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明朝的朱元璋,相当于皇帝兼国王兼总统兼总督兼总理

发布时间:2017-10-09 栏目:专题 投稿:平淡的火龙果

▲清绘明太祖像

明太祖朱元璋因推翻异族统治,建立起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中华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汉人政权创下的政治文明相对成熟,但朱元璋设计的这汉人政权有些怪,虽然皇帝还叫皇帝,实际上从国家体制演进的角度看,明朝相当于皇帝国王兼总统兼总督兼总理。

▲官方绘制的朱元璋像,也是最接近本来面目的绘像

朱元璋的制度设计,创新其实是草创,弊端明显,虽然继承者数度改革,但基本属性并未改变。尤其是到明朝的中后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多因这种制度而派生。

▲民间绘制的朱元璋

明季最奇特的现象,是各类党组织应运而生。党的出现,并一个个相继做大、做强,那要感谢朱元璋先生。朱元璋有点冤,他一辈子都反对党,谁建党他灭谁,但事与愿违,他自己却成了事实上的诸党缔造者。这里,先说说这位领袖——

朱元璋《大军帖》

一介布衣,一朝帝王,一个天才农民,朱元璋大获成功。孙中山曾这样评价过他: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

明朝灭亡的原因,孙中山归结于政治。但是,孙国父只是政治家,毕竟不是政治理论家,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白的也只是个大概。明朝政治,其实并不“依然同汉、唐、宋相近”,而是进行了重大政治改革,并且相对于汉、唐,政治文明退化明显,仅仅较元朝有所开化。

明朝政治有重大改革改革的领袖只能是朱元璋。专制王朝的所谓政治改革,有如大厨操玩锅碗瓢盆,哪样不好使,换上操作起来顺手的。朱氏政改的指导方针非常明确,就是集中权力办大事!

▲大明皇帝密旨玺文

中国的历史划分,学问太深,原本是便于探寻历史真相,教科书通常在扰乱真相。譬如秦始皇明明是结束了中国的封建,教科书偏偏说他封建社会的始祖。明明是他开创了集权专制,却又不给他专制的专利权。好在历史的车轮一直在滚,终于滚到了现在。今天,我们习惯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皇帝是独裁,实则只能用来讲明、清。元朝作为异族入侵,割断了中国政治文明。推之汉、唐、宋诸代,作为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与相权已经分开,并非一切由皇帝专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实行了与前朝的政治接轨。但到洪武十三年,因宰相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决心政治改革,废除宰相,永不再立。

这个改革是系列的,并不单纯是减少一个官位。唐代,实行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职制,负责政事决策、审议和执行。作为三省长官的宰相,实际上是在为皇帝处理政事。宋代,门下省退处无权,宰相只剩下个中书省。朱元璋将中书省废去,只剩尚书省。但尚书省又不设尚书令(正长官)及左右仆射(副长官),没有长官,相应的机改就是叫六部分头负责。唐宋时六部中的第一个司称本司,如吏部的吏部司,户部的户部司,现在一改革,等于升本司为部长,成了各不相属的多头衙门。

用“摸着石头过河”或“盲人摸象”来形容明朝的政改,都是不准确的。朱元璋政治改革,不是两手去摸,而是两脚直奔主题——除了皇上没有人总成政事,也没有人能总揽官员。这套组合拳下来,明朝皇帝便重新回到独裁者的宝座,打得连秦始皇手下的丞相都没了。

万事独裁,是要消耗精力的。顶级“一把手”公务繁忙那是肯定的,除了外事活动,明朝皇帝一天有三次朝,即早朝、午朝、晚朝。上完朝不等于是下班,还有更多的事在那里堆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便有1160件,汇报的事情3291件。平均一天看150道奏章就当看黄色书刊好了,但一天要处理400多件事情并且还都是大事,不娱乐休闲也就罢了,不吃不喝,不是脑子进水,这个皇帝是绝对不会有人干的!

▲朱棣手迹

这样的独裁者,只有朱元璋能干,还能干得有模有样。因为人家不仅脑子聪明,身体特棒——你还正在上小学的时候,人家就已有混出几年工龄了,并且练的就是体力活。革命道路上,随便喝口白菜汤,照样拎刀上马向前进。他儿子也还凑合,毕竟跟老子一道创业,座位也是亲手打来的。再下去,“太子党”中恐怕真的找不到合格太子了!

所以,按照朱元璋的政改思路,皇帝只能他自己和朱棣干。那些深宫里长大的花朵,经不起这般折腾——精力旺盛,智力超群,生物学上也没有这种概率。就算神州大地老百姓不造反,境外敌对势力也没有亡我之心,朱家的子孙们天天练智力,练体力,明朝的统治迟早都是难以为继的。

但事实上,朱元璋、朱棣之后的明朝维持了200多年,因为老朱家的后人并不都是傻蛋。朱元璋砍掉了宰相的编制,没有规定不准配秘书,也没有规定不准设立秘书处。所谓机构改革,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是顶层设计中的顶层发明,非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太不尊重领导了!

