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上楼去梯(shàng lóu qù tī)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上楼去梯(shàng lóu qù tī)的解释说明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上楼去梯的出处/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上楼去梯的例子

上楼去梯的补充资料

上屋抽梯

同义词上楼去梯一般指上屋抽梯

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诸葛亮身为刘备幕僚,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因此不便讨论此事)。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只得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注释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出处

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以后,不满意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原文: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世说新语》

《上屋抽梯》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探源

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要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致敌中计。

《孙子兵法》中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兴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

如果将上面两层意思结合起来运用,真是相当厉害的谋略。

故事

秦朝灭亡之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到后来,只有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诸侯,有的被消灭,有的急忙寻找靠山。赵王歇在钜鹿之战中,看到了项羽是个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汉相争时期,当然投靠了项羽。

刘邦为了削弱项王的力量,命令韩信、张耳率两万精兵攻打赵王歇的势力。赵王歇听到消息之后,呵呵一笑,心想,自己有项羽作靠山,又控制有二十万人马,何惧韩信、张耳。

赵王歇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迎敌。韩信、张耳的部队也向井陉进发,他们在离井陉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两军对峙,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韩信分析了两边的兵力,敌军人数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对方的敌手,如果久拖不决,我军经不起消耗,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一条妙计。他召集将军们在营中部署。命一将领率两千精兵到山谷树林隐蔽之处埋伏起来,等到我军与赵军开战后,我军佯败逃跑,赵军肯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你们迅速杀入敌营,插上我军的军旗。他又命令张耳率军一万,在绵延河东岸,摆下背水一战的阵式。自己亲率八千人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刚亮,只听见韩信营中的战鼓隆隆,韩信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赵军主帅陈余,早有准备,立即下令出击。两军杀得个昏天黑地。韩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佯装败退,并且故意遗留下大量的武器及军用物资。陈余见韩信败,大笑道:“区区韩信,怎是我的对手?”他下令追击,—定要全歼韩信的部队。

韩信带着败退的队伍撤到绵延河边,与张耳的部队合为一股。韩信对士兵们进行动员:“前边是滔滔河水,后面是几十万追击的敌军,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击溃追兵。”士兵们知道已无退路,个个奋勇争先,要与赵军拼个你死我活。

韩信、张耳突然率部杀了回来,陈余完全没有料到,他的部队认为以多胜少,胜利在握,斗志已不很旺盛,加上韩信故意在路上遗留了大量军用物资,士兵们你争我夺,一片混乱。

锐不可当的汉军奋勇冲进敌阵,只杀得赵军丢盔弃甲,一派狼藉。正是“兵败如山倒”,陈余下令马上收兵回营,准备修整之后,再与汉军作战。当他们退到自己大营前面时,只见大营那边飞过无数箭来,射向赵军。陈余在慌乱中,才注意到营中已插遍汉军军旗。赵军惊魂未定,营中汉军已经冲杀出,与韩信、张耳从两边夹击赵军。张耳—刀将陈余斩于马下,赵王歇也被汉军生擒,赵军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

计例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正当大家酒醉饭足之时,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后,我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的。”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是由不得你们了。”众人一听,他话里有话,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颐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众将领听罢这一席软中带硬的话语,觉得这无疑是一顿“鸿门宴”,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自此,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如愿稳定下来。

