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没有他,毛主席就不会离家出走,就不会从农村走向城市搞革命

发布时间:2017-10-08 栏目:专题 投稿:闪闪的鸡翅

毛泽东韶山最后,也是最激烈的一次行动,宣告了毛顺生对儿子所寄托希望的最后破灭,也宣告了毛泽东已挣脱家庭、家族以及封建礼教对他的束缚。

1910年夏秋之际,韶山发生了一场“饥民暴动”。当时,韶山地区大部分农民处于饥饿状态,可族长毛鸿宾却把族上的一百多担谷子私下高价卖给米商,以获取暴利。族人发现后,纷纷找到毛鸿宾,愤怒地指责他,要求开仓平粜。毛鸿宾依仗族长的权势,竟把领头的佃农毛承文捆起来,扬言要在祠堂里按族规惩罚。这时,毛泽东闻讯赶到祠堂,和毛鸿宾当面进行辩论。

毛泽东慷慨陈词,指出违反族规的不是要求平粜的毛承文,而正是私下高价卖谷的族长本人。愤怒的群众也纷纷站到了毛泽东一边。毛鸿宾自知众怒难犯,只得放了毛承文,并答应交还私自卖出的稻谷。

这件事一时间在韶山传播开来,贫苦的农民扬眉吐气,纷纷称赞毛泽东

风潮其实还波及毛泽东的家庭。毛顺生趁粮食紧张之机,也悄悄地把一些粮食运到城里卖高价。有一次,运出的稻谷在半路上被穷人们截住没收了。后来,穷苦的人还冲到他家里“吃大户”。

毛顺生怒不可遏,而毛泽东却站在穷苦的乡亲们一边,并不同情他的父亲。只是,毛泽东同时“觉得村民们的方法是不对的”。

毛泽东赞成农民们的造反精神,但采取什么方法,他思想上仍然是不确定的。

这些事情的接连发生,在已有反抗意识的少年毛泽东的心灵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就使他由对父亲专制、自私的反叛意识,进一步发展为对社会的反叛意识,并引起了对群众性阶级斗争方式的深深关注。这就促使他开始思考改造社会的方式和道路问题。

毛泽东后来回忆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时说:“这些接连发生的事情,在我那早有反抗意识的年轻的头脑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

已经具有一定政治觉悟的毛泽东,思考的已经是国家和社会的问题。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变了,他也不愿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

进一步了解这世界的大势,偏僻闭塞的韶山冲已锁不住毛泽东那颗年轻火热的心。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决心要走出闭塞的韶山冲,到外面的世界里去,去闯一闯,去干一番事业,去寻找救国救民的前途。

1910年秋天,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16岁的毛泽东完成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的转折,挑着简单的书籍、行李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一个枫叶红得烂漫的季节。毛泽东,从韶山毛氏家族定居了400余年的韶山冲中心出发,逆着老祖宗由湘乡来韶山的路线,奔向了外面风起云涌的世界

本来,毛顺生是坚决反对儿子毛泽东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三年前,为了拴住毛泽东的心,他曾一手操办了毛泽东与罗氏的婚事。现在罗氏病故了,家里更缺劳力,更需要毛泽东为这个家挑起担子。

但几年前败诉的一桩柴山公案又使他犹豫不决。毛顺生自己识字不多,在这桩柴山公案中,明明自己有理,但说不出来。而对方引经据典,被告反而变成原告。他眼睁睁地看着柴山断给了被告。一想到这件事,毛顺生就来气。他想,如果自己的儿子毛泽东能多读点书,也能引经据典,给自己争口气就好了。

因此,当毛泽东提出要去湘乡东山高小读书时,毛顺生的内心很是复杂。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之下,毛顺生的心更加动摇,最终还是同意了毛泽东出去上学。

没想到,毛顺生的这一举动,竟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如果毛顺生当时不同意毛泽东继续上学,毛泽东就不可能走出韶山冲,他有可能成为一个父亲毛顺生一样出色的商人,但不可能以一个伟人的形象领导中国革命。那么,中国就有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至少,像邓小平所说的,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将在黑暗里摸索更长一段时间。

在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之前,毛泽东以改写他人之作的方式,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在抗争和“背叛”中学会了妥协,他的“走出乡关”,便是抗争与妥协的统一。他愈来愈懂得:他的敌手不应当是父亲,而是更多可恶的人。

后来,他更加明白,他要毕生与之战斗到底的,乃是一个旧的社会制度。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里,毛泽东完成了对韶山毛氏家族的彻底反叛,终于将一个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泱泱大国,改造成一个全新的国度。毛泽东个人也建立了远远超过毛氏始祖毛伯郑以及周文王等人的赫赫功业。

相关推荐:

群英会?借东风

感恩节的开端是什么?感恩节的起源故事

闽南话骂人翻译

布依族服饰 背带为什么是布依最纯美的绣品

他14岁参加红军,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动林彪时主席曾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