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的解释说明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风雨同舟的出处/典故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风雨同舟的例子
诸公热诚毅力,十倍仲恺,当有善法,济此艰难。庶几~,危亡共拯。 ★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风雨同舟的补充资料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开幕,毛泽东所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引起了全国进步民主人士的热烈反响。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召开了六中全会,蒋介石独裁野心的欲盖弥彰和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糜费,让很多人产生不满,特别是以民盟为首的一些中间派,他们更拥护《论联合政府》提出的观点。无奈之下,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想通过国民大会的形式,使国民党获得执政权,借此拉拢其他一些社会党派,并妄图骗得社会舆论的支持。
此时的欧洲战场,德国即将战败,日本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国际、国内的形势,国共两党均有所洞察,美国政府和蒋介石害怕看到一个赤色的中国在亚洲出现,决定派宋子文赴莫斯科与苏联谈判。
为了促成国共联合,民盟决定组成延安观察团,蒋介石无奈之下同意了他们的延安之行。民盟的观察团到了延安以后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迎接,并和共产党达成了共识,但蒋介石对延安一行人带回的中共协议很不满,坚持召开国民大会,还对去延安的六个人进行监控。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地投下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这同时,苏联在谈判中并没有一点的让步,这使宋子文不愿意在协约上签字,但美国方面却希望蒋介石可以妥协。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全国上下,举国欢庆。蒋介石不同意让中共受降,但中共的部队还是进入了东北,并展开基层工作,巩固根据地,还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中间党派为可能发生的内战而担心,想要设法促成国共双方的合作、和解,但蒋介石还是在暗中对下属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美国政府虽然愿意帮助蒋介石巩固政权,但是如果蒋介石坚持内战,美国将不再支持他。迫于美国的压力,蒋介石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就是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既给自己部署军队争取时间,也向外界显示出自己并不想内战的诚意。
毛泽东早已猜出蒋介石的阴谋,他不顾国际、国内及共产党内部对他人身安全的担心,为了达成国内和平,还是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应邀来到重庆。
谈判开始了,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所以和谈进展很慢。毛泽东决定先做出姿态,让各界看出他们对于谈判的诚意,在这同时,毛泽东也跟各界人士接触,以宣传中共的精神。
谈判中,国共两党有很多不统一的意见,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国民党表面上在进行谈判,暗地里,积极地调兵遣将,向我解放区进攻,爆发上党战役。共产党为保卫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与国民党的部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蒋介石认为时间拖得越久就对自己越有利,毛泽东则认为只要各条战线都开展得很好,他反倒可以利用拖延的时间广交朋友,宣传民主,转化不利。
重庆谈判一时没有重大进展。毛泽东为达到和平的目的,决定让步,但蒋介石对这一让步仍然不满意,坚持要在全国实行军令统一和政令统一。美国人终于忍不住了,他们给双方施加压力,但毛泽东和蒋介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美国方面也无计可施。
各方面的社会舆论均指责国民党打内战、假和平的阴谋。战场上的失利和美国人的施压让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对中共的条件让步。蒋介石打算等军队布置完毕,再和共党进行最后的谈判,如果,中共还是现在的态度,就以土匪清剿之。
此时的舆论已经完全偏向共产党一方,谈判一时又陷入了僵局,民盟的人也怕情况对共产党不利,希望毛泽东先回延安。虽然蒋介石安排军统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但鉴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又不敢对毛泽东下手。
在民主党派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蒋介石最后不得不退让,9月27日,国共两党恢复谈判。同时,在战场上,共产党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蒋介石权衡利弊,不得不与中共签订停战协议。至此,重庆谈判达成了初步协议,在张治中的护送下,毛泽东也安全的返回延安。