赏析

“上屋抽梯”是一种诱逼计。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或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当我方发现敌人在扩张势力,并且在筹划击垮或吞并我方时,我方可以用上屋抽梯这一计谋来保全自己,更可以用它掇过来击垮或兼并敌方的力量。 制造某种假象,让敌方觉得大好时机到了,着手行动。假象中掩盖圈套,如果敌方果真采取行动,一定会落入圈套,走向失败。 为了使敌方进入圈套,我方要设法进行引诱。引诱,即投放诱饵;投饵要准确有效,就要知敌性识敌情,有的放饵,这和钓鱼一样。钓鱼,要知道什么鱼爱什么食料;在下钩之前,往往要考虑决定钓什么鱼投什么饵。草鱼爱草,下草饵;青鱼爱田螺,下田螺肉;鲫鱼爱蚯蚓,下蚯蚓……诱敌,要知道敌人爱什么,要考虑诱投什么饵。生性贪婪的敌人,以财货为诱饵;放荡好淫的敌人,以美色为诱饵;好大喜功的敌人,以我弱易战为诱饵;贪功图名的敌人,以权力为诱饵……总之是投其所好,才能诱其上钩。苻坚、齐庄公等人都上了钩,连大智大慧的诸葛亮都上当受骗,在无梯下楼的困境中回答了刘琦的问题。 上屋抽梯,还可以和别的计连用,如抽梯之后,关门捉贼,计谋的妙处在于灵活运用。 现代经商赚钱活动中,上屋抽梯就是给对手以便利,故露破绽,引诱利用,使对手陷入我预设的经营圈套,对合作伙伴,可提供方便,诱其向前,不断断其援助;对竞争对手,根据其对自己的利弊关系的程度分别对待,以达到发展自己的企业。

案例

入股市建公司

张董事长和其助手来到大理石厂调查参观,在该厂王经理的陪同下,他们参观了这

个农民企业家的大理石厂,他们经过反复观察、分析,认为该大理石厂虽然不能直接生

产出替代进口的大理石,但该厂生产大理石的原材料质地优良,如果采用先进的技术和

方法,是能够生产出他们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的。张董事长建议该厂购进生产这种大理

石的机器设备,王经理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很快购进了这批生产大理石的机器设备。

不出他们所料,更换后的机器设备加工出来的大理石果然能够替代从意大利进口的

大理石,双方都特别高兴,该建筑公司决定,该厂生产的大理石建筑公司全部购买。显

然,这对刚来城里闯天下不到一年的王经理来说,无疑更是一件大好事,该厂找到了一

个长期的大客户,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双方决定就有关问题进行谈判。谈判前夕,建筑公司公关部长给董事长提出建

议,要求谈判时将价格压低一些,那本公司的建筑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经分析,大

理石加工厂会同意的,因为这么大的买主他们哪里去找呢?在建筑公司看来,大理石加

工厂的这个农民企业家好象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这些农民刚进城,知识不多,又不懂如

何做生意,所以可以任意提出条件,甚至不用谈判,只由建筑公司单方决定也无妨。

就大理石加工厂而言,加工厂王经理家乡有的是石头,而这些石头都是生产大理石

的好材料。该大理石加工厂将本村几家加工厂都买下来了。这样,在附近,就只有王经

理的加工厂能够生产出该建筑公司所需的大理石。

谈判时间到了,在谈判桌上,建筑公司首先提出大理石的价格问题,很显然,价格

较低。加工厂王经理说:“完全依贵公司的建议。”谈判似乎利于建筑公司,建筑公司

董事长心中正暗自高兴,以为谈判已成定局,价格决定了,其它问题似乎都好解决了。

但此时,加工厂王经理突然说:“价格依你方,但我厂有一个要求不知你们能否同意?”

