言了不少。

夏侯婴虽然只是刘邦的警卫队长,但是在刘邦集团里还是很有地位的。夏侯婴年轻时在衙门里驾车,是刘邦的铁杆死党。那个刘邦讲排场出去要用车,都是夏侯婴拿公家的车给他用。刘邦起事后,夏侯婴一直担任警卫,同时给刘邦驾车,曾经多次同刘邦出生入死。夏侯婴的面子刘邦还是要卖一点的。

刘邦项羽的不同是,他既按照自己的眼光识别人才,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刘邦听了夏侯婴的汇报,立即免了韩信的罪,并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这个职位应该说比较高,专门负责军粮筹集和分配调运工作。

刘邦不追究韩信犯了死罪的前科,也不计较他胯下之辱的丑事,一下子给韩信一个高级职务,固然主要是看小兄弟夏侯婴的面子,平心而论也应该说对韩信不薄。

但这离韩信的心理预期还是太远,韩信擅长的是调兵遣将、布阵行兵的全局性军事统帅指挥工作,掌管钱粮的工作他自己并不十分看重。

韩信更加恼火的是,当他接受任命去感谢刘邦时,一向待人傲慢无礼的刘邦并没有对自视甚高的韩信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这使韩信感到很失望。韩信这种出自市井的高人,人家越是看不起他,他的自尊心就越强,很看重人家对待他的礼数,韩信心里隐隐约约又萌发了此处非久留之地的想法。但是还是决定自己先干上一段时间再说。

新职务还是给了韩信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有机会跟丞相萧何经常接触。萧何刘邦集团中民政和后勤的总负责,也是刘邦最为信任的人。尽管韩信在治粟都尉的位置上一如既往的懒散,照例准备开小差溜之乎也,也没有好好地表现自己,但萧何却在暗中观察韩信的一举一动。萧何认定韩信是个人才,却也没有很着急地向刘邦推荐。

没过多久,刘邦从关中到汉中去做汉王。为了麻痹项羽,一边走,一边将身后栈道放火烧掉,表示从此无意再回关中。但是这一举动也给跟随他进入蜀汉的将士造成了错觉,以为刘邦的部队正在狼狈逃亡。

一种悲观的情绪在部队中迅速蔓延,随着部队的继续前进,一些人唱起了故乡的歌谣,随时准备开小差。很短的时间内,10多名将领离开了刘邦的队伍,这其中甚至包括刘邦的舅子吕释之。

这种悲观的情绪也感染了韩信,在他看来,萧何既然十分赏识自己,肯定已经多次向刘邦推荐。因为一直没有动静,韩信觉得这次又像在项羽那边一样,还是没有机会。当时群雄逐鹿,除了刘项以外,还有其他割据势力。韩信心想,为什么不到其它地方碰碰运气呢?

于是,韩信把治粟都尉的印信留下,加入了逃亡的人群。

萧何听到韩信开小差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汇报,放下手头上的事,赶紧亲自骑马去追。

萧何去追韩信没有跟任何人说,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跑到刘邦那里去说:“丞相萧何走了。”

刘邦听了大吃一惊:萧何走了,谁来主持日常工作?

刘邦一下子觉得自己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就在刘邦心急难耐的时候,萧何来见刘邦

刘邦看到萧何回来,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开口便骂道:“连你也逃跑,这是为什么?”

萧何回答说:“我哪里会逃跑,不过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你追的是什么人?”

萧何说:“韩信。”

刘邦又骂道:“真是胡说八道,比韩信重要的将领逃跑了10多人,你不去追,去追一个小小的韩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

萧何说:“那些跑掉的将军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奇才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大王要是心甘情愿永远呆在汉中不求发展,用不用韩信无所谓。大王如果要争夺天下,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韩信。用不用韩信,就全看您了。”

我们无法知道韩信是不是在作秀,但萧何慧眼识人的本事实在令人佩服。当时的韩信寸功未立,工作稀稀拉拉,而且开小差当了逃兵,萧何却在刘邦面前推许韩信为一等一的人才

萧何的一席话打动了刘邦刘邦说:“那好,我给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像他这样的人,一个将军的位置恐怕留不住他。”

刘邦这个人的性格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况且萧何从来就是一个很稳重,不胡乱发表意见的人。所以刘邦很大方的说:“那就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那太好了。”于是刘邦萧何韩信喊过来,准备立即起用他。

萧何连忙拦住说:“大王对待下级,一向傲慢无礼,现在让韩信大将,就像传唤个小孩子一样轻而易举,不把它当作一个大事来做,这正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决心拜韩信大将,就应该提前选择一个好日子,斋戒沐浴,设立坛场,届时行登坛拜将的大礼。这样做也便于韩信以后领导手下的将领。”

萧何登坛拜将的提议是为了给韩信以后有所作为扫除障碍。韩信投靠刘邦后主要在后勤一头做事情,寸功未立,加上“胯下之辱”的传闻大家都知道,一班攻城掠地的重量级将领像曹参、灌婴、周勃等都没有把韩信当回事,随随便便让他做大将,难免有人不服。所以登坛拜将仪式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涉及到韩信挂帅后对这批老将的驾驭指挥。应该说,萧何的考虑是很周全的。

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

任命大将举行仪式,过去一般是在太庙举行。但在露天筑坛拜将,则是比较隆重的大礼,因为高坛本来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在高坛上拜将,是表示遵从天命去进行讨伐。

刘邦要登坛拜将的消息传出以后,手下的将领都很高兴,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到了正式拜将的时候,人们才知道是韩信。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意外。

相关推荐:

农安方言详解

黎平:樟洞侗族群众欢度“吃新节”

苗族节日鼓社节有什么活动?苗族鼓社节活动简介

大汉奸汪精卫的爱情故事 坏人的爱情也感人!

她是李世民的女儿,下嫁房玄龄的儿子,却与玄奘的助手辩机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