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欺世盗名(qī shì dào míng)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欺世盗名(qī shì dào míng)的解释说明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欺世盗名的出处/典故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欺世盗名的例子

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欺世盗名的补充资料

欺世盗名

欺世盗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īshìdàomíng,意思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出自《荀子·不苟》。

成语辨析

【近义词】盗名欺世、欺世惑众

【反义词】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世人。

示例

1、《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2、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

3、清谭嗣同《仁学》:“是以奸猾桀黠之资,凭借高位,尊齿重望,阴行豪强兼并之术,以之欺世盗名焉。”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不苟》,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荀子,名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子瑕……荀况又举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去做官,宁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于暗世者也”(在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害。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