董事长说:“有何要求,请提出来。”王经理说:“我厂想入股贵公司。”张董事长听

后吃惊地睁大眼睛,他没想到这个老农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说:“你们入股我们公

司?你们有多少资金?你们有什么资格?乡巴佬!”这种居高临下的谈判,确实让人无

法忍受,可农民企业家王经理没有动怒,他说:“入股贵公司是我们出售大理石的唯一

条件,否则,大理石我们一块不卖。”建筑公司听后很生气,第一次谈判就这样结束了,

双方未达成协议。

但建筑公司如果不购买该厂的大理石,还要购买进口的高价大理石,这样,建筑公

司被逼得进退维谷,没有退路,只好第二次与大理石加工厂进行谈判,大理石加工厂再

次提出入股市建筑公司的条件。为了不再进口高价大理石,降低建筑成本,建筑公司别

无选择,只好同意了加工厂的条件,双方达成了协议。大理石加工厂入股市建筑公司,

市建筑公司也以较低价格购到国内可替代进口的大理石。

此例中,大理石厂王经理首先听从建筑公司的建议,更新了设备,果然生产出建筑

公司在国内寻找的可替代进口的大理石,建筑公司决定购买。谈判时,大理石厂首先同

意了建筑公司提出的低价格,在建筑公司看来,谈判似乎已成定局,大功告成。可大理

石厂突然提出入股市建筑公司的条件。建筑公司好不容易在国内寻找到低价可替代进口

的大理石,如果拒绝其条件,就只有还从国外进口高价大理石,这样,大理石厂王经理

将建筑公司逼到无退路的境地,使其就范,大理石加工厂这个农民企业巧妙地入股到建

筑公司。

书画买卖

“上屋抽梯”是一句成语,延伸义为把对方逼入没有退路的境地,以迫使其就我之范。

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画廊、经纪人与画家是一种契约的代理关系:在契约期限内,经纪人为画家作包装、宣传,而画家所创作的作品必须交由经纪人代理出售,并制定具体的分成方案。在这期间,画家不得背着经纪人自行出售作品。这种契约式的经纪代理方式,正与“上屋抽梯”之计一脉相通。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却行不通。20世纪90年代,不少画廊、经纪人都曾试图借鉴西方的代理方式。但合同归合同,经纪人老老实实地遵照契约为画家作包装、宣传,画家出了名,作品有了市场并达到了高价,他便私底下开始出售作品,买家从画家手里拿作品,比之到他的经纪人那里拿作品要便宜得多。这样,“上屋抽梯”之计便失效,因为这“梯”,在法制尚不健全的中国,其实是抽不去的,所谓的合同,只是一纸空文,对画家并不具有真正的约束力。

不过,另有一种“上屋抽梯”的例证,倒非常管用。如某地举办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画家、艺术家来展销自己的作品。开始的几天,标价很高,谁去买,谁吃药。到了最后一天,画家见作品销不出去,一方面,要交付摊位的租金,支付此行的开销,另一方面,也懒得把这些“毕生心血所聚”的作品搬回去,于是便大降其价,而买家,正好乘机以廉价购得自己喜爱的东西。所以,所谓“艺术博览会”,施之于画家、艺术家,实在是一个极佳的“上屋抽梯”之计,它对于买家,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机遇。

象棋运用

“上屋抽梯”又称“过河拆桥”。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就缚。

(棋解)此计在棋战中应用,应分两步走:首先是“置梯”,如果没梯,抽梯也无从谈起。所谓“置梯”即是以利诱之,主动给对方利益,如弃子、假先手、让出重要部位、“飞刀”、“随井”等设伏好圈套,借佯退之机装好“口袋”等等,诱使对方上当,而后再“撤梯”擒敌。

(棋例)1985年12月第2届亚洲城市名手邀请赛中,胡荣华对印尼棉兰市苏耿振弈完第20回合的形势如图。双方以五六炮对反宫马布局演变而成。盘面上双方大子、兵卒、士象都相等,但红方各子不仅占位好,且很活跃,现借先行之利,稳扎稳打,连续弈出绝妙佳着,精彩巧胜。实战着法如下:

21.前车平四…………

塞象着法含蓄,为以后进攻创造条件。

21.…………卒5进122.马六进七…………

乘机进马不兑车,压缩了黑车的活动范围,加强进攻力度,佳着。

22.…………象5进323.后马进六马1退3

24.相五退三…………

退相开通炮路,可以使六路炮投入战斗,着法灵活。

24.…………车8退225.炮六平五…………

架中炮威胁黑方中路,着法紧凑。

25.…………马3进426.马七退五车2平7

回马献双车,精妙之极。让对方在毫无觉察之中吞食自认为有利可图的诱饵。“置梯”目的已达到。如改走马4退6,则马五进六,将5平4,车三平八,红亦胜。

27.马五进六…………

诱敌“上屋”以后,必须果断迅速地“抽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战斗。

27.…………将5平428.炮五平六

摆炮妙极!黑方只好认输,以下黑如接走士5进4,车四进一,将4进1,车四平五!伏马六进七,红胜。

炒股方略

在沪深股市的历史上,也许找不出比2008年的ST金泰更气势如虹的股票了,连续四十二个涨停让所有投资者大开眼界。打开ST金泰的K线图,左侧是一串一字K线,夹着几根T字K线,右侧在一根长阴后是连续六根跌停的一字K线。K线图非常像一个人踏着一把四十二级的楼梯拾级而上,不过当他踏上最高一级楼梯后突然发现楼梯被拆掉了。如果有人在ST金泰的最后一个涨停板买入,当天就得承受从涨停到跌停的痛苦,等到跌停板打开可以卖出时,已经七个跌停了。这非常像中了三十六计中的上屋抽梯之计。

上屋抽梯的典故来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琦为后母所不容,刘琦感到自己处境危险,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怕惹祸上身,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一同登屋顶观景,并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你说是不说?”诸葛亮无可奈何,只好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刘琦的成功正在于先以观景为由把诸葛亮骗到了屋顶,而后拆走了梯子,诸葛亮在无奈之下终于献出了脱身妙计。

股票市场中,上屋抽梯之所以经常被主力所利用,在于利诱二字。以ST金泰为例,连续的涨停让人觉得只要买得到,后面必定还有涨停。正是这种涨停板的诱惑使得不少人在最后一个涨停买入,主力却在集中出货后不再推高股价,股价开始暴跌。

利诱的方法有多种,再看锌业股份。2008年8月16日锌业股份涨停,8月17日公司刊登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开始停牌。11月8日,公司公告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入主。股价以涨停开盘,成交放出历史天量,换手率达17.84%,当天却收出大阴线。第二天第三天两度跌停,第四天低开后,虽有上冲,最后还是跌去了9.39%。在这个例子中,重大重组就是主力引诱投资者的一种手段。投资者如果没看到锌业股份已经涨了十几倍,认为有利好就一定会再涨,就难免上当受骗。当主力在利好公布的当天全力卖出后,不再给高位套牢者以出局的机会,恰如抽掉了下楼的梯子,冲着重组利好而去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当然,ST金泰和锌业股份在K线走势上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头部出现了连续跌停,特别像抽掉了梯子。大多数股票的头部是在拉高后连续收阴线,如果不及时出局,一样损失惨重,想卖的时候已经深套,让人舍不得出手,以至于越套越深。这与上屋抽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称之为神似。

要想不中上屋抽梯之计,最重要的是不为利益所诱惑,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连连拉升后出利好的个股,要特别注意。三十六计中上屋抽梯这一计的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意思是说用利益诱敌深入,而后切断其与先头和后援部队的联系,使之陷入绝境而歼灭。如果投资者都不为利诱所动,不上当,那主力又能断谁的后路呢?恐怕只有自拉自唱了。

临场应变

计策解读

本计云:“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大意是:故意示之有利可图,引诱敌人进入绝境,截断它的增援部队,使之陷入死地。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

什么是唆?就是用利去引诱敌人。如果敌人不肯轻易上钩,怎么办呢?本来,你不给敌人先开个方便之门,它怎么会进你预先设下的口袋呢?开方便之门,就是事先给敌人安放一个梯子。既不能使它猜疑,也要能让敌人清楚的看到梯子。只要敌人爬上了梯子,就不怕它不进己方事先设置的圈套。

辨析

釜底抽薪与上屋抽梯釜底抽薪,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上屋抽梯就军事谋略而言,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诱敌深入而断其归路;另一层是指切断的自己退路,布置背水之阵,使士兵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往直前,与敌人决一死战。

