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苏联民歌《喀秋莎》背后,有中国人的伤痛

发布时间:2017-10-04 栏目:专题 投稿:柔弱的路灯

近期,苏联民歌《喀秋莎》再一次在国内火了一把。

俄罗斯歌舞团的演员们正在演唱《喀秋莎》。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从这一节歌词可知,《喀秋莎》诞生于战争时期。

关于它的诞生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38年,战争背景是张鼓峰事件;一说是1939年,战争背景是诺门坎事件。我们撇开《喀秋莎》本身,先来看看孕育它的这两场战争

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位于我国吉林省珲春市东南边陲,与苏联、朝鲜接壤。根据诸多历史文献,如1886年《中俄珲春东界约》,1909年中国(清)珲春边务处职员同驻洋馆坪清军共同勘定的国境线以及1911年俄国参谋本部发行的1:84000地图,均表明张鼓峰中国境内。

由于张鼓峰军事战略上对苏联波谢特平原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有重要意义,因此,苏联政府不顾历史事实,坚持认为张鼓峰苏联境内。

张鼓峰事件中,苏军缴获日军的武器。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归为伪“满洲国”的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

经过一番没有结果的谈判之后,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

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而苏军投入的兵力约2万人、火炮100门、坦克230辆、飞机100多架。

8月11日,双方停止战斗,日军承认军事失败,完全撤出张鼓峰

这一战事参战两国所争夺的绝大部分战略制高点都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之内,所以,双方都是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

【诺门坎事件

门坎地区位于我国海拉尔南约200公里处,即今我国内蒙古的罕达盖-将军庙-阿穆古郎镇到哈拉哈河一带。这一地区是满洲与外蒙古的通道,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时至1939年,苏军控制着中国外蒙古,日军占领着中国东三省(满洲)。

1939年7月3日,诺门坎战役中迎击苏军的日本步兵。

1939年5月15日,日本向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随即交战双方各自动用了数万精锐部队(日军和伪满军共约7.5万,苏蒙军约5.7万)和大量先进军事装备(日满军出动500门火炮、182辆坦克和300余架飞机,苏蒙军出动542门火炮和迫击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月的激烈交锋。

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惨败。9月15日,苏日双方无视中国主权,按照苏联实际控制线达成协议。

【你还愿意高唱《喀秋莎》吗?】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上的胜利,掀起了苏联爱国主义的热潮。正是在这样浪漫主义的氛围中,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得到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经作曲家勃朗特尔谱曲后传唱苏联

了解到两场战役的简略历史背景,你还坚持认为《喀秋莎》是“中俄友谊的见证”吗?《喀秋莎》所见证的,不是友谊,恰恰相反,是中国主权被蹂躏的屈辱。

参考资料:王春良《论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曲晓范《1938年日苏张鼓峰事件新论》、姜英文《<喀秋莎>诞生在珲春》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相关推荐:

2015圣母无染原罪瞻礼什么时候 由来是什么_万年历

酒与道教

东巴纸是纳西族最重要的写经用纸

鄂温克族吉祥物:象征吉祥幸福的驯鹿

纪念聂荣臻元帅逝世2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