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洪承畴“惜其衣”只是个他降清台阶而已

发布时间:2017-10-14 栏目:专题 投稿:孝顺的大米

洪承畴,对于清朝来说,是个大大的功臣,但是对于明朝来讲却是个罪人,甚至很多人认为他对于汉民族来说都是罪人。关于洪承畴被劝降的经过,很多人可能知道。

洪承畴松锦之战被俘以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到了清朝的首都盛京,他却改变了主意投降清朝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盛京洪承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到了洪承畴的关押指出,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隔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就这样洪承投降清朝

洪承

最近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范文程因为洪承畴对灰尘“屡拂拭之"而认为洪承畴不想死,这太不和逻辑了,因为古达文人士大夫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临死前也要正衣冠,保持整洁是文人应该有的习惯。凭借屡拂拭之是不能断定洪承畴不想死的。

鲁速君也持这个观点,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洪承畴小时候说起,万历二十一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为了多卖豆干,洪承畴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 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洪承畴自幼聪明,这个不用说,但是他读书的时候立下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最后也达成了,但是却没有立下忠君报国的思想,只要治国平天下就好。洪承畴被俘的时候这个愿望还没达成,所以洪承畴不会轻易去死。

另外,对于范文程的到来,洪承畴也只是大骂而已,并没有赶他走,也没有不搭理他,反而跟他谈古论今,我们知道有气节的人一般要么大骂赶走来劝降的人,或者 一言不发,任凭你在那里说,但是洪承畴却选择了大骂而不赶走范文程,反而跟他谈古论今,从这一系列的行为中,范文程推测出了洪承畴的心理:先是绝食,表示对明王朝的效忠,但是绝食却不是绝食到死,还能活着,只是阶段性绝食,然后对于劝降的满族人是骂走,因为他们不懂汉族文人真正在乎的东西,直到范文程的到来,他仿佛找到了知己,先是大骂,然后在谈古论今,并且通过屡拂拭之等一系列的工作,向范文程清晰的表达了洪承畴不是不想投降,只是明朝崇祯帝已经为他发丧,并痛苦流涕,你清朝要给我个台阶,于是范文程顺势而为,向皇太极表达了建议,给皇太极以信心,让洪承畴有个台阶投降。于是皇太极对他呵护备至,洪承畴表达找到了明主,所以投降

洪承畴降清

不管怎么说,对于明朝来说,他是罪人,也是叛徒,对于占领中原,洪承畴也是不遗余力的出谋划策,甚至还屠杀抗清的义士,虽然洪承对于请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成为了第一个汉族大学士,但是历史是公平的,洪承畴的母亲及乡里故亲及妻子都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是叛徒和罪人,就连立下汗马功劳的清朝,也没有对他表示友好,清朝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本文历史百家争鸣编辑鲁速综编,部分内容参考自网络,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历史百家争鸣公众号:ihxory

相关推荐:

最新搭讪秘籍了解一下 ​

(唐)张若虚

老照片:1949年,外国人拍摄的广州,朴实自然宁静淳朴的广州

甘肃临夏刻葫芦是怎样的?刻葫芦的内容是什么

广东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