面试圣经

在公务员面试中,更多地是使用上屋抽梯的第二层意思。面试前,切断自己的退路,下定决心,放弃所有的顾虑,背水一战,才有可能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分数。

临场应变

在结构化面试中,一项重要的测评要素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在考官面前和严肃的考场气氛中,相信自己,控制紧张情绪,坦然面对,自然沟通,自如挥洒。在面对压力和尴尬的情景下,沉着冷静,做到反应敏捷,思考全面、机智、灵活,说出出众脱俗的思路和答案,考官一定会眼前一亮,精神一震,分数自然提高。如当问到:“当你工作努力,成绩很大,但领导却都视而不见,或者据为已有,从来没有表扬过你,请问你怎么做?”当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讲如果与领导沟通时,却有考生答到:“首先,工作是为了方便群众,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接受表扬,其次,领导指导有方,指点到位,自然归属领导,也无可非议,最后,这不能减少自己的工作热情,仍然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总有一天,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和接受,而没有必要计较当前一时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事业来。等等”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自然让考官另眼相看,打出高分了。

用计案例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度,天下大乱。

当时,唐国公李渊留守太原。二儿子李世民虽然不到二十岁,但却聪明果敢,见识过人。他曾以虚张声势之计救驾,解了隋炀帝的雁门之围。但是,眼见隋炀帝的统治日益残暴,隋朝江山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世民决心反隋起义了。

李世民虽然结交了不少豪杰之士,但毕竟力量有限。要起兵反隋,还非得说服自己的父亲李渊不可。然而,李渊七岁就袭位唐国公,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母,因此,李渊对隋朝忠心耿耿,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要说服他反叛隋朝,谈何容易。

那时,隋炀帝在晋阳设有行宫,李渊作为太原留守兼任晋阳宫监,裴寂为副监。裴寂与李渊关系极好,经常一起饮酒,通宵达旦。

李世民找到裴寂,与他探讨对隋朝的看法,向他述说了自己的打算,希望他帮助自己说服父亲起兵。裴寂与李世民的看法相同,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裴寂背着李渊在隋炀帝的行宫中挑选了几个宫女,趁着李渊酒醉的时候去侍奉他过夜。李渊发现后大惊失色,但已悔之晚矣。过了几天,裴寂请李渊到家里饮酒,并与李世民相约,伺机劝说李渊。李渊应邀前往。酒至半酣,裴寂突然对李渊说:

“现在皇上残暴荒淫,老百姓怨声载道,各地纷纷起兵,八方战乱蜂起,晋阳城外已到处都是战场。大人若是死保隋朝,拘守小节,那么,下有盗寇,上有严刑,大人必然落个剿灭盗寇不力的罪行,受到严刑的惩处,那是非常危险的啊!大人不如顺民心,起义兵,转祸为福,这也是顺天应时的明智之举,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勃然变色说:

“先生不是以灭族之罪害我吗?”

裴寂说:

“大人身为晋阳宫监,私用皇上的宫女侍奉,难道还不是灭族之罪吗?”

李世民早就守候在窗外,听到这里,连忙进来相见,继续劝说父亲。

李渊大怒,斥责儿子说:

“你怎么能说出这些话来呢?我今天就把你送进县衙门里去,告你的谋反罪!”

李世民说:

“儿子是眼见得天下大势如此,所以敢说出这些话来。父亲真要将儿子告官,儿子万死不辞。”

李渊哽咽说:

“我岂忍心告你呢?但你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再说,让我考虑考虑。”

酒后回到家里,李渊再三考虑。一方面因自己已私用皇上宫女,毫无退路;另一方面因儿子李世民反意已决,也必然牵连自己,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作出了起兵反隋,夺取天下的决定。

新说

上屋抽梯也说上楼去梯、上树拔梯等。让人爬上屋顶去,然后抽掉梯子使他下不来,有“逼上梁山”的意思。

实施此计,抽梯容易,使人上屋难。

怎样使人上屋呢?

