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解释说明出处典故例子补充资料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的解释说明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毛之地的出处/典故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的例子

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不毛之地的补充资料

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汉语成语,拼音是bùmáozhīdì,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占据天下之中枢位置的郑国,夹在晋楚两强之间,左右为难,只能看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了,楚庄王就率领大军打过来了。郑国一面向晋国求救,一面拼命抵抗。楚军围攻郑国国都(今郑州新郑市)三个月,郑襄公看看晋国救兵还不来,看看城内已无可战之兵,已无可吃之粮,再也受不了楚庄王的拳头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鸾刀,打开城门投降。见了前来受降的楚庄王,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和几个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将惟命是从。”

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成语辨析

【近义词】寸草不生、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肥田沃土、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示例

《植树的牧羊人》

这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已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