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的解释说明

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围城打援的出处/典故

围城打援的例子

围城打援的补充资料

围城打援

围城打援,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chéngdǎyuán,意思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向其他部队请求支援,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出自《保卫延安》。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示例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对围敌作战是准备着相当地持久的,但对援敌仍然是速决。”

成语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军事术语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把围城打援作为实行运动战的重要问题加以研究。1946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冀东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电报中,对围城打援问题作了专门阐述。他指出:“你们作战方针应着重歼灭敌有生力量,然后敌占各据点自然容易为我收复。为实行此方针应采取围城打援办法。围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集中七八倍于敌之兵力(例如集中四五个团打敌援兵一个至二个营),每次事前均应有充分准备,不浪打,打则必胜。打时须包围迂回,以期尽歼。”(《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527页)毛泽东认为,运用围城打援战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围城”与“打援”的关系。围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打援时要分割包围,以期尽歼。围城是手段,是为了吸敌来援,必须选择能震撼敌人全局的要害据点和中心城镇,围敌必救。围城的兵力不必太多,但须造成真攻之势,以吸引他地之敌来援。打援是目的,应在敌人可能增援的交通线上选定有利地形,待援敌进入预歼地域后,勇猛果断地向敌发起猛烈攻击,拦头、截腰、断尾,分割围歼敌人。要善于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一战法。围城打援有“围城”“攻城”“阻援”等几种不同变化,须根据战场实际灵活处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多次采用这一战法,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于1948年2~3月发起的宜川战役采取的就是“围城打援”,先围宜川,后打增援的刘戡部,最后打宜川,歼敌3万人。华东野战军于同年6月发起的豫东战役,采取的是“攻城打援”,先攻克开封,尔后歼灭区寿年兵团,阻击邱清泉兵团,歼敌9万余人。在现代条件下,侦察技术先进,部署及企图易于暴露,采用这一战法要注意研究新的示形用诈手段和围歼方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