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的解释说明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睚眦必报的出处/典故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必报的例子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 ★《后汉书·公孙瓒传》睚眦必报的补充资料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汉语成语,拼音是yázìbìbào,意思是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探源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
引证解释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成语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后汉书·公孙瓒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