回忆毛泽东在重庆的岁月,一些党外朋友,为毛泽东同志的雄才伟略、大智大勇所感叹,也越发感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党派。
分集剧情
1-56-1011-1516-2021-2526-30
- 第1集
-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开幕,毛泽东所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引起了全国进步民主人士的热烈反响。共产党员姜英十分期待听到毛泽东的报告,她男友王龙激动地向她讲述了毛主席的报告内容。蒋介石得知中共七大的成功召开后,认为国民党的心腹大患已是中共,开始想法应对。美军,苏联,国民党等派驻守在延安的人都想要毛主席的政治报告,周恩来爽快地答应了。
- 第2集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闭幕会议上激昂的演讲在中共内部反响热烈,姜英也在外面听着。她十分激动。蒋介石和张治中等人会面,当他得知宋子文在华盛顿的行程后十分开心。张澜也召集众人开会,与大家商讨国民大会的事,大家都不赞同蒋介石的做法,还纷纷出谋划策,有人提出要说服毛泽东。
- 第3集
- 张岳军找到宋子文,传达了蒋介石的想让他再去一趟苏联的意图,宋子文不太乐意,还提出了辞职的想法,并推荐王世杰担任新的外交部长。蒋介石得知后,还是要让他去苏联。黄炎培等中间派人士想见蒋介石,在屋外等候。而蒋介石不肯见那些中间派人士,赫尔利对此表示不解,蒋介石说他是不赞成联合政府的事,也不想让这些中间派人士去延安。
- 第4集
- 周恩来和一些中间派人士谈得都十分投机,毛主席也说想和这些人士谈一下。蒋介石把雨农叫来,让他说一下六人在延安的情况。当得知他们谈论气氛很好时很生气。毛主席和黄炎培愉快地聊天,毛泽东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黄炎培对他十分折服,也非常赞同他的想法。但是其他人士却认为难以向蒋介石交代,与他起了争执。
- 第5集
- 沈樱见到柳先生十分激动,原来他跟她们家是老邻居和老朋友。沈樱还向他讲了自己的遭遇,柳先生安慰了她,还让她参与到民主建设中。蒋介石看了宋子文从苏联传回的文件后,看了具体内容后他十分生气,因为苏联那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他还让宋子文马上从苏联回来。宋美龄看到生气的蒋介石便好心安慰他。
- 第6集
- 毛泽东正在研读书籍,王龙跑进来说对主席有意见,原来他觉得毛主席运动太少了,不利于健康,毛泽东虚心接受了。朱德他们告诉毛泽东,我军已经对太原形成了包围之势,大家都很高兴,毛主席还叮嘱要做好城市工作。蒋介石看到办公室里的国民党军官在打麻将,他十分生气。特之先生告诉沈樱日本人即将投降的消息,沈樱十分开心。
- 第7集
- 毛泽东电令各部队,对于受降中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必须彻底消灭。许多参政员都对时局发表了谈话,反对内战,但蒋介石内心还是急于消灭共产党。蒋介石不允许共产党受降,他利用伪军的事在社会上议论很大,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民主人士都对国内形势担忧,想向蒋介石表明忧虑,但蒋介石不肯见他们。民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对内战,毛泽东认为要抓住这个时机,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中间党派的民主人士,用民主的力量制约蒋介石,使他不敢打内战。
- 第8集
-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中国1945重庆风云分集剧情介绍第一号通令,任命上将麦克?阿瑟为远东盟军总司令,全权负责盟军在远东的受降工作。麦克?阿瑟将军上任后,立即命令日本政府和中国战区的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其他武装力量缴械投降。美国对蒋介石的直接支持和苏联的态度让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决定,改为以占领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为主,把内战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赫尔利表示,美国政府虽然愿意帮助蒋介石巩固政权,但是如果蒋介石坚持内战,美国将不再支持他,运兵计划也会被中止。迫于美国的压力,蒋介石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就是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既给自己部署军队争取时间,也向各方面的人显示出自己并不想内战的诚意。日本投降,举国欢庆。
- 第9集
- 社会各界对国民党邀请毛泽东这件事都很关注,认为蒋介石有和谈的诚意,一时间都大加赞赏。蒋介石得到情报,认为毛泽东并不准备来重庆,他认为这对自己很有利。 民盟的人逐渐意识到和谈不过是蒋介石的一个政治伎俩,他们开始为毛泽东来重庆的安危忧虑。
- 第10集
- 蒋介石再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并大肆宣传,延安的同志和其他领导人都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不同意他去重庆。美国为了催促国共进行谈判,承诺保障毛泽东的安全,美国和苏联都给延安发了电报,最后中共按政治局会议上的决定,拟先让周恩来去重庆谈判,然后再决定毛泽东去不去。蒋介石接到了中共的电报后,想要借助中间党派的作用继续给毛泽东施加压力,他宴请民主人士,希望通过他们力促毛泽东响应邀请,早日来渝会商。民盟的人借机给蒋介石提了很多建议,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多做实事,并及时进行民主改革。苏联又给延安发了电报,承诺跟美国一起保障毛泽东的安全。蒋介石也给毛泽东发了第三封邀请信,表现出极大的诚意,毛泽东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去重庆。
