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点绛唇 · 红杏飘香】

苏轼 - []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点绛唇 · 红杏飘香】翻译文

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缕,其轻烟。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吹来,烛光摇动。我相思怀,愁卧在床。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网友完善【点绛唇 · 红杏飘香】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点绛唇 · 红杏飘香】拼音版/注音版

diǎn jiàng chún hóng xìng piāo xiāng。

点绛唇 · 红杏飘香。

sū shì。

苏轼。

hóng xìng piāo xiāng,

红杏飘香,

liǔ hán yān cuì tuō qīng lǚ。

柳含烟翠拖轻缕。

shuǐ biān zhū hù,

水边朱户,

jǐn juǎn huáng hūn yǔ。

尽卷黄昏雨。

zhú yǐng yáo fēng,

烛影摇风,

yī zhěn shāng chūn xù。

一枕伤春绪。

guī bù qù,

归不去,

fèng lóu hé chǔ,

凤楼何处,

fāng cǎo mí guī lù。

芳草迷归路。

【点绛唇 · 红杏飘香】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春,东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桃李津。白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冯正中《荫绿围红》阕为创调之作,唐五代人多不用此调,而宋人用之极多。南宋汪彦章名篇《新娟娟》阕与冯体同,为宋人通用之体。黄知稼和作序云:「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闲却传杯手。知否?乱鸦啼後,归兴浓。』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黄州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过南浦」句,名《南浦》;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此调九句,仄韵,七句用韵,韵密;以四个四言句为,辅以三个五言句,一个七言句,一个三言句,故调平缓凝重,适表苦涩之情。东坡五首用以酬赠、写景和节令,表情亦苦涩,「筝声远,雲吹乱,愁入参差雁」,「山无数,乱红雨,不记来时路」。元北曲中此调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又通称为「点将」,用於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以表现宏大场或增强气氛。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苏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注:「《草堂诗馀》作贺方回词」,毛本注「或刻贺方回词」,《全宋词》编者注:「案此首《类编〈草堂诗馀〉·巻一》误作贺方回词」,《全宋词》贺方回词巻末该词存目。

尽卷:《苏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龙本作「门掩」。

凤楼:龙榆笺:「梁武帝《凤笙曲》:『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间清讴』」

网友完善【点绛唇 · 红杏飘香】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点绛唇 · 红杏飘香】评析

《点绛唇·红杏飘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上阕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下阕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网友完善【点绛唇 · 红杏飘香】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点绛唇 · 红杏飘香】赏析

东坡才大,其词堂庑亦大。「有情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而「枝上柳绵吹又少,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此首《点绛唇》亦然。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阕悬想伊人之情境。「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烟」之名句。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这番美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气。笔意与起二句同一旨趣。「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簾,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此情融于一片黄昏雨景,隐秀之至。

下阕写自己相思情境。「烛影摇,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簾。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簾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挽合之精妙,有两镜交辉,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愿以偿之人命运。「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之恨事。「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其情毕见。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地远之恨,意馀言外。

东坡此词艺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之回环婉转。歇拍、过阕,两人情境,一样相思,无计团,前後映照。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其结构回环婉转此。此词造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灵。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画。芳草归路,象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东坡才大,其词作之佳胜,不止横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若无有一份真情实感,恐难有此艺術造诣。东坡一马行空,似无所挂碍。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

网友完善【点绛唇 · 红杏飘香】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点绛唇 · 红杏飘香】辑评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正集》:有态。

网友完善【点绛唇 · 红杏飘香】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点绛唇 · 红杏飘香|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