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的解释说明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咄咄怪事的出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怪事的例子

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咄咄怪事的补充资料

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汉语成语,拼音是duōduōguàishì,意思是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出自《世说新语·黜免》。

成语辨析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成语出处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示例

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何如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清沉起凤《谐铎·帖嘲》:“世有一字不通之辈,而能知我高才,可谓咄咄怪事。”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陆机《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李益《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

《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