- 第11集
- 毛泽东去重庆的决心已定,周恩来提议,即使毛泽东同志决定去重庆,也先不要对蒋介石承诺,等他去了之后,如果看到蒋介石确有诚意,而且苏美对毛泽东的安全确有保证之后,再让毛泽东去,毛泽东同意他的建议。毛泽东准备在谈判中让步,以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地位,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换得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蒋介石方面得到的情报仍然是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他决定等待赫尔利去延安的结果。蒋介石等来的结果是毛泽东愿意来重庆谈判,蒋介石知道毛泽东要来重庆后表面上很高兴,心里则怪赫尔利多事。 中共方面有3个代表,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蒋介石则安排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和张群作为谈判代表,并让张治中跟随赫尔利去延安接毛泽东,他不打算跟毛泽东谈。
- 第12集
- 蒋介石派张治中到延安去接毛泽东,让张治中向毛泽东表达邀请的诚意,并告诉毛泽东,他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张治中打算让毛泽东到了重庆后住在他家,并把自己的儿子留下表示诚意。蒋介石答应会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并亲自为毛泽东的安全问题做了部署。蒋介石暗中仍然安排何应钦等人为内战做准备,想打通白晋铁路,进而占领整个晋东南。就在共产党大举向日军进行反攻的时候,国民党把共产党刚刚从日伪军手中夺取的襄垣、潞城、还有处在包围之中的壶关、上治、长子、屯留抢占了。毛泽东决定由刘伯承和邓小平负责对国民党的进攻部队展开全面反击。重庆方面,王若飞等人为毛泽东的到来做准备。
- 第13集
- 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后,在机场受到了各界人土、尤其是民主人土的热烈欢迎,周恩来还把毛泽东在重庆要发表的书面讲话稿发给了记者。毛泽东一到重庆,首先到红岩村,与在重庆坚持斗争的中共南方局的同志和《新华日报》的同志见面。接着,毛泽东到林园赴蒋介石的晚宴。周恩来在路上为毛泽东的安全问题再一次做了安排。
- 第14集
- 毛泽东到了林园,蒋介石跟毛泽东进行了简单的问候并合了影,随后俩人谈到了和平建国的问题,蒋介石强调首先是要实现政令统一,军令统一,毛泽东就蒋介石的话向赫尔利谈起了当年是如何出现两支军队和两个政府的,这让蒋介石感到很尴尬。 共产党谈判的主要观点和要求都包括在刚刚发表的《对目前时局的声明》里,内容主要有3个,一是要求和平,避免内战,并承认八路军、新四军的受降权;二是要求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三是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全国进行普选的基础上召开国民大会。共产党把声明交给了民盟等民主党派的手里,期待听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毛泽东的机敏、冷静和沉稳让蒋介石有些不安,心情很不平静,他原本以为毛泽东不会来,但是民盟和一些知识分子也跟着活跃起来了,反倒是国民党的入故意躲远,这让蒋介石很心烦,认为毛泽东来了也不一定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说不定还会使事情复杂起来。
- 第15集
- 国民党对毛泽东安全的问题神经绷得很紧。国民党宣传部给各家报纸都发了指示,要低调处理毛泽东来重庆的事,大部分的报纸都没有刊登毛泽东来重庆的消息。蒋介石对谈判根本没有准备。毛泽东收集了很多蒋介石谈判准备的相关情报,看出了蒋介石个人集权下的国民党内部也是派系众多,却没有能忠言谏行的人,认为这些都注定国民党没有前途,只能走下坡路,来重庆以后除了谈判还要从国民党身上吸取经验教训,毛泽东想要依靠国民党的左派,并团结中间的一些派别,还准备去看望宋庆龄。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办事程序繁复,效率低下,不愿意浪费时间,决定去出访一些朋友。民盟的人也希望能够跟毛泽东亲自见面谈一谈他们的情况,民盟的人都对谈判寄予热望,纷纷拿起笔杆子为谈判鼓吹,也给蒋介石施加压力,他们认为蒋介石谈判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政令的统一,军令的统一,其中最主要的是实行军令的统一。毛泽东跟蒋介石两个人开始了单独的正式谈话,毛泽东在谈判中也表现得不卑不亢让蒋介石很生气,蒋介石在谈话中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一切问题整体解决。第二,一切问题之解决,均须不得违背军令政令之统一。第三,政府之改组,不能超越法统之外。然后蒋介石就匆忙地结束了谈判。
- 第16集
