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1929年,中苏两个大国之间的第一次较量

发布时间:2017-10-03 栏目:专题 投稿:美好的枫叶

很多人都知道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之战,这一次冲突险些造成了中苏之间的大战。但是其实早在40年前,也就是1929年,中苏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的规模比40年之后的冲突大得多,中国方面的参战兵力超过10万。但是由于此战以中国军队的惨败而告终,也就淡淡的被人们所遗忘。

一、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中国准备收回俄国在东北的权利

要了解一件事情,就必须知道它的来龙去脉,1929年的中苏战争也不例外。1905年,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了战争。而当时软弱至极的满清王朝竟然宣布无耻的中立,任由别国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最后沙俄战败,将东北南部的铁路权利交给了日本,而沙俄仍然控制着北方。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掌握了俄国的政权。但是西方国家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十分反感,一战期间还相互敌对的西方各国,此时组成了干涉军,从东西两面夹击苏俄。

当时的中国政府也不承认苏俄的合法性,并且还派遣军队收复了被俄国控制的蒙古地区。苏俄领导人列宁为了减轻东方的压力,好全力对付西方国家,向中国表示愿意放弃沙俄时期窃取中国的权利和土地。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只不过是列宁的权宜之计,等它缓过了劲一切都是虚谈。再者说,即便列宁这得大脑抽风把土地还给了中国,当时中国正在打内战也根本受不住。就那东北的外兴安岭来说,这只会便宜日本。果不其然,苏联战争中恢复元气以后,列宁说过的这些话全部作废。东北中苏边境上的铁路还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南方的蒋介石刚刚推进到了北平,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此时东北军的首领张作霖已经被炸身亡,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替了他的位置。张学良东北军中的威望比起他的父亲差远了,正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他才成为了东北军的老大。张学良发现了人心不服只一点,他需要做一点什么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开始在苏联日本之间来回选择,他的考虑是苏联的注意力在欧洲,远东地区不会太在意,因此张学良准备对苏联动手了。张学良首先派出军队接管了苏联中东铁路局,并且开始驱赶苏联的军民,这引起了苏联的强烈反应。

二、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中国军队惨败

面对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上的活动,张学良牛气冲天对着他父亲留下来的将领们宣布对苏来战。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有人提出“苏联太强。”张学良回答“我派出10个步兵旅迎战足够了。”立刻又有将领顶了回来“如果10个步兵旅就能打败苏联,我们就不会把江山让给蒋介石了。”这些老将们的苦心劝谏没有能够阻止张学良张学良命令超过10万东北军开赴中苏边境,准备同苏联开战。当时苏联为了防止张学良的过激行为,已经组成了红旗特别集团军,4万多苏军严阵以待。此时苏联还没有全面开始大清洗运动,部队的将领们都久经战阵,装备也比中国军队先进。

当时苏联的情况确实十分糟糕,面临着内忧外患。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计划是苏军迅速进攻,打垮东北军的部分力量,逼迫张学良回到谈判桌前。苏军在这一指示下,对中国军队发起了主动进攻。苏军4000多人在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开始进攻满洲里一线的东北军。最后的结局是东北军7000多人被俘,苏军占领了满洲里并举行了阅兵式。不过苏联方面没有力量和中国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苏联在击败部分中国军队以后,选择了主动讲和。这一点和40年后有很大的不同。而此时张学良终于清醒了,他不能为了铁路把家底拼干净,毕竟日本人和蒋介石都对他虎视眈眈。在此以后,中苏双方进行和解,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

相关推荐:

老北京庙会的飘香记忆

壮族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壮族葬俗文化简介(二)

元代贵族服饰特色和设计是怎样的?元代贵族服饰之一

历史上颇具争议的曹操

《芈月传》今晚播出,看《芈月传》需要哪些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