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百步洪二首 · 其一

苏轼 - []

洪斗落跳波,轻舟南下投梭。

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掠耳,但见流沫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伯夸秋河。

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殊委蛇。

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百步洪二首 · 其一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补充:
    暂无!

百步洪二首 · 其一拼音版/注音版

bǎi bù hóng èr shǒu qí yī。

百步洪二首 · 其一。

sū shì。

苏轼。

zhǎng hóng dòu luò shēng tiào bō,

长洪斗落生跳波,

qīng zhōu nán xià rú tóu suō。

轻舟南下如投梭。

shuǐ shī jué jiào fú yàn qǐ,

水师绝叫凫雁起,

luàn shí yī xiàn zhēng cuō mó。

乱石一线争磋磨。

yǒu rú tù zǒu yīng sǔn luò,

有如兔走鹰隼落,

jùn mǎ xià zhù qiān zhàng pō。

骏马下注千丈坡。

duàn xián lí zhù jiàn tuō shǒu,

断弦离柱箭脱手,

fēi diàn guò xì zhū fān hé。

飞电过隙珠翻荷。

sì shān xuàn zhuǎn fēng lüè ěr,

四山眩转风掠耳,

dàn jiàn liú mò shēng qiān wō。

但见流沫生千涡。

xiǎn zhōng de lè suī yī kuài,

崄中得乐虽一快,

hé yì shuǐ bó kuā qiū hé。

何意水伯夸秋河。

wǒ shēng chéng huà rì yè shì,

我生乘化日夜逝,

zuò jué yī niàn yú xīn luó。

坐觉一念逾新罗。

fēn fēn zhēng duó zuì mèng lǐ,

纷纷争夺醉梦里,

qǐ xìn jīng jí mái tóng tuó。

岂信荆棘埋铜驼。

jué lái fǔ yǎng shī qiān jié,

觉来俯仰失千劫,

huí shì cǐ shuǐ shū wēi yí。

回视此水殊委蛇。

jūn kàn àn biān cāng shí shàng,

君看岸边苍石上,

gǔ lái gāo yǎn rú fēng kē。

古来篙眼如蜂窠。

dàn yīng cǐ xīn wú suǒ zhù,

但应此心无所住,

zào wù suī shǐ rú wú hé。

造物虽驶如吾何。

huí chuán shàng mǎ gè guī qù,

回船上马各归去,

duō yán náo náo shī suǒ ā。

多言譊譊师所呵。

百步洪二首 · 其一注释

百步洪:又叫徐州洪,在今徐州市东南二里,为泗所经,有激流险滩,凡百馀步,所以叫百步洪。

斗落:即陡落。

投梭:形容舟行之快,织布之梭,一闪而过。

师:船工。绝叫:狂叫。

凫雁:野鸭子。

隼:一种猛禽。

下注:向下急流。

“有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句,一以鹰隼捕兔为比,一以骏马注坡为比,都形容流之快。表上看,马不能注坡,但宋代军中正把骑马从坡上急驰而下称作注坡(见《宋史·岳飞传》)。所以《王直方诗话》记载说:“有人云:‘千丈坡岂注马处?’及还朝,其人云:‘惟善走马,方能注坡。’闻者以为注坡。”

断弦离柱:柱是乐器上调弦用的木把,使劲旋转,使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在那一瞬间,弦很快地离开柱。

飞电过隙:飞逝的闪电很快地掠过隙缝。

珠翻荷:猛一掀起荷叶,上珠急遽落下。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句:坐在船上,只听到耳边声不绝,四群山一晃而过,令人眼缭乱。向下看,只见到飞沫四溅,出无数的漩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伯夸秋河”句:涉险时虽有许多快乐,但也就像河伯以为下之美尽在于己一样,不值一提。《庄子·秋》:“秋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下之美为尽在于己。顺流东行,至于北,东而视,不见端。”于是才觉得自己是“见笑于大方之家”。

乘化:顺应自然。

日夜逝:源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斯夫,不舍昼夜。”指流。这里用以比喻像流一样消逝的万事万物。

一念逾新罗: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僧问从盛禅师:“何是觌事?”禅师说:“新罗国去也。”意谓一念之间已逾新罗国。一念是什么概念呢?《僧祗律》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按照这些数据,换算成现在的计时单位,则一昼夜有六百个罗预,一点二万个弹指,二十四万个瞬间,四百八十万个刹那。也就是说,一念只有零点零一八秒。

荆棘埋铜驼:典出《晋书·索靖传》:“(靖)知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作者认为,人在醉梦之中,而世人纷纷扰扰,争夺不休,全不知世事的变化,比百步洪的流还要迅疾。

劫:“劫波”或“劫簸”的简称。在佛教中,大致上一千六百万年为一小劫,三十二亿年为一中劫,一百二十八亿年为一大劫。千劫是指时间之

委蛇:从容的样子。这两句承上而来,说人们在醉梦中,觉醒过来,已像历经千劫一样发了巨大的变化,只有这依然从容地流着。

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蜂窠”句:自古以来,无数船只从这里经过,撑船的篙插在岸边岩石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孔洞,蜂窝一样。

无所住: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其心。”意思是不让心识活动停留在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上,不把特定的对象看成是真的,一成不变的。

譊譊:说个不停。

师:参寥。

呵:责怪。

“多言譊譊师所呵”句:真正的体悟属于心灵的体验,果一味喋喋不休,那就落了语言障了,所以要赶紧打住,以免参寥禅师责怪。

网友补充:
    暂无!