- 中共延安方面,朱德、任弼时和刘少奇一起商量如何配合毛泽东的谈判,他们认为还是应该先抓住东北。毛泽东跟周恩来和王若飞讨论后决定,要先做出姿态,让社会各界都看出他们对于谈判的诚意,能够在后面讨论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尽量多的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的,也要争取有一个延缓,不在实际中形成冲突。蒋介石为谈判程序的安排是先进行一个一般性的交谈,以摸清对方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分门别类,根据政治、军事、和平建国,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但蒋介石只是把谈判当成一种手段,如果谈不好,还是要军事上解决。虽然谈判的一开始就进行的非常艰难,毛泽东还是认真的为后面的谈判布置做准备。毛泽东利用谈判间隙的时间去看望了宋庆龄,他的主张和观点得到了宋庆龄的支持,然后毛泽东又去看望了重庆的一些民主人士。重庆的各报也都发了社论,欢迎毛泽东来渝谈判,且对谈判都抱有希望,蒋介石生气地下令让下属把报纸管起来。各个战区国共两方对日军占领区的争夺也还在谈判的同时进行着,蒋介石是在军事和谈判桌上两条战线同时压迫共产党,共产党对敌人的的进攻也是坚决反击。张治中在桂园为毛泽东设私宴,请来了孙科和于右任等人,还邀请了柳亚子。
- 第17集
- 毛泽东很赞同往东北增派军队和干部的做法,刘伯承跟邓小平也做好了上党战役的计划,毛泽东认为住在林园很不方便,决定搬到红岩村去住。美国方面通知蒋介石,日本政府将于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让他们派若干代表参加,蒋介石认为中共是在政府的领导之下的,拒绝让中共出代表参加。一般性交换意见的谈判也开始了,国民党坚持蒋介石提出的三原则,声称谈判必须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共方代表不动声色地进行了反驳。虽然这一次双方都比较客气,但是问题却得不到解决,谈判没有任何进展。毛泽东从蒋介石的三项原则和对他安全的重视看出蒋介石对谈判是认真的,也看出蒋介石还是想通过谈判来解决一些问题的,为对抗三条原则,毛泽东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因为在谈判没有结束前,对外不得单独公布谈判情况,毛泽东认为可以把这三条意见公布出去,以赢得广泛的支持。毛泽东也要跟各界人士接触,以宣传中共的精神。中苏协会的酒会上来了很多重要的客人,毛泽东显然成为了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他充分宣传了共产党的民主精神和对时局的看法,也都得到了在场人的认可。一般性的交换意见国共双方谈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双方各自提出具体的谈判方案,蒋介石让共产党先提。
- 第18集
- 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同志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八项原则性意见。在重庆,毛泽东蒋介石谈判期间,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侵略者用签字的笔。给他们的耻辱记录画上了最后的句号。九月三日,毛泽东约谈王世杰,王世杰在与周恩来深谈后,立刻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认为中共是想通过给中间党派争权益,把他们拉入中共的阵营。周恩来和若飞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原则性意见,又进行了详细的修改。确定了中共谈判的基本方案,一共有十一条,蒋介石打算全部驳回,并让张治中等人根据他写的四条答复整理出一个给中共的更全面的答复。谈判中国民党方面显出被动,最终由于国民党代表提不出具体谈判方案,谈判只好暂时中断。国民党已经要向共产党控制的区域插手了,刘伯承跟邓小平的作战计划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毛泽东也基本同意他们的作战部署,上党战役正式开始。民主党派对谈判仍然很关注,对于中共提出的几条意见也都很支持。在美军飞机日夜空运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占领了一批重要城市。中共在占领东北的行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九月四日至九月八日,谈判基本处于中断状态。毛泽东利用这个时间,会见了大量有政治影响的人物。上党之战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进入第二个阶段。
- 第19集
- 张群等人根据蒋介石的四条原则也细化出了十一条以对抗中共提出的十一条。双方谈判进行得十分艰难。虽然中共方面进行了很多让步,但是仍然不能跟国民党达成共识,双方的谈判处于停顿状态。何应钦希望美国派出海军陆战队,在天津、秦皇岛、烟台、威海卫等城市登陆,以帮助国民党进入,美国方面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等待蒋介石出面以保证他们的利益。民盟的代表们对国共谈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都支持中共提出的条件,并且希望能够从毛泽东那里了解到谈判的一些真实情况,以制定他们的对策来帮助中共。蒋介石方面认为,谈判的时间拖得越久就对他们越有利,他就是要坚持到中共坚持不住为止。毛泽东则认为只要共军各条战线都开展得很好,他反倒可以利用拖延的时间广交朋友,宣传民主,转化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为了能够使谈判有所进展,共方研究决定,暂时绕开解放区和军队缩编的问题,先谈建立民主政治。共军在打下屯留之后,一鼓作气,又把长治外围的据点全包围了,这为毛泽东的谈判起到了很大的支援作用。由于国民党代表坚持已见,谈判最终又陷入了僵局。民盟成员为了能够促进谈判,想要把双方的谈判代表叫到一块,并把意见传达给蒋介石,好让双方都能有所让步。
- 第20集