一是诱骗,使人不明真相糊里糊涂地爬上屋去。

二是硬逼,断绝其它所有的路,使你不得不上屋去,这就是逼上梁山。

三是同上,把大家的命运拴在一起,我上你也上。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属于这种上法。

这种计谋既可对敌也可对友。对敌当然是为了消灭他,对友则是为了激励他,帮助他下决心,有些像教人游泳,把他甩进水里再说,游也得游,不游也得游,没有犹豫的余地。用流行的话来说,叫做——

你别无选择。

李渊就是这样别无选择才做了唐高祖,李世民就是这样使李渊别无选择才做了唐高祖。

所以,你既可以使你的对头上屋去,然后抽掉他的梯子置他于死地,也可以让你的友人上层去,然后抽掉他的梯子助他下决心。甚至,当你自己为某事瞻前后顾,犹豫不决时,你也可以自己上屋去,然后请人抽去梯子,使你别无选择。总之是计为我用,各取所宜。

典源

上屋抽梯:“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摇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语本《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朝,如登高而去其梯。”另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

李渊被迫反隋朝:事见《新唐书·高祖纪》。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虽说它的经典地位不如《孙子兵法》那样高,但其短名度却绝不逊于《孙子兵法》,诸如“美人计”、“走为上”等等,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三十六计》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都是一个谜。后人所能了解的,是《南齐书·王敬则》篇中,首次提出“三十六计”,由此推知,至迟在1500年以前,“三十六计”已经形成,代有补充、完善,终于明清之时定本成书。

《三十六计》原文短小,而且广引《易经》语辞,颇为难解,于是有了“按语”,引经据典,以资佐证。又分为六套,依“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而则,一套含六计,六六三十六,圆成全书。不难看出,《三十六主》深深汲取了中华古老《易经》阴阳互变、辩证统一思想的精髓,谋篇布局,大有讲究。

《三十六计》集历代兵法、智谋之大成,不独于军事领域、政治斗争中应对实施,对整个社会生活、经济外交、人际往来都有极强的适用性。

我们编纂的这部《三十六计智谋故总总集》,共12册,每册3计,每一计分为“原文注释”、“按语注释”、“传世典有故”、“用计锦囊”、“计谋典范”几大部分,力图全面展示《三十六计》的丰富内涵。“计谋典范”部分,又分“战场逐鹿”、“政治权谋”、“商海弄潮”、“远世方略”等专题,精心选编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社会等等方面的经典事例,相信读者能从这些生动的故事中加深对“三十六计”的理解,得到众多的启迪。目录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文注译

按语注译

传世典故

用计锦囊

计谋典范

战场逐鹿

先击弱敌,逐个击破

上屋抽梯,突发制人

火牛阵

韩玮用计斩除余

窦建德河间破隋兵

巧有义军灭隋朝

曹玮智破西夏兵

闯王“投降”,破敌占城

汉尼拔决战坎尼

羊马河之战

渡边桥之战

反间谍军官的计谋

希特勒德国利用真假情报诱骗斯大林上当

隆美尔兵败北非

克格勃制造“桃色新闻”

英美外交官品酒误事

美联邦调查局摧毁纽约克格勃间谍中心

政治权谋

贾后设计废太子

李世民逼其父亲举兵反隋

赵高谗言李斯进宫

吴用设梯赚徐宁

乾隆弄权,压制贤臣

卸史明辨诬告案

香饵悬鱼吴佩孚敲诈富豪

断绝后路袁世凯计整黎元洪

怎样赶毛驴上山

蒋介石逼死日本专使

谋而不密遭杀身之祸

以生命来“置梯”的人

希特勒、戈林的“红娘计”

商海弄潮

……

运世方略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文注译

按语注译

传世典故

用计锦囊

计谋典范

战场逐鹿

政治权谋

商海弄潮

运世方略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原文注译

按语注译

传世典故

用计锦囊

计谋典范

战场逐鹿

政治权谋

商海弄潮

运世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