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说破经典有意思27:请看英雄背后有什么?不由得吓你一身冷汗

发布时间:2017-10-04 栏目:专题 投稿:落寞的眼睛

水浒》一部书,主要是描写英雄好汉,对百姓着墨甚少。然而,描写虽少,却真实可信。水浒》里面的百姓都是看客闹市口斩罪犯,大街上放花灯,只要是有点儿事儿,都有千万人聚集起来在那里看。武松刚刚斗杀西门庆,立刻就“哄动了一个阳谷县,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指南:参见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宋江吟诵反诗即将被处斩,“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看客中国,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好汉人群里趁乱闹将起来,这些百姓就会莫名其妙被砍杀,如切瓜剁菜,争相做了刀下鬼。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宋江的时候,“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特别是李逵,光捡人多的地方杀,从城里“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还有些正义感,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但是李逵“哪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指南:参见水浒传》,第四十回)到大军作战的时候,百姓则更加苦难深重。时迁火烧翠云楼,好汉们攻陷了大名府,把那看的男女老幼,也杀了不少,所谓“黄童白叟皆惊惧、又被雄兵混杀来”,只杀得“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直到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休教杀害良民时,城中已经“将及伤损一半”。书上还有一首赞词叹惋说:“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鳌山倒塌,红光影里碎琉璃;屋宇崩摧,烈焰火中烧翡翠。前街傀儡,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尽丢坏龙笙凤管。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踏竹马的暗中刀枪,舞鲍老的难免刃槊。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瓦砾藏埋金万斛,楼台变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总之,在《水浒》里面,百姓作为看客的愚昧以及遭遇的悲哀,正在于此

三国演义》则不然,三国演义》里面的百姓好像都受过理论教育,颇有政治觉悟,好几回“自发”组织出来,挽留“明主”刘备陶谦陶公祖三让徐州刘备装腔作势退让,徐州百姓就拥挤到州衙哭拜,说“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刘备这才心满意足,“乃许权领徐州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后来刘备曹操伐吕布得胜,班师回朝,路过徐州徐州百姓又出来整这一套,“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直到曹操说“刘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来未迟”,百姓这才叩谢回家。(参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最狠的是,诸葛亮火烧新野、兵败樊城,两县的百姓,因为房子都被刘备、诸葛亮烧了,无家可归,只好拖儿带女跟着逃难,“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明明就是政治绑架,还要让“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参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带着这些集体人质以此要挟曹操:“你丫的再追,我就把这些百姓当成大包袱扔给你!”他以为曹操不会无所顾忌,谁知曹操也是个宁负天下人的奸雄,全然不在乎:“你丢给我,我也不要!”他对这些百姓毫不顾念,专一要杀刘备刘备讹诈不成,未偷鸡先蚀米,搬石头自伤足,这才慌了神儿,在当阳长坂坡抛弃百姓自己逃生去了。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可怜这些“有觉悟”的百姓,连同娇妻稚子,客死他乡,做了炮灰,还被说成是自愿行为。呜呼,以此可知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矣!

古代百姓上街说官员好,或者对离任官员进行挽留,总觉得有些滑稽。那时候没有发达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方式,更没有互联网等迅捷渠道,官员未必与每个百姓都有直接交往,他好与坏,百姓无从判别,还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英雄崇拜意识,把自己祸福托付他人的懒汉心理,成就了造星团队的期望,也反映了历史上国人亟需启蒙的现状。需知世上本无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是吹出来的。塑造英雄之路,固然靠的是吹捧,而且“一将功成万骨枯”,有英雄的时代,必然是平民受苦的时代。也许英雄的初衷,真就是为了“厝百姓于衽席之上”;但是到头来,必然是“掷屁民于水火之中”。纵观中外历史,莫不如此。所以老骥有一个心愿,就是但愿世无英雄,“不折腾”,百姓或可乐业安居。

总之,《三国演义》无限拔高百姓政治鉴别能力,只能让读者感觉处处虚伪。而用春秋笔法、将政治绑架说成对百姓的顾念,更是体现了小说作者的流氓心态。其实仔细想来,上下五千年,百姓一直充当看客,不独中国如此,外国也是这样。《水浒》真实为之记录,体现出负责任的现实精神。反观老骥自己,也是一介平民,假使有选择,也只愿做看客,不愿做炮灰。

相关推荐:

天女散花(一名:天女宫)(上)

中餐礼仪

泰国人的习俗礼仪

阿昌族的糯米粑粑和过手米线 糯米粑粑和过手米线是怎样的

华容道义释曹操:背后的诸多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