- 在谈判的关键时刻,苏军将领突然在延安出现,这意味着苏军在中国东北与中共军队的合作正式开始。刘少奇建议给晋察冀中央局还有山东分局发出指示,命令他们迅速挥师北上,同时,命令南方的王震所部挥师北上,接防山东、察哈尔和热河地区。其他向南方进发的部队,全部挥师北上,要整个战区形成向南防御,向北进攻的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对东北的战略决策。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中央局,立即赴东北工作。9月17日,刘少奇起草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名义致毛泽东、周恩来的电报,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致函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已令进入沈阳、长春、大连、平泉及东北其他地点之八路军个别部队,退出苏联红军占领地区。在热河、辽宁,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时,即有八路军活动并创有根据地,请允许该地区八路军仍留原地。蒋介石对于中间党派的质问和建议并不予理会。为了表示出最大的诚意,毛泽东准备让出南方的八个解放区。上党战役的失利让蒋介石不得不重新重视谈判,并寻求美国人的帮助。赫尔利对中共提出的很多意见都很认同,也分别对双方施加压力以促成谈判。对于共方的让步,国民党代表也只能表示赞赏,最终的回复还是要先请示蒋介石。
- 第21集
- 蒋介石对中共的让步仍然不满意,坚持要在全国实行军令统一和政令统一。毛泽东认为民盟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民盟的人表示愿意为推动谈判的进展而做事,准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国共两党的公开信,让全社会都知道谈判的成果,同时也呼吁两党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张澜决定以个人的名义发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来促进谈判,希望能公布谈判结果。赫尔利大使把蒋介石跟毛泽东叫到了一块吃饭,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协议,蒋介石和毛泽东都表明了态度,毛泽东表示赞成军队的改变,支持军令、政令统一,蒋介石也同意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毛泽东来重庆为推动民主力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民主人士也都在商谈成立一些新的民主组织。 这期间,许多民主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表达了对谈判的关切,对国民党政府形成了一定压力,蒋介石认为他们是被中共利用,成了帮中共鼓噪,表示谈判结束之前任何细节都不允许透露出去。蒋介石也决定利用各种渠道给中共施压。毛泽东还会见了重庆工商界的一些重要人士,毛泽东的谈话,使工商界人士对谈判的意义有了认识,坚定了他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信心,促进了民主党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毛泽东决定再去找国民党右派陈立夫谈话。
- 第22集
- 美国大使赫尔利就要回国了,他急于要在自己走之前拿到国共谈判的结果,毛泽东也正是看出了他的这一点,想要好好利用赫尔利。毛泽东要说服赫尔利,先达成一份原则性的和平协议,并把具体军队数量和解放区问题留在下一步谈判中进行,在军队问题上也可以同意国民党方面的意见,把它跟解放区的问题放到一起谈。赫尔利暂缓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援助,并且对他施加压力想要促进两党的谈判能够尽快达成协议,蒋介石表示同意考虑。苏联军队在准备撤离中国之前把从东北缴获的日军的武器装备全部都交给了共产党。中共的军队在东北也已经得到苏军完全的配合,苏军还要求中共尽快把军队调到东北去。苏联对共产党的帮助让毛泽东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相信苏联最终还是会跟他们站在一起,认为这是对谈判最有力的支持。对于民盟张澜的提议,共方建议可以先将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先行公布。战场上的失利和美国人的施压让蒋介石不得不再重新考虑对中共提出的条件让步。中共方面虽然也已经在军队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可还是没能够达到蒋介石提出的条件,蒋介石却坚持不肯再多让一些。已经延缓了回国日期的赫尔利十分着急,但是蒋介石却不买他的账。
- 第23集
- 毛泽东决定再多做几样工作:第一,要把上党等地的国民党进犯之敌,全部消灭,让蒋介石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自然就会投入到谈判桌上来。第二,告诉赫尔利,如果谈判再无进展,毛泽东返回延安,第三,求助于各民主党派,得到他们的支持,由他们在社会上呼吁民众关注和谈,呼吁尽快达成协议。第四,可以考虑,再做出一些让步,以打动赫尔利,使赫尔利站到共产党这一边来。赫尔利再次找到中共,表示已经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希望中共方面能向他做出承诺,愿意让步,愿意谈判成功。中共也制定了一篇新的方案交给了赫尔利。赫尔利希望蒋介石能够在中共让步的基础上也再进行更大程度的让步,蒋介石最终同意让中共编为二十个师,但是解放区的问题必须一起谈妥,否则就不发表公报。蒋介石不允许中共划单独的行政区,一切人员必须由中央统一安排。如果中共不同意,就终止谈判,武力解决。赫尔利想在回国前再做最后一次努力,说服中共妥协,他把两国的谈判代表都叫到了桂园,国共双方都不肯让步。九月二十二日,赫尔利带着失败的阴影返回美国。由于他奉行偏袒蒋介石的政策,引起了美国朝野进步人士的广泛批评11月27日,被迫辞职。毛泽东认为赫尔利走了,蒋介石没了后台,谈判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 第24集