百步洪二首 · 其一评析

《百步洪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诗前半描写势,后半表达佛教的世界观,乳交融,浑然一体。二者相联系的媒介是速度。由速写到“一念”、“千劫”,流虽快,但比不上世事变化之快。作者在这里感慨人有限,宇宙无穷,也就是《前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哀吾之须臾,羡江之无穷”的意思。全诗运用大量丰富、新鲜、贴切的比喻,笔墨淋漓恣肆,行气虹,充分体现了苏诗的特色。

网友补充:
    暂无!

百步洪二首 · 其一赏析

此诗的前半写舟行洪中的惊险,后半纵谈人的哲理。

前半一大段开头四句写洪为乱石所阻激,陡起猛落,急湍跳荡。舟行其间,就像投掷梭子一样,就连经常驾船的熟练手,也会大声叫唤,甚至边的野鸭,也都惊飞起来。一线急流,和乱石互相磋磨,发出撞击的声响。后四句连用妙喻,形容这波有狡兔的疾走,鹰隼的猛落,骏马奔下千丈的险坡,这轻舟断弦离柱,飞箭脱手,飞电之过隙,荷叶上跳跃的珠,光怪离奇,势难控制。前两句写波的猛势,后两句写船在波涛上动荡的情景,有声有势,渲染入神。接着以“四山眩转”等四句写船上乘客此时的感受:人们处于轻舟之中,仿佛四的山峰都在旋转;急掠过耳边,使人心动神驰。所见的是流沫飞逝,百漩千涡。在这奇险当中,虽说精神为之一快,却料想不到凭着秋之涨,江竟然有此的威力。“崄中”两句,总结形容势的前文,转而开展纵谈哲理的后半,是承上启下之笔。

后半篇大段,专谈哲理。“我”以下六句,是由序文中所说人会晤无常所引起的感慨。首两句是说:人在世,命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流逝的,比逝一样,在不舍昼夜地流逝着。但人的意念,却可以任意驰骋,能不为空间时间所限制,一转念的瞬息之间,就可以越过辽远的新罗。“一念逾新罗”是化用佛家语:“新罗在外,一念已逾。”(见《传灯录》卷二三),又发挥了庄子“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之外”的思想(《庄子·在宥》),表明命虽然会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辞》),任听自然去支配;意志倒是可以由人们自己掌握,不为造物所主宰。“纷纷争夺”两句感叹说:人们在世间,不少人只知道争权夺利,似处在醉梦里一般。然而世事沧桑,变化极快。谁能相信洛阳宫门前的铜驼,竟会埋没在荆棘里呢?这种世事变化的反复,看起来比洪的奔流还要快些,可谁又能理解呢?后两句“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殊委蛇”,是说觉悟过来,俯仰之间,便像已经越过了千种劫波,就是说失去了许多光阴。千劫,意即很时间;“劫”是梵文佛家语“劫波”的省称。再回头看看流,则依然盘曲故。就以百步洪而言,也还是安闲自得的。以上六句是作者对命、意念和世事的看法,杂揉了佛家道家的思想。

看”以下四句:是就行舟洪中的人说的。先说,古人在这百步洪里,也留下了不少遗迹,但是其人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岸边的苍石上,还留有蜂巢一般的篙眼。然后说,但能此心无所住著,自己的思想能够旷达,即便自然界运行得再快,也与他无妨。“住”,即住著,是佛家语,“僵化”的意思。《金刚经》里有“应无所住而其心”的活,诗中采用了这种说法,以示人要自求解脱,不被外物所拘牵。结尾两句:“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总束前文,悠然而止,表明关于人的哲理,前已经说了个梗概,至此,各人都该离船上马转向归途了;再多说多辩,参寥禅师是会呵责人们的。诗的这一大段,总起来讲,是解说人有限,宇宙无穷,人应超脱旷达,不为外物所奴役的道理。诗的结尾,非常幽默,足以显示诗人笔之所至、无所不适的超迈格。

综观全诗,前半写景,有滩陡涡旋,一波三折之势;后半谈哲理,极飘逸超脱、不为事物限制之妙。苏轼诗格上的一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在这首诗中写洪波湍急,在四句中连用七种比喻,各极其态,各逞其妍,笔墨淋漓恣肆,蔚为壮观,千古罕见。谈哲理部分,参入佛家思想,运以庄子文笔,启示人们应掌握自己的意念,力求超越时空的局限,以开脱胸襟求得自由。虽混杂了一些佛、道的消极因素,但从述真、乐观,不受环境支配这些方来说,又具有积极的一。此诗的艺术性是高超的,所谓行气虹,行神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可以作为此诗艺术手法的注脚。

网友补充:
    暂无!

百步洪二首 · 其一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百步洪二首 · 其一|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