▲故宫文渊阁,明朝内阁旧址

皇帝的秘书处即内阁,秘书即内阁大学士——这些秘书与“小蜜”绝无干系,人家宫里不稀罕这货。他们都在内廷办公,像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文渊阁、东阁两阁,所以被称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在朝廷上地位并不高,官阶只五品,而六部尚书则是二品。

没有政改前,奏章批答是宰相的事。现在改革了,当然要归皇上批答。太多了,皇上批不了,便口授大学士。对皇上而言是智力劳动,对大学士而言则是体力劳动。千万不要以为内阁里的人都成了宰相政治大权绝对在皇帝那里。如果那里出来一份你的任命文件,你只能感谢皇上,毫无必要请哪个打字员吃顿大餐。

▲(明)徐显卿“宦迹图”翰林院办公情形

内阁”,是与“内宫”差不多的东西,旨在提高皇帝的幸福指数,是解决皇帝之所急,皇帝之所需。看看圣旨是怎么出炉的知道了:内外章奏,大学士一一过目,然后每道上面贴张签条,签条上写出处理意见,再送给皇帝——这叫“票拟”,又叫“条旨”。估计后来很多干部喜欢给人写“条子”,就是受益于这个“条旨”。

票拟之后,皇帝一看,没有什么新的意见,就把小条子撕了。但条子上的字,得亲自用红笔批下——这就叫“批红”,也叫“朱批”。正式的谕旨,就算文件生成了。

这样看起来皇帝是轻松了,但也轻松不到哪儿去,因为国家太大,哪天的事情都会有一堆。所以,后来的皇帝要保证幸福指数的稳定增长,就只能再革新公务处理方式:皇帝有事交与太监太监再交内阁内阁有事送太监,再由太监皇上皇帝若还嫌麻烦,就干脆吩咐太监批……

朱元璋手迹

所以,朱元璋政治改革,很有点家暴的色彩,是苦了自家的孩儿们。你让他们那么累,还不如让他们当个土财主快活。也不能责怪他们懒,谁叫你自作聪明搞改革呢?让皇上去干宰相的事,也是与上帝过不去。皇上宰相的生成,那是有本质区别的——宰相可以竞争产生,皇帝只能由上帝指派,万一哪天上帝酒喝多了,下派一个好吃懒做脑子又不好使的家伙下来,那不是误国误民误祖宗吗?

当然,朱元璋政治改革并非孤立的这一桩,这只是一桩最要紧的。这项重大改革也并非没有积极意义,而且很管用——纵观明朝就是到它断气的那一天,都没有出现皇权以外的哪一方,能够在体制内真正做大做强,天下也没有形成汉末、唐末的割据势力。有的就是乱,以乱为代价的,王朝得以残喘。

▲明代帝王像

——万乱之源,是皇权与相权的合一逆转,形成制度性的独裁。这个顶层制度,使得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有事实上的皇帝分权。至于从他那儿掏出来的这些权力分给谁,是内阁还,还是太监,都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到底是合法还是非法,领导说是啥就是啥,不确定性太大,自由裁量权接近信口开河!

事业心超强或调皮捣蛋的干部,从来都不鲜见。纵观明朝,总少不了内阁弄权与太监弄权。但每一个弄权者,要么身败名裂,要么身败名成。但结果都一样,就是不会有好结果。放下“正义”,且谈公平,明朝历史上的内阁弄权与太监弄权,并不存在道义上的差别。拿太监不当干部,明显是欺负残疾人。

应该赞成政治文明的观念,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部分。作为历史博弈中的赢家,前人的政治智慧可以借鉴,可以吸收,当权者自己也可以作威作福,而不可自作聪明,证明自己的万能,俨然“十项全能冠军”,“真理的化身”,政治、经济“全球通”。

▲清代篡改的朱元璋像(右为宋文帝像)

这个朱元璋,可以由农民成为领袖,可以被神化,可以成为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但他毕竟有着学识上的局限,天才农民毕竟是农民,他主政的政治改革,最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曾言:“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制度,一个有效的制度比国王更重要。”我们不能妄言几百年前的朱元璋,就能具体这样的政治智慧,但应该知道,畸形的政治制度下,畸形帝王的出现那是必然的……

相关推荐:

什么是道教?

什么是风葬?鄂伦春族的风葬仪式是什么样的?

天津方言笑话—天津方言笑话

德国向苏联开战了,斯大林为何就是不信,终成“欧洲九一八”?

清朝文官朝服上的禽类代表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