- 蒋介石打算等军队布置完毕,再和共党进行最后的谈判,如果,中共态度还是没有改变,就以土匪清剿之。 赫尔利走了,谈判停了,和平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毛泽东认为这也是最有希望的时刻。首先,社会各界和平的呼声很高,谈判过程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对蒋介石的不满更大了。第二,国民党内部,要求和平的呼声也很高。第三,民主党派的力量正在增强,社会影响力在增加,一些新的民主党派正在酝酿建立,这些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和平都是有利的。共军在东北已经占据了优势,在上党战役上也取得了胜利,还控制了重要的铁路线,压力正集中向蒋介石一方。延安得到蒋介石发给胡宗南的密信,认为蒋介石根本没有和平的诚意,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希望毛泽东尽快返回延安。谈判一时又陷入了僵局,民盟的人也怕情况对共产党不利,希望毛泽东先回延安。毛泽东决定还是为了和平留在重庆,和周恩来、王若飞在谈判中断的五天时间里,接见了大量民主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要求国共结束内战,和平建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的左翼人士对谈判的关注,对蒋介石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国际上苏美等大国的态度,也使蒋介石不敢轻易使谈判完全破裂。与此同时,在战场上,共军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主战派的气焰。 蒋介石安排军统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但鉴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又不敢对毛泽东下手。
- 第25集
- 国民党的谈判代表仍然为争取和平尽着最大的努力,国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周恩来建议把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先公布出来,蒋介石同意考虑。由于有民主党派和国际社会的压力,蒋介石最后不得不退让,9月27日,国共两党恢复谈判。又经过九月二十八日,十月二日,十月五日、十月八日几轮反复协商,其中,解放区问题,经过激烈交锋,最后达成结果为:凡在中共管理地区,几个县联成片的,设行政专员区,可由中共推荐担任行政督察专员,县以下民选,省级暂维持现状。中央不向这些地区进兵,中共也不采取军事行动,以避免彼此冲突,交通问题双方进一步商谈,获得协议即可恢复交通。军事整编,由中共方面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国民党方面军政部次长林蔚和军令部次长刘斐,共同组成军事整编技术小组,进行进一步商谈。在政治方面,双方同意在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之前,设政治会议,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及社会贤达推荐代表参加,共同商议和平建国方案和召开国民代表大会问题。双方同意,将谈判结果,整理后立即对外公布。至此,重庆谈判达成了初步协议,中共方面随即提出,毛泽东同志将于近快返回延安。十月八日晚,张治中在国民党军委礼堂举办欢送晚宴,为毛泽东送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李少石同志,在送柳亚子先生后回去的路上,被不明人开枪射杀,中共怀疑是国民党干的。
- 第26集
- 毛泽东准备返回延安。美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和苏联大使馆都给蒋介石去电话,寻问李少石的事件,重庆的民众也都很激愤,让蒋介石方面很被动。戴笠查明李少石事件系误伤,但是社会各界并不相信这是一个偶然事件,民盟还要发表共同声明。中共方面查实李少石事件确实系意外,第十八团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与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一起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宣布了李少石事件是一个偶然事件。10月9日中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约,到蒋介石居住的林园赴宴,俩人在谈话中正面交锋,各不相让。10月10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桂园签定。国共双方能够顺利签订协议,让全国各界人士都倍感欣慰,大家都对和平抱有很大的希望。国民党增援上党地区的八个师,在去往长治的公路上,遭到中共刘伯承、邓小平部队的伏击,除小股部队冲出外,其余全军覆没。 毛泽东在张治中的护送下返回延安后,人们一般所说的重庆谈判已经结束。回忆毛泽东在重庆的岁月,一些党外朋友,为毛泽东同志的雄才伟略、大智大勇所感叹,也越发感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党派。
- 第27集
- 赫尔利去见周恩来,向他询问谈判的进展情况,还说希望在任期内将国共的争端彻底解决掉。周恩来向他说明了他和毛泽东研制的最新方案。赫尔利又去见蒋介石,说中共又做出了一些新的让步,蒋介石看了相关文件后,却觉得中共根本没有让步的诚心。气愤的蒋介石最后还说不会答应赫尔利提供的这份协议。
- 第28集
- 听了张治中的汇报,蒋介石十分生气,还说不在乎谈判失败,政治解决不了问题就用武力解决。冯将军他们觉得不能让和谈失败,决定采取一些措施。面对党内众人的议论,张治中等政学系人员也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和艰难。共产党内也在讨论已经到了和平最危急的时刻,他们劝毛泽东回去,但毛泽东却认为时机对他们有利。
- 第29集
- 冯玉祥打电话给蒋介石,态度十分强硬,蒋介石说会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张治中告诉蒋介石,周恩来希望毛泽东走时他能继续护送,但蒋介石却说先不着急,再观察一下他们的态度再说。张治中又找到周恩来,两人就谈判的内容说了各自的看法,重点说了解放区的问题。周恩来想毛主席汇报了情况,毛泽东觉得蒋介石自己也开始摇摆了。
- 第30集
- 众人都十分关心毛主席的安危,但毛主席显得十分镇定。张治中向蒋介石汇报中共的秘书李少石被射杀,蒋介石很震惊,赶紧询问戴笠,但戴笠断然否决了。蒋介石命他立即调查。王龙又来劝毛主席休息,毛主席说他反而是安全的。国民党给出的结果是误伤,民盟的人都觉得这是蒋介石故意的。毛泽东得知整个事件的缘由后说要把李少石的牺牲变成和平的力量。
1-56-1011-1516-2021-2526-30
(以上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 唐国强饰毛泽东
简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国家主席 - 张国立饰蒋介石
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
- 蒋勤勤饰宋美龄
简介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 - 袁莉饰宋庆龄
简介孙中山夫人,共产主义战士
- 刘劲饰周恩来
简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国家总理 - 张铁林饰黄炎培
简介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教育家
- 吴晓东饰张治中
简介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 赵凯饰蒋经国
简介蒋介石之长子,蒋介石得力助手
- 王伍福饰朱德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 许戈饰王若飞
简介中共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四八”烈士
- 刘沙饰刘少奇
简介共产党和新中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 王健饰任弼时
简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人之一
- 杨俊勇饰陈云
简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 史鑫饰邓小平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 张东强饰叶剑英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 宗利群饰彭德怀
简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人之一
- 车晓彤饰刘伯承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 - 张剑锋饰颜太龙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将士
- 赵玉林饰张闻天
简介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 张国文饰李克龙
- 林凤文饰林伯渠
- 潘广居饰吴玉章
- 张晓明饰雷震
- 汤振民饰曾克林
- 于毅饰王龙
- 张慧饰姜英
- 曲扬饰龙飞虎
- 霍艺峰饰老乔
- 张羽饰乔冠华
- 徐英智饰李少石
- 郑锡龙饰王炳楠
- 陈铁军饰郭沫若
- 秦丽饰沈榕
- 马境饰沈樱
- 程希饰徐冰
- 江毅珈饰龚彭
- 许还山饰张澜
- 达式常饰柳亚子
- 王志饰沈钧儒
- 汪明饰吴铁城
- 李长江饰邹鲁
- 曹宇宙饰叶楚伦
- 杨树兴饰李烛尘
- 宁生饰章乃器
- 刘义饰刘鸿生
- 杨源饰潘昌猷
- 郭连程饰吴蕴初
- 李春辉饰胡西元
- 赵熙元饰吴羹梅
- 姚建雄饰范旭东
- 红花饰柳亚子夫人
- 邵晓江饰左舜生
- 孙建江饰傅斯年
- 赵建忠饰章伯钧
- 吴有熙饰褚辅成
- 沙恩全饰冷御秋
- 杨维奇饰鲜英
- 刘洪林饰陈铭枢
- 邬东水饰谭平山
- 韩庭琦饰曲武
- 王英明饰许德衍
- 黄天庆饰张中府
- 张进红饰张厉生
- 黄俊祥饰陶希圣
- 李世德饰戴季陶
- 梁伟饰钱之光
- 门光伟饰陈训悆
- 项东饰吴国桢
- 吴晓东饰张治中
- 何涌生饰戴笠
- 王建国饰何应钦
- 刘威饰陈城
- 李宝安饰陈布雷
- 梁国荣饰王世杰
- 王正平饰张群
- 毕海峰饰陈立夫
- 赵洪纪饰邵力子
- 张玉善饰于右任
- 钟明和饰冯玉祥
- 隋抒洋饰蒋孝镇
- 李小丁饰吴鼎昌
- 龚和平饰李璜
- 徐玉庭饰王昆仑
- 李耕饰宋子文
- 段游饰孙科
- 陈立才饰王云五
- 石钊宁饰张一纯
- 钟山饰陈希增
- 刘欣饰王芸生
- 高亚平饰汤恩伯
(以上资料来源)
职员表
展开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1945年4月,毛泽东所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引起了全国进步民主人士的热烈反响。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也引起了蒋介石等国民党的不满。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欲展开内战。毛泽东识破了国民党重庆谈判下的阴谋,并成功化解,重庆谈判以达成初步协议告终。毛泽东
演员唐国强
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事委员长、总统。蒋介石独裁野心,国民党内部更是奢靡腐败,在得知中共七大的成功召开后,将中共中央作为国民党的心腹大患,并开始想法应对。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同意让中国受降,以谈判为由,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暗中却调兵遣将,策划着阴谋,最终计划落败,与中共签订停战协议。蒋介石
演员张国立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随同毛泽东同志一起参加重庆谈判,并为其安全问题作出安排。面对国民党的阴谋,周恩来与毛泽东研制方案应对,最终达成谈判初步成功。周恩来
演员刘劲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一直主张中国和谈,在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并邀请其去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
演员袁立
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也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宋美龄
演员蒋勤勤
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培养过很多学生。1945年,为恢复陷于停顿的中共和谈,黄炎培与其他参政员一起飞赴延安,并受到毛泽东等的热情接待。黄炎培
演员张铁林
张澜
演员许还山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1945年12月,致函国共两党,对团结、民主、军事、国家建设诸问题,提出民盟的意见,吁请国共双方于1946年元旦下令停战。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刘少奇
演员郭连文
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8月,日本政府宣布要求投降。以延安总部总司令名义向解放区抗日部队连续发布七道命令,准备受降。9月,与毛泽东一行人赴重庆谈判,并和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朱德
演员王伍福
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
演员王健
1945年6月,王若飞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王若飞
演员许戈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张治中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受周恩来所托,营救过多名共产党员,并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张治中
演员吴晓东
展开全部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以上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张国立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电视剧版的《建国大业》,甚至还打算将电视剧也取名《建国大业》,但最后决定改成《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因为这部电视剧聚焦在重庆谈判这一点上。由于他以前没有导过这类影视剧,这次在熟悉历史上下了很大工夫,读了很多历史书,有时一边拍摄一边读史。
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戏中很多场景都是照着历史照片恢复的。有一次剧组在河北怀来搭了一座“延安”,包括毛泽东的窑洞、八路军办事处、大礼堂等,不料晚上下雨,把他们搭的窑洞冲没了,第二天只得重新再来。
剧中张国立为了维持身形消瘦,和角色贴近,在拍戏期间他每天只吃一个鸡蛋。
虽然蒋勤勤英文水平较差,但她坚持不对口型苦学英文。剧组也建议蒋勤勤只讲中文对白,英文部分则采取后期配音来弥补,但蒋勤勤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并专门请来英语老师教她念台词,坚持每个句子都由自己来完成。
在《中国1945重庆风云》中,因为宋庆龄的轮廓更饱满,而袁莉的脸型在上镜后还是显得过于娇小,为演好“国母”宋庆龄她只能努力增肥。
播出信息
(以上资料来源)
剧集评价
《中国1945重庆风云》献礼建党90华诞,选择了重新解读《建国大业》中的历史细节,让观众更全面、更细致、更客观的了解那一段历史,也让历史的真相在荧屏中浮出水面,最后借用戏剧和镜头语言的方式把历史放大,让本剧成为历史题材少有的经典影片。(新浪娱乐评)
电视剧《中国1945重庆风云》齐聚多位荧屏耳熟能详的面孔,这提升了本剧的观影价值。剧中唐国强、张国立两人在荧屏初次亲密接触,也增添了本剧的精彩程度。此外,编剧在丰富了原本题材的同时,也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这让原本看似枯燥的历史题材,有了新的元素和诠释,这也充分的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尤其是在日本投降,重庆谈判开始之后,本剧更精彩的内容便渐渐浮现,让广大观众对历史有了耳目一新的了解。(腾讯娱乐评)
《中国1945重庆风云》的特殊性、客观性、可看性使其能在众多红剧中脱颖而出,《中国1945重庆风云》无疑也是翻拍历史题材的点睛之作。(腾